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思维广度,表现为以所谈的话题为中心,向四周发散思维辐射,思索一切有关的已知材料,充分展开联想,使所有正面、反面的论证,网罗成一个构思的整体。思维缜密,就是要在拓宽思路的同时,对所用语言进行周密细致的思索。他不仅对相似的情形联想得非常之快,而且语言十分缜密,既确切地表达了回击和珅意思,又反映出所联想事物的实际特征,毫无牵强附会之感。......
2023-10-23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词汇像海洋一样辽阔无比,每个词汇代表着不同事物的概念和状况,反映着不同的景象和情感,各种词汇的不同组合方式,构成丰富多彩的语言,使之能够表现出各种情(情感)、景(景象)、人物以及大千世界中千差万别的变化。
词汇组合成语言,表达各种各样的思想。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理论家、文学家,几乎都是语言文字巨匠,都是精通语法词法的。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是继司汤达、巴尔扎克之后成就较大的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福楼拜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是一个非常虚伪的悲剧性人物;司汤达代表作《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失败,由此说明用个人主义来反抗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行不通的;巴尔扎克代表作《人间喜剧》,以《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农民》等96部小说构成的小说集,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思想,非常生动,十分深刻。恩格斯谈到巴尔扎克的时候,称赞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并且说:“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的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些文学作品,都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人物形象、描绘人物思想的。这些文学作品的成功,都是与作者善用语言文字、精通语法、巧于遣词造句分不开的。
福楼拜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因此,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惟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行动,惟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惟有一个形容词,这是一种十分艰苦的劳动。”看了福楼拜的这一番话,我们就更加明白文学大师的作品成功,与他们讲究用词、严格选词、精通词法,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
人们交流思想,必须凭借句子,把句子加以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个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这就是词。
如“我爱祖国的山河”,这个句子,可以分成5个组成单位,也就是5个词,它们表示一定的事物或现象,或者表示事物、现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都分别表达一定的意义。
词的分类:
“我爱祖国的山河”一句中,“我”——代词,“爱”——动词,“祖国”、“山河”——名词,“的”——助词。
由于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因而,还应该把抽象的词语返还到客观实际中去,才能找到各种词语的特定意义,从而正确地理解和使用。(www.chuimin.cn)
如明代的文学家徐文长,在晚年将其生活读书的心得写成对联,以“勉励自己又告诫后辈”,他写的上下联文字完全一样,均为“好读书不好读书”。粗粗看去,觉得简单,细细品味,便会觉得意味不同,意境深远。
力求用词美,是古今中外杰出的语言艺术家,倾注毕生心血努力而为的。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曹雪芹用十年心血创作的《红楼梦》而家喻户晓,风靡世界,他是“看来字字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无一不是语言上的巨匠。他们用词非常讲究,力求准确。孰不知,马克思常常化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一丝不苟,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列宁在演讲时能调动上万个字,非常重视“文字上的修饰”。因此他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子弹。毛泽东既是人民的领袖,又是伟大的诗人,他对诗词是刻意推敲、潜心润色,努力使词句完备臻美。如他的《七律·长征》诗词中,原诗句是“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了更贴近现实,改成“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语言不仅负有描绘人物、风景,表达思想、感情,说明事实等等责任,它还须在尽责之外,使人爱读。它必须美,环肥燕瘦,各有各的美,文笔亦然:有的简劲,有的豪放,有的淡远,有的浓艳……美虽不同,但必须美。”他为了选择美的词,常常是改了又改,反复推敲,直到最满意为止。正因为如此,现在许多外国人学汉语,将老舍的文章当成课本,足见老舍的语言规范。
有人统计,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用过24000个词汇,用词极其丰富。法国作家莫泊桑,从不满足“差不多”,直至寻找到合适的词。原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把选择准确的词语,比作“镭”的开采,他说:“一个字要安排得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
用词要规范化,要能准确选择,就得掌握丰富的词汇。丰富的词汇从哪里来?途径有二:一是从书本中学,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二是从生活中学,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只要用心学、留神记、天天用,久而久之,就能聚沙成塔,得心应手。
有关教师口才必备的文章
说话的思维广度,表现为以所谈的话题为中心,向四周发散思维辐射,思索一切有关的已知材料,充分展开联想,使所有正面、反面的论证,网罗成一个构思的整体。思维缜密,就是要在拓宽思路的同时,对所用语言进行周密细致的思索。他不仅对相似的情形联想得非常之快,而且语言十分缜密,既确切地表达了回击和珅意思,又反映出所联想事物的实际特征,毫无牵强附会之感。......
2023-10-23
口才训练不是像语言学那样,把语言当做抽象的理论系统来研究。要想提高自己说话的水平,强化自己说话的能力,训练自己的口才,惟一的途径是下工夫,勤学苦练。怕说话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会产生紧张情绪的人,有点“口吃”之类缺陷的人,就叹息自己不合适练口才,那大可不必,一定要“强迫”自己开口说话。林肯的口才又是怎样练就的呢?......
2023-10-23
世界上能说话的人很多,但有口才,会说话的人却不多。一般人认为,口才就是在社会交际中具有说话、辩论、演讲等方面的才能。然而,对于寻求训练口才的途径来说,这样一种笼统的解释,是很不够的。如果要对“口才”这一概念作更为具体更为全面的了解,必须从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全方位,检视说话才能所表现在各个方面的能力,由此便可概括出“口才”的全部含义。一般人认为,口才就是说话表达能力,能把自己心里想的说出来。......
2023-10-23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幽默语言,不是简单地为了逗乐,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运用,注重运用效果。有一次,上课铃响过之后,上语文课的王老师和另一位听课教师正走到教室门口,冷不防,从教室飞出一只足球,正好从两人中间穿过。王老师却慢慢地回过身,捡起足球,微笑着走上讲台,说:“好厉害的一脚,踢个正着,得分。不过要想练好射门基本功,还得到操场上去。以后谁再到教室里练球,我就要出示黄牌了。”......
2023-10-23
语气,就是说话时口气和意思表达的语法方式。注意语气,有助于准确表达意思,也有助于语言交际。遗憾的是,有的人说话不注意语气,导致语言交际的不良后果,但却始终不明白这不良后果是如何产生的,甚至抱怨说:“本来谈得好好的,不知他怎么变卦了。”我们从上述细微变化的分析中得出结论,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述,会影响交谈的效果。我们应当了解这种常识,在说话中注意语气,利用巧妙的语气来帮助自己在语言交际中获得成功。......
2023-10-23
谈话要注意场景,主要是要注意两点:一是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词语的场景意义。同一词语,在不同的场景之下使用,有着不同的意义。就是因为这个时候用“天气晴好”一语与外部环境很不协调,与听众的情绪很不协调。如果我们注意到了,养成注意词语的场景意义的习惯,就会使自己说话更为准确、恰当,效果也更好。一时间,会场出现了一种怏怏不悦的尴尬气氛。......
2023-10-23
古希腊一位医生认为,幽默是治疗疾病的调节方法。他认为,“幽默的作家必须是极会掌握语言文学的作家。”他曾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幽默语言是“炼”出来的。他说,幽默语言若是钢,这个钢便是由含有哲理、讽刺等等的成分提炼出来的,惟百炼才能成钢。幽默是机敏的反应。幽默又是一种风趣的语言表达方式。幽默与一般的俏皮话是不同的,它是思想、学识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语言思维中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
2023-10-23
幽默语言是“润滑剂”,应当用到需要“润滑”的时候。从教学活动规律中掌握需要“润滑”的时候,恰如其分地用好幽默语言,也是教师运用幽默语言所要注意的问题。从教学实践看,一般地说,在这样几种情况下,是最需要运用幽默语言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时候:第一,开始上课的时候。......
2023-10-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