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受众集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于一体,变成所谓的“大众自传播”,随时随地可发布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特性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单向、线性的;而新媒体则是交互性的,其提供了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受众随时可以与传播者沟通交流,形成互动的传播操作环境。......
2023-10-22
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于2018年8月27日挂牌成立。中心成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将北京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分别建立的融媒体平台进行整合贯通,打通内部生产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业务互通、选题策划共同进行。目前,已初步实现联合策划、联合采访;未来,将通过融媒体平台的应用创造新的业务模式。
(一)融媒体中心的特色
全方位引入最新的理念与技术,基于云架构模式,构建集融媒体汇聚、融媒体生产、融媒体发布、统一指挥调度为核心的新闻采编播一体化服务体系。通过优化内容生产模式,整合传统电视和新媒体节目生产流程,实现电视台基于“中央厨房”的生产模式,真正实现统一生产、多渠道发布。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的报道业务要求具备“短、平、快”的特点,通过北京电视台融合新闻云系统的“PGC专业记者业务支撑系统”,可支持400多名台内外记者的移动报题、移动写稿、移动内容库、文件回传、直播回传等业务,实现了移动端的采集、编辑、播出的全流程业务覆盖。
1.跨媒体兼容。以新技术为引领,以“中央厨房”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北京电视台、原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新媒体集团“两台一网”的资源优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打通各技术平台的联通链接。
2.多平台聚合。有效整合电视、广播、平媒、APP端、PC端等信息发布的渠道资源。目前,北京电台的代表性融媒体产品有听听FM APP、可视化频道“青年广播”“非遗时光”系列等。2018年度,北京电视台运营官方微信公众号81个,官方微博账号50个;其中,影响力较高的账号主要包括“北京新闻”“BTV新闻”等。融媒体中心成立之后,电视台与电台的官方微信微博打通,形成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官微矩阵”。此外,还有北京新媒体发展集团的北京时间APP。中心与北京各区融媒体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实现北京全区域资源的连通汇聚;构建市属各委办局新闻通路,汇聚北京政务、城市服务资源,整合京津冀地区优势资源,实现信息全面汇集、智能检索、快速提交的信息资源库。
3.各部门会商。组建电视、广播、北京时间联合会商平台,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调研、统一发布;搭建渠道资源、视听资源、采编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的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利用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4.全平台发布。搭建电视、广播、平媒、APP端、PC端的全渠道发布平台,实现集中指挥、统筹调度、资源共享、协同生产和多维传播,通过“策、采、编、发”的规范化流程,实现消息、通讯、评论、专访等的一键发布和全媒体传播。
(二)相融传播模式实践
2019年的两会报道,是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成立后迎来的一个重大战役。两会召开之际,正值北京广播电视台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重要关口。两会报道成为北京广电整合队伍、全员练兵、全面尝试的一次重要契机。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整合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新媒体集团三方资源,首次组成了由台领导在前方统一指挥的由33名精兵强将组成的融媒体报道团队,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向统一指挥、集中作战转变,实现了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报道的纵深化实践。统一队伍采集的统一内容向三个渠道进行分发,每一种渠道又包含多个频道、多个频率和新媒体矩阵。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在北京新闻广播、交通广播的7档节目,以北京广播网、听听FM共播发报道636篇,总点击量超过350万余次。推出音视频现场直播3期,观看量为18万人次。在电视台发稿120余篇,采访代表委员超过600人次。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微信公众号推送两会相关短视频120余条。BTV新闻新媒体在微博设置的“跟BTV一起看两会”话题,阅读数近600万次,相关视频播放量全网超过3 000万次。
融媒体报道项目通过两台一网,以“一个形象、一个声音、一个平台”对外呈现,实现了内容共享、渠道共享、技术共享、人员共享的深度融合,探索出融合报道的新模式,力争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平台播出最大化和宣传效果最大化。
【注释】
(www.chuimin.cn)
[1]王志.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王志.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王志.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4]肖赞军.媒介融合中规制政策的基本取向分析[J].新闻大学,2014(1).
[5]刘庆振.媒介融合新业态:智能媒体时代的媒介产业重构[J].编辑之友,2017(2).
[6]赵国栋.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7]刘聪,等.媒体融合下新京报发展状况分析[J].北方传媒研究,2019(3).
[8]杨梦玥.《新京报》媒介融合的路径分析:以“新京报动新闻”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18).
[9]张立.出版业知识服务转型之路(III)[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0]骆蓓娟.守擂还是突围:广播电台的媒介融合探析——以听听FM为例[J].视听界,2019(9).
有关媒介融合理论研究及国外出版融合案例分析的文章
媒体受众集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于一体,变成所谓的“大众自传播”,随时随地可发布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特性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单向、线性的;而新媒体则是交互性的,其提供了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受众随时可以与传播者沟通交流,形成互动的传播操作环境。......
2023-10-22
信息时代,借助互联网交互平台,突破产业资源不同区域画地为牢的局面,形成消费方和生产方双重规模经济的经济格局,形成集成效应。集成效应使得传媒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传统方式发生变化。与供给方规模经济受制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不同,需求方规模经济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特点,流量的增加会带来规模效应。......
2023-10-22
北京是全国的出版中心,聚集了全国近41%的出版社。总体来说,尽管取得不错的成绩,北京图书出版业的融合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而且各类出版单位发展不均衡,以中央在京出版单位为主力构成,对融合具有引领作用。[1]北京市数字出版业具有雄厚的实力基础,发展速度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2023-10-22
在对传媒“影响力”来源的探究中,有学者进一步提出舆论经济的观点,认为传媒经济的本质是舆论经济,即运用影响舆论、形成舆论并发挥舆论影响力的规律实现其经济行为与目标[9]。(二)传媒经济的特征1.盈利模式的特殊性。传媒产品的内容性、精神性和作为影响力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其传播对目标受众行为的改变力量,即外部性影响。......
2023-10-22
媒介融合既是一个观念变迁的过程,也是技术形态的发展过程。总体来说,对“媒介融合”概念的界定研究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认识。对于媒介融合,我们要立足于当今中国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立足于技术创新的进程和人类发展的进程,进一步明确媒体融合的中国使命。媒介融合的中国使命是指导媒体融合战略的方向标,也是衡量媒体融合成效的基本尺度。......
2023-10-22
通过媒介融合,可以丰富文化传播的形式和表现力,增强社会文化传播力。在媒介融合中,尤其是新媒介的发展,中国文化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传媒进行广泛传播,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可以凭借互联网等平台加快中国软实力的传播力度,鼓励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2023-10-22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宽带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持续增加,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向更深层次扩展,网络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成为推进媒介融合发展的“发动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结合云计算的大数据对整个传媒产业带来革命性影响。目前,VR设备主要有VR头盔、VR一体机和VR眼镜等。事实上,VR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未来的媒介形态,如它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叙事场景。......
2023-10-22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迈上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是从建立广播网站开始的。目前,北京台共有登记在案微信公众账号84个,拥有粉丝300余万。2017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融合型节目制播云平台“讯听云采集系统”和微信小程序“见外十四号”移动产品正式上线。与此同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还与“北京时间”、一直播、凤凰新闻、今日头条等27个优质新媒体平台合作,搭建了立体内容发布网,拓展了传播力和影响力。......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