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媒介融合理论及国外融合案例分析

媒介融合理论及国外融合案例分析

【摘要】:信息时代,借助互联网交互平台,突破产业资源不同区域画地为牢的局面,形成消费方和生产方双重规模经济的经济格局,形成集成效应。集成效应使得传媒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传统方式发生变化。与供给方规模经济受制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不同,需求方规模经济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特点,流量的增加会带来规模效应。

媒介形态的变化不是新媒介取代旧媒介的过程,而是依次叠加的过程。后生媒介对先生媒介具有补救作用,新旧媒介构成复合的媒介环境,各种传播媒介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媒介功能融合后产生的新传播功能通常大于或优于原来的功能,产生共振效应。传媒产品价值网络中,企业间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共享带来协同效应,交互式网络关系形成对传媒产品价值链形态的重新塑造。如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将新闻搜集的成本分摊给多个信息传输平台和不同类型的受众群体,而广告投放和品牌推广则可以通过跨媒体的运作达到增值的目的。协同效应使传媒企业间的竞争行为呈现两个新的特点:一是竞争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再单纯表现为单个传媒企业间的较量,而是表现为价值链上相关企业组成的系统间的竞争,从而增加了传媒企业之间竞争行为的系统复杂性;二是竞争内容产生了质的飞跃,不仅表现为对传媒市场和传媒资源的争夺,还表现为对协同竞争系统内领导地位的争夺。

随着互联网逻辑逐渐成为传媒领域的主导逻辑,在“互联互通”的基础性逻辑作用下,集成经济逐渐成为传媒产业的主流经济形态。集成效应的价值在于超越规模不经济和范围不经济。[12]工业时代,传媒企业遵循内部收益增加、成本降低、资源结构完善且配置合理化等“规模经济”的效益规律,一旦超过最佳规模界点则出现“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产品平均成本上升而平均利润下降,边际效益下降至零或为负值。其主要原因一是规模过大,则各种资源关系交往复杂化,信息沟通与整体管理成本增加,规模经济效益消减;二是规模扩大而应对内外变化的处置能力减弱,加上决策迟滞或其他失误,如同船大难调头,很容易导致规模不经济。信息时代,借助互联网交互平台,突破产业资源不同区域画地为牢的局面,形成消费方和生产方双重规模经济的经济格局,形成集成效应。集成效应使得传媒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传统方式发生变化。

第一,从供给方规模经济向需求方规模经济转换。与供给方规模经济受制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不同,需求方规模经济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特点,流量的增加会带来规模效应。传媒企业需要通过先动效应提前锁定市场需求,通过传媒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服务的高质量和高附加值来扩大需求规模。(www.chuimin.cn)

第二,范围经济成为传媒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数字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不同企业之间的资产转换成本,不同传媒企业的生产投入要素可以实现低成本甚至无成本转换,从而扩大了可共用资产要素的共享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