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足协中性化要求:初衷好,争议大

足协中性化要求:初衷好,争议大

【摘要】:足协要求“中性化改名”的方案,原本的出发点的确是好的。因为,中性化政策并没有禁止俱乐部更改地名,俱乐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改自己的企业注册地,只要不迁出自己所注册的足协即可。更受广泛争议的是改名的标准。据悉,足协要求各俱乐部上报中性名称,在初步审核后足协称五十八家俱乐部中有超过80%的俱乐部名称符合相关要求。但足协表扬改名合格的新疆天山雪豹俱乐部,据说旗下有重名的酒店!

只要深入了解过中国职业足球现状的球迷们大概都清楚,像某些资方投资一支中超、中甲队伍的用意,就是希望靠着手里的“足球牌”,去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红利,从而为自己的商业利益开道。在他们通过短期注资俱乐部并达成目的后,这支球队后续的资金投入可能就得不到保证,受损害的不仅是地方球队、球员、工作人员、球迷群体,甚至是地区的足球市场和氛围。可能不少人认为改名就可以看出投资人是不是真心搞足球,是为了企业的广告效应,还是真的想助力中国足球发展。足协要求“中性化改名”的方案,原本的出发点的确是好的。他们希望中国的俱乐部能够像欧洲联赛那样,就算脱离母企,也能够好好地存活并发展。但中国足球的发展和欧洲根本就不是一个路子,国情不一样,是不是有点“理想化”了还得经过时间考验。

现在的“一刀切”改名政策,不仅达到了足协预期的“钳制足球投机者”的效果,甚至还“超额”完成了目标,把河南建业一心搞足球的人一并打击了,未对现有的足球文化形成保护,而是采取了较为暴力的、彻底推翻重建的“硬重启”方式,不少俱乐部实际采取了“软对抗”的方式来应对。因为,中性化政策并没有禁止俱乐部更改地名,俱乐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改自己的企业注册地,只要不迁出自己所注册的足协即可。这个漏洞使得《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的“引导一批优秀俱乐部相对稳定在足球基础好、足球发展代表性和示范性强的城市,避免俱乐部随投资者变更而在城市间频繁迁转、缺乏稳定依托的现象,积极培育稳定的球迷群体和城市足球文化”这一条成了空谈。

更受广泛争议的是改名的标准。据悉,足协要求各俱乐部上报中性名称,在初步审核后足协称五十八家俱乐部中有超过80%的俱乐部名称符合相关要求。但足协表扬改名合格的新疆天山雪豹俱乐部,据说旗下有重名的酒店!而网友还发现,有一家“绿地申花小额贷款”金融公司,是申花的赞助商绿地和申花两家持股的一个企业,上海申花为什么能通过?据说,同样的问题,北京国安只能通过股权转让,而山东鲁能得对关联企业进行更名,来达到通过审核的目的。球迷们甚至喊出:“巍巍泰山,竟然达不到足协一个人的喜好!”“澎湃的黄海,竟然不能让足协海纳百川!”这一切都说明,其实在关于中性名的问题上很重要的争议在于:足协的态度和标准是不够中立的,甚至存在“双标”。(www.chuimin.cn)

前几年中超的版权五年卖了八十亿元,确实让有些人有点膨胀了,甚至有的可能幼稚地认为中超是一个不乏众人追求的“香饽饽”。但是中超为什么会卖出这么贵的版权,主要是因为拥有众多巨星,这背后都离不开企业真金白银的“亏本”付出!如今足协又强化限薪政策,导致大牌外援(如沙拉维、胡尔克、佩莱、萨巴、扎哈维)离开,中超赛事影响力势必受到影响,观赏性更是锐减,中超还能“卖”多少钱呢?当前中超有十六家大的赞助商,据说目前只有一家续约了,有十五家还在观望,甚至不想续约。也许不能冠名之后,那些球队企业也不用足协提醒,玩不起了,也会主动降低投入,更加会有企业借此机会脱身。折腾来折腾去,就剩“一地鸡毛”和几个“暴发户”,对足球长远发展没有多少好处。

当然,听说广州恒大顺利改名成功,资方也没有退出,带了个好头,但对于河南建业改名的关注还将继续。一个球队的文化不仅仅是依靠一个名字就能重建起来的,一个球队的水平更不是靠改名就能提高的。如果徒有其表,换汤不换药,也不是改名的真正用意。在当今各项目竞技体育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吸取足球改革的经验,在与企业、学校合作中,要让多元化资源为球员、球队长远发展服务,企业讲究盈利、学校注重育人,体教融合前途光明,体企结合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