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传媒产品特征与国外出版融合案例分析

传媒产品特征与国外出版融合案例分析

【摘要】:传媒产品是指传媒组织能够提供给目标使用者以引起其注意、选择、使用的传播内容与服务的复合体,包括实物形态的传媒产品和服务形态的传媒产品。(一)传媒产品多重属性传媒产品除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外,还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某些传媒产品尤其是广播电视产品符合公共物品的部分或全部特点。[5]表21传媒产品的多重性(二)传媒产品的经济特征1.非物质性。传媒产品消费者消费的是一种非物质产品,即一种含义。

传媒产品是指传媒组织能够提供给目标使用者以引起其注意、选择、使用的传播内容与服务的复合体,包括实物形态的传媒产品和服务形态的传媒产品。[4]它的目标使用者有两类:一类是受众,一类是广告商。由此提供两种不同的传媒产品,即信息内容和广告服务。信息内容是由传媒提供的信息及其载体合成,广告服务则为印刷媒体的广告版面、电子媒体的广告时段以及互联网的空间。

(一)传媒产品多重属性

传媒产品除具有政治经济的双重属性外,还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因此,传媒产品具备商品性、宣传性、公共性等多重属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某些传媒产品尤其是广播电视产品符合公共物品的部分或全部特点。例如,一个人收听无线广播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收听效果。卫星电视在没有政策和技术约束条件下,与此类似。但是对于付费电视而言,广播电视又具有私人物品的一些特点,可界定为准公共物品。因此,传媒产品具有多重属性,如表2−1所示。[5]

表2−1 传媒产品的多重性

(二)传媒产品的经济特征(www.chuimin.cn)

1.非物质性。传媒产品与稀缺理论相悖,具有非物质性的实质,其使用价值不会被一次性消费而是可多次重复消费。[6]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在被消费掉的同时,也就随着消费而转换为另外一种能量形式。对于传媒产品来说,当传媒产品被购买和售出时,被交换的是传媒产品的含义,传媒产品的内容不会因为消费而减少,这就使它的无限使用成为可能。

2.低再生产成本性。公共商品的生产原始成本较高,但是随后再生产时,与之相关的边际效益几乎为零。因此,传媒产品具有高初始成本和低再生产成本性。例如,增加受众收听或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在已有的传送能力下,节目的制作成本不会增加。极低的再生产成本使传媒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传播成为可能,传媒企业可以通过生产更多产品来赢得大量受众;大量的受众又形成第二个非常有价值的产品——广告。广告收入可以给商业电视台、电台、报纸或杂志提供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传媒产品既是信息内容又是受众产品。信息内容的性质为其带来发行收入,受众产品的性质为其带来广告收入。

3.价值易逝性。传媒业的信息服务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速度快、受众接受信息渠道多元化的时代,很多传媒产品生产后很快就成为已知和过时的东西,不具有保存性。比如当日新闻、天气预报等,产品一旦售出,就会丧失它消费的原创性,导致“按正常意义的消费失常和寄存消费”的产生。传媒企业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卖掉产品,实现价值。传媒产品的非物质特征、极低的再生产价值和高额的前期成本,使得正常的价格体系与媒体产业不兼容,传媒产品需要采用与一般价格竞争规律不同的定价机制。

4.高风险性。传媒产品的风险性首先来自产品价值的易逝性。传媒产品消费者消费的是一种非物质产品,即一种含义。这种含义一旦转移,消费者一般不会要求重新交换,特别是以传播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媒产品。其次,风险来自传媒产品的不稳定性和受众反应的不可预期性。传媒产品和受众之间没有直接的价格关系,一部优秀电影的门票和平庸电影的门票相差不多,一部好的电视剧也不意味着观众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对传媒公司来说,前期的高投入,未必会在消费价格上体现,这意味着更高的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