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全球化趋势下的消费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变革

全球化趋势下的消费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变革

【摘要】: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和示范作用,使得消费文化正在向社会的日常生活领域渗透。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传播渠道数量倍增,而新闻传播媒介的服务对象逐步从广泛的整体大众,分化为各具特殊兴趣和利益的群体。

(一)社会的媒介化

社会的媒介化肇始自19世纪30年代大众媒介的出现,迅猛发展则自电视普及之后开始。但在网络技术出现之前,媒介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依然是有限的。网络技术大大加速了社会的媒介化进程,其重要特征就是媒介影响力对社会的全方位渗透。人们通过媒介获取对于世界的认知,甚至依据从媒介获取的信息指导现实生活,这也恰恰验证了美国新闻评论家李普曼(Lippmann)在《舆论学》一书中关于“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预言。媒介化社会从其本质上讲,意味着人的媒介化,即每个人都是在媒介深刻影响下的“媒介人”,不仅对于世界的想象主要由媒介来构建,其思维方式、个体意识也打上了媒介化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讲,媒介融合成为推动媒介化社会形成的核心动力。

(二)消费文化与符号霸权

传媒产品是特殊的文化产品,传媒产品的差异化需求除了经济因素的影响外,还受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因素的巨大影响,并由此表现为消费者在心理上所产生的主观感觉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需求差异。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和示范作用,使得消费文化正在向社会的日常生活领域渗透。消费文化的盛行标志着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过渡,符号、符号媒介与影像成为文化的主要控制力量。随着媒介融合的演进,传播的影响力将会更加彰显。(www.chuimin.cn)

(三)从大众文化到分众文化

当传播媒介主要是由传统的报纸、图书、广播和电视构成时,受众研究针对的是大众接受行为本身,并不深入涉及传播渠道扩张带来的受众分化。随着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开发应用,原来传播意义上的大众出现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全媒体语境下,受众的“分化”更加“小众”,受众的内涵也会延伸,除了读者和听众外,还可能会外延至观众、感众(阅读盲文的受众)。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传播渠道数量倍增,而新闻传播媒介的服务对象逐步从广泛的整体大众,分化为各具特殊兴趣和利益的群体。当大众传播意义上的大众被全媒体意义上的小众取代时,个性化的定制和一对一的信息服务模式成为可能。市场所要提供的不仅是各种多样化的文化产品,还包括产品组合的工具。这种组合工具不仅能在一个单一的界面中完成信息的浏览,而且具备一种信息的智能分发能力,将多种信息接收终端有机联系起来,使受众在任何方便的时候、用方便的终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与服务,并在根据受众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分众传播的同时实现“分众”的聚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