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智能化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媒介融合案例分析

智能化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媒介融合案例分析

【摘要】:媒体受众集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于一体,变成所谓的“大众自传播”,随时随地可发布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特性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单向、线性的;而新媒体则是交互性的,其提供了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受众随时可以与传播者沟通交流,形成互动的传播操作环境。

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平台、新闻出版生产系统、内容分发、信息终端系统面临着生态重构,用户与场景、新闻与机器之间建立起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互联网公司在传播产业链中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这推动着传媒业生态版图的重新洗牌,智能化媒体时代正在来临。

智能传媒是一种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协同的在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使得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做一些特定的复杂、烦琐工作,新闻不再必须由人编辑。特别是一些数据新闻,机器人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分析数据,并生产出一篇真实、可靠的报道。例如,2015 年9月,腾讯发布的一篇财经新闻,即由腾讯财经写作机器人撰写。机器人代替人工作,能够解放出大量新闻工作者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比新闻编辑报道数据新闻更加准确无误。这样,新闻记者和编辑可节省出大量时间去叙述其他类型的新闻。智能化媒体携带的新技术对传统媒体领地的“入侵”,意味着专业媒体与媒体人的价值重塑,进入一个传统传媒业边界消失、格局重塑的新时代。

(一)角色置换

在传统媒体的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是高度组织化的传播机构,信息传播的内容来源相对单一。传统新闻的生产方式是,记者采编→审核→发布→受众接受。在移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资讯的发布由专业机构变为普通大众,受众的接受方式也不再是由传媒机构发布到受众接受,而是受众从海量的资讯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内容。例如,优酷网除了官方机构发布的时事新闻,更多的是公众上传的新闻或视频构成的海量数据。人们可以任意搜索自己喜爱的新闻或短片类型,每一位用户都可能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和传播者。在信息传播领域,新媒体呈现出显著的传播优势。

1.在传播主体上,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呈现多元性、去中心化的特点。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的应用使得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是信息编辑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媒体受众集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于一体,变成所谓的“大众自传播”,随时随地可发布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特性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2.在传播内容上,新媒体比传统媒体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信息量更加庞大。新媒体兼容文字、图表、图片、声音、动画、影像多种传播手段保存/表现/发送信息,这不仅使受众的信息感受更为真实,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受众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助推“全民传播”的态势。此外,新媒体采用“超文本”的链接方式将内容、性质相似的信息链接起来,人们在浏览某一界面信息的同时,还可同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新媒体巨大的信息容纳和存储能力可提供近乎无限的版面和表现空间,可为受众提供无限内容。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信息具有数量大、涵盖面广的特点。

3.在传播速度上,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加快捷。首先,新媒体的制作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完成并通过互联网络即时发送,节省时间。其次,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声器(麦克风),这便于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将消息呈现。再次,新媒体以光纤通信网络为技术支撑,其每秒30万公里的传播速度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后,新媒体“裂变式”的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总之,新媒体传播过程各个环节的协同作用造就了其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

4.在传播条件上,新媒体受限制较少,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其不受时间、地点、频道、国界、气候的影响,网络所能达到之处均能实现信息的传播,因此,其传播面积具有广泛性,数以亿计的网民共享一场信息盛宴。另外,在信息传播互动上,新媒体比传统媒体互动性更强、自由性更高。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单向、线性的;而新媒体则是交互性的,其提供了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受众随时可以与传播者沟通交流,形成互动的传播操作环境。(www.chuimin.cn)

这种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得整个传媒产业面临很大的挑战,信息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使得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

(二)渠道融合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落后于自媒体的传播速度,信息的多渠道传播使得新闻发生时,所有在场者都可能成为新闻记者。今日头条等基于用户兴趣图谱的“算法型内容生产”(AGC)的崛起,形成媒体作为信息发布的专业筛选者,算法作为用户、媒体、内容的连接者,“千报一面”与“千报千面”并存以满足用户现实与虚拟需求的局面。这种渠道虽然快捷便利,但存在如下弊端:

1.新媒体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及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易导致信息的随意性、失真与缺乏可靠性。以新闻报道为例,其存在专业性不强、内容不全面、事件不真实和报道不深入等问题,往往需要自媒体和其他媒体相互补充,多渠道来传播资讯。

2.新媒体“先出版再过滤”模式正在挑战传统的专业把关模式。网络新媒介技术降低了出版成本,加上“受众”的大量参与,使得网络具有越来越强的议程设置能力,自上而下的专业把关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新媒体发布的信息中,还囊括相当一部分娱乐性和商业性较强的信息,这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兴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3.新媒体冗余信息传播量大、原创性不强、知识产权和著作权保护问题相对突出。新媒体主要依靠转载和汇集传统媒体获得新闻信息,而围绕同一事件的各种“信息轰炸”则使受众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难度增大。大量冗余信息淹没了受众真正需要的消息,人们不得不花大量时间选择与处理。此外,新媒体的数字化传播信息为人们复制、转载与使用他人信息在技术上提供了便利,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变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