在此之前,卢瑟福已于1898年发现一种比α和β射线穿透力更大的射线存在,这就是维拉德1900年所确认的这种射线。后来卢瑟福把它称为γ射线,并于1914年确定了它是一种波长比X射线更短的电磁波。贝克勒1899年发现β射线在磁场中偏转的方向与阴级射线相同。为了揭示α射线的本质,卢瑟福作了多年的努力。1902年,他用强磁场使射线发生的偏转,证明了它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流,这种粒子被称为α粒子。......
2023-11-24
肥族系白狄的一支,因“周封肥子国”而留史。要想知道肥族的来龙去脉,须先厘清白狄的源流史,考查其播迁踪迹。
清人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载:“然狄之强,莫炽于闵、僖之世,残灭邢、卫,侵犯齐、鲁,其时只称狄,未冠以赤、白之号。其后乃稍稍见于经传,意其种豪, 自相携贰,更立名目。”[1]据此可知,赤狄、白狄由北狄分流而出。白狄最早见于经传,始于春秋时期鲁太史左丘明所著《国语·齐语》,其中载齐桓公“西攘白狄之地,至于西河”。东汉王符校正《潜夫论·志氏姓》云:“姮姓,白狄”。姮氏乃商代亘方,即亘方之后,融入白狄,但白狄多为姬姓,与周同姓。晋献公娶白狄女,生重耳(晋文公)与夷吾(晋惠公)。司马迁《史记·晋世家》云:“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前627)载:“狄伐晋,及箕(今山西蒲县东北)。八月戊子(二十二日),晋侯败狄于箕,郤缺获白狄子。”
晋在败狄于箕之后,主要力量用于对付其东边的赤狄,所以对白狄采取了联合的政策。鲁宣公八年(前601),晋联合白狄共同伐秦。《春秋》有“晋师、白狄伐秦”的记载。《左传》释经较详:“八年春,白狄及晋平。夏,会晋伐秦。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六日而苏。”鲁宣公十一年(前598),晋又利用赤狄与众狄的矛盾,联合众狄,孤立和进攻赤狄,众狄中可能包括白狄。《春秋》有“晋侯会狄于攒函(狄地名,不详何处)”的记载,《左传》中记载更为逼真:“晋郤成子求成于众狄。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晋。秋,会于攒函。众狄服也。是行也。诸大夫欲召狄。郤成子曰:‘吾闻之,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能勤有继,其从之也。’”
当鲁成公三年(前588)晋灭了赤狄残余之后,晋对白狄的联合政策也发生了改变。鲁成公十二年(前579)晋败狄于交刚,均载于《春秋》和《左传》。这时赤狄已灭,所以这支狄人很可能就是白狄,而且从作战地点看,交刚即现在的隰县[2],也与晋人与白狄作战的“箕”接近。这大概是晋与白狄战争的开始。从《左传》成公十三年(前578)四月五日“晋侯使吕相绝秦”的一段话中,不仅可以了解到晋秦关系变化的历史,也可以看出白狄在晋秦矛盾中的情景:“白狄及君同州(雍州),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婚)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汝)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这说明晋与白狄有联姻,秦国经常从中挑拨,所以白狄常处于晋、秦矛盾之中,有时倒向晋,有时倒向秦。鲁襄公四年(前569) 《左传》记载晋悼公使魏绛和戎,显示当时晋国有很强的实力,所以鲁襄公二十八年(前545)时白狄也来朝晋(《左传·昭公元年》追述“服齐狄”,杜预注为“齐侯、白狄朝晋”)。鲁昭公元年(前541),晋与狄发生一场大战,《春秋》记为“败狄于大卤”。《公羊传》和《谷梁传》均记为大原。《左传》为“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群狄很可能包括白狄。大卤和大原应为一地,杜注解释为狄和中原各国对一地的不同称呼。今人杨伯峻认为今太原市西南约二十五里。杨氏治学严谨,当为可信。
从晋与白狄的战争和赤狄的战争比较看,晋对白狄采取的是又拉又打的方针,对赤狄则是彻底歼灭之。这可能是由于晋与白狄保持着联姻的关系,以便控制白狄,使其作为自己的后方。白狄的分布在黄河以西的陕西省渭河以北当是无疑。杨伯峻认为在延安、安塞、延川、延长、宜川、黄龙和清涧地区。晋说白狄与君同州,所以白狄与秦都应在雍州。《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记载,晋文公“从狄君以田渭滨”。从晋与白狄作战的地点看,有“箕”、“交刚”和“大原”,均在山西西部,距黄河不远,因此白狄应在晋国的西边。(www.chuimin.cn)
从鲁昭公十二年(前530)起,《春秋》和《左传》中出现了鲜虞的名字。据《国语·郑语》载,鲜虞的名字最早见于周幽王。太史伯论当时形势说“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 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由此可以看出,《春秋》和《左传》中没有出现各种狄的名字并不说明狄还没有这些分支,而是他们还没有强大到引起中原各国的注意、并与之作战的程度。从《春秋》《左传》出现鲜虞名字开始,证明晋国就把主要力量都用在征伐这个方国上。《春秋》昭公十二年(前530) “晋伐鲜虞”,《左传》为“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十日),灭肥,以肥子绵皋归”。《左传》昭公十三年载:“陷虞人闻晋师之悉起也,而不警边,且不修备,晋荀吴自著雍以上军侵鲜虞,及中人,驱冲竞,大获而归。”《春秋》昭公十五年记“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左传》释为“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克鼓而反,不戮一人,以鼓子鸢鞮归。”以上文献反映了晋灭肥和克鼓的经过。“鲜虞”、“肥”和“鼓”这三个名称,《春秋》中只使用“鲜虞”,《左传》则三者都用,而且还有时用“狄”来代替“鲜虞”(定公十四年“小王桃甲帅狄师以袭晋”)。《春秋》中使用“鲜虞”后,就不再用“狄”这个名字。《国语》中在同一事件的记载中多使用“狄”,如“伐狄,围鼓”和“新穆子伐狄,胜左人、中人”。上文提到的《国语·郑语》中史伯讲到其北邻时,把晋、鲜虞和潞三者并列,说明这些人群是有差别的。
从以上索据的史料可以看出,鲜虞是狄族的一支,而肥和鼓又是鲜虞的一部分,或它的属国。它们之间即有联系又并非完全相等。晋人杜预注疏《左传·昭公十二年》“鲜虞为白狄别种”。同年的《谷梁传》范注为“鲜虞,姬姓白狄也”,并说明从《世本》中得知。而《世本》为左丘明编撰,史料应当可信。从晋征伐鲜虞的地理位置看,均在晋国的东南,与河西的白狄相距甚远。中人在望都一带(杜注:中山望都县西北有中人城),或在河北省唐县西北(《地名大辞典》)。昔阳这一地名,在《左传》昭公十二年晋师灭肥和昭公二十二年最终灭鼓时都提到它,应为一地。孔疏引刘炫说,认为昔阳是鼓国之都。杨伯峻认为在今河北省晋县。所以昔阳也应在晋县,而且肥也应距此不远。鲜虞分布地区当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至保定地区之间,即今藁城市境内。
鲜虞既然是白狄的一支,那么居住在晋国西边的白狄什么时候迁至晋国的东边?这一点史料没有记载。上文已说到西周末年就有鲜虞的记述,所以白狄东迁可能在赤狄被灭、晋国对白狄的政策发生变化之后。鲜虞是在赤狄被灭的鲁成公三年(前588)以后才出现于《春秋》和《左传》的,说明这时他们已经强大得使晋不能再等闲视之。值得注意的是,鲁襄公十八年(前555) 《春秋》和《左传》分别记载了白狄朝鲁的事件:“白狄来”和“白狄始来”,这应当是鲜虞强大的证据。[3]
在鲁昭公十二年(前530)晋灭肥和昭公二十二年(前520)晋最终灭鼓后,晋国一直与鲜虞打仗,直至鲁哀公六年(前490)。在这段时间内,晋与鲜虞的战争主要是鲁定公元年(前509)至五年的观虎之役和鲁定公十四年(前496)以后的范氏之乱。这两件事在《春秋》和《左传》中均有记载。
有关泰山文化举要:全2册的文章
在此之前,卢瑟福已于1898年发现一种比α和β射线穿透力更大的射线存在,这就是维拉德1900年所确认的这种射线。后来卢瑟福把它称为γ射线,并于1914年确定了它是一种波长比X射线更短的电磁波。贝克勒1899年发现β射线在磁场中偏转的方向与阴级射线相同。为了揭示α射线的本质,卢瑟福作了多年的努力。1902年,他用强磁场使射线发生的偏转,证明了它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流,这种粒子被称为α粒子。......
2023-11-24
第一节保安族源流及概况一、保安族源流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⑤保安族体格健壮,多胡须,性格强悍,不畏强暴。在自治县境内居住的保安族约占全省保安族总人口的90%以上。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家庭生活习俗及社会等方面与当地回族、东乡族等民族大体相同。......
2024-10-19
弄清了肥族与白狄的关系后,还须探求肥族的源出及其播迁。肥族遂占有白狄之地,融入白狄,垒城守居,成为其中一支。肥族一支抵达齐鲁边境,与先期散落于此的同脉肥族会合。鲁国之所以同意将肥族流民置于北部国境,旨在抵御强齐进攻,而齐国扶持肥族在齐鲁缓冲地带重建邦国,为齐国附庸, 目的也是备御鲁晋同盟。......
2023-10-23
然而其中还存在着一个反应中两种气体的体积问题。1805年,法国的盖·吕萨克和德国的洪堡共同进行的精确实验表明,反应中100体积的氧需要199.89体积的氢,即需要几乎恰好是200体积的氢。为了确认其他许多气体反应是否也存在同样的关系,他做了进一步研究。他亲自重新做了实验,并计算了他人实验的结果,终于使他发现了气体反应体积的定律:在气态物质的反应中其体积总保持着简单整数比。......
2023-11-24
[177]可见,方相氏傩戏初以皮革为面具饰以“黄金”。方相氏“蒙熊皮黄金四目”的脸谱意识,与上古时代的鬼魂思想分不开。上古时代的鬼魂思想产生,相伴随着“占梦”巫术体系的兴起,在上古岩画与墓葬的考古中发掘中,遗存着某些相关的信息。人头与兽头雕塑之外,上古先民以为具有相等巫术功能的,便是人头或兽头面具。这些面具的保存形态,一是岩画,二是依附于陶、骨与石制品的墓葬考古发现。......
2023-08-11
核酸是另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它的发现比蛋白质约晚30年。据知,核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在动物的胸腺中,另一种在酵母中。因此,当探索达到分子水平的生物个性时,更复杂和多变的蛋白质结构比核酸“单调的”形式更受优待,并且一代生物化学家曾错误地在氨基酸的无穷潜力中寻找基因的结构。其间,英国化学家托德在核苷、核苷酸和辅酶化学研究中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2023-11-24
是在西汉武帝时,墨学之师承家法,犹未绝也。世多有论之者,如孙氏云:犷秦隐儒,墨学亦微,至西汉儒复兴而墨学绝。谓此为第四种原因,发于墨学自身。且孟学在当时已不甚盛,至汉墨黜百家,独尊孔氏,而墨学久衰微矣。慈惠之行,在斥儒家,已无可疑。认为反革命,则于墨学之真相已有所误会。......
2023-11-26
第一节甘肃蒙古族源流及概况一、甘肃蒙古族源流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长期以来活动生息在我国北方的广袤草原。第二拨人由蒙古人贵由率军队入甘。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甘肃有蒙古族15000多人。......
2024-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