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媒介融合理论研究及国外出版融合案例分析–产品创新成果

媒介融合理论研究及国外出版融合案例分析–产品创新成果

【摘要】:为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融合化、移动化、智能化和场景化的发展趋势下,可同时提供线上和线下内容服务的组合成为产品创新的形态。为强化媒体与用户的连接,《新京报》“我们视频”在全国开启了“万名拍客”产品项目,以培养维护用户内容生产者。这些拍客散布在全国几百个地级市,每天为《新京报》“我们视频”提供各地新闻线索及第一手现场画面。

移动时代给媒介内容生产带来的符号转变,不仅意味着内容生产工具的变化,更为深刻的是,它打破了原有的传媒内容生态格局。[15]传统媒介内容生产背后的主宰力量,长期以来一直是文字。智能媒介出现之后,摄像头随处可见、人人都可以进行直播、音视频被不断应用于各个媒介场景,视听符号与文字符号变得同等重要。在文字符号主导传媒的时代,文字符号的特性直接影响传媒组织的思维方式和传媒产品的特性,新闻报道以保证信息的简洁、准确、清晰和逻辑性为目标。例如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只要新闻要素俱全,百余字就可以把一起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传递出去;而新媒体在传达同样的信息时,会采用图片、视频、动漫等富有冲击力的符号,使之更具现场感和更加生动。为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融合化、移动化、智能化和场景化的发展趋势下,可同时提供线上和线下内容服务的组合成为产品创新的形态。

(一)融媒产品

融媒产品是媒体生产者、利益相关者、媒体用户在互动中共同创造的产品,具有生产主体多元、产品生产跨界/分工合作明显、产品可互动/分享/体验以及渠道多元化的特性。[16]融媒产品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种形态,提供不同的性质与用途,服务于传媒组织发展的不同目的。新闻产品运用AR/VR技术、移动直播、短视频、动画等形式强化视觉感受,升华用户感知体验。如《中国舆论场》是中文国际频道与央视网共同打造的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该节目通过大数据分析全媒体平台的舆论热点,通过融媒体模式带动全民参与话题讨论。节目还将电视互联网、移动新媒体深度结合,创造性地引入“在线观众席”,全球网友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抢票,加入节目现场直接向嘉宾提问,全程互动。

传统平面媒体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提供数字化阅读的线上产品,并利用数字平台来拓展影响力,吸引更多受众关注。教育产品通过纸本的教学内容和电子的教学资源,服务课程和教学的不同需求。这种数字化产品的生产与传统纸媒的内容编采共享资源成本,形成服务于受众分层需求的联合产品组合,如各种微课和教育类短视频等。(www.chuimin.cn)

(二)用户生产内容(UGC,User-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PGC,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的转化

自媒体时代用户会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形成用户生产内容(如facebook、youtue、优酷等)和专业生产内容产品(如罗辑思维等)。媒体企业通过对这些用户和内容的管理,使UGC中的优质内容能够流动起来;通过运营使这些优质内容和内容消费者的需求形成高度匹配,从而吸引更多的内容消费者和更多的注意力。产品的重心从内容生产转为内容服务。为强化媒体与用户的连接,《新京报》“我们视频”在全国开启了“万名拍客”产品项目,以培养维护用户内容生产者。这些拍客散布在全国几百个地级市,每天为《新京报》“我们视频”提供各地新闻线索及第一手现场画面。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快闪征集策划、“脱贫人物”系列报道等活动中,拍者协助策划、生产了大量优质内容。[17]这一产品项目使用户真正参与到信息生产传播中来,进而极大丰富内容资源、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关注用户所思所想,从而破除了媒体与用户之间的圈层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