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媒介融合动因:政治、技术、经济、社会及文化因素

媒介融合动因:政治、技术、经济、社会及文化因素

【摘要】:综合起来,驱动媒介融合发展的动因可归纳为政治、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以数字化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播技术,不仅为媒介融合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性条件,而且直接参与构成了媒介融合的现有格局。技术因素对媒介融合的贡献在于促进了需求的改变以及市场的融合,需求的改变会导致市场中产品的变化,引起产业间利益的变化和重新分配,而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又会反作用于技术因素,引导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媒介融合在近几年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背后有其特定的诱因。如果从媒介发展史的角度看媒介融合,其发生不仅有技术或经济单方面的诱因,也是由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综合起来,驱动媒介融合发展的动因可归纳为政治、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一)政治因素

政治生态是媒介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政治力量对媒介发展具有正向作用或反向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当媒介融合成为世界媒介产业的大势所趋时,出于增强国力的需要,政府在推行媒介产业的融合改革中呈现出积极性。从世界范围看,传媒产业天然具有垄断因素,是各国政府管制的重点。媒介融合会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面对新媒介产业的蓬勃发展,传统媒介产业也会被迫适应时代发展。在媒介融合中,政策性因素就决定了媒介融合的方向和媒介融合的进度,制度逻辑的选择作用可以加快或延缓媒介融合的趋势。

(二)经济因素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以技术为支撑的诸多行业之间的边界走向模糊,推动了信息、电信、文化、娱乐、传媒、出版、金融等众多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全球形成大规模并购和重组的“无边界浪潮”,资源配置和整合方式发生结构性变化,新的业态应运而生。与传统工业化时代具有清晰边界的产业形态不同,新经济具有产业边界模糊的重要特征,从而构成媒介融合的基本经济前提。商业利益对于媒体而言常常体现出不容低估的驱动作用,市场竞争对于媒体具有无可回避的逼迫作用,受众的消费需求对媒体有着某种刺激作用,“规模化”和“差异化”是媒介融合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内生逻辑。

(三)技术因素(www.chuimin.cn)

“技术”本身具有推动经济形态变革的作用。以数字化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播技术,不仅为媒介融合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性条件,而且直接参与构成了媒介融合的现有格局。媒介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从哪个阶段和层次来看,技术的进步和技术的融合都起着关键和基础性作用。技术因素对媒介融合的贡献在于促进了需求的改变以及市场的融合,需求的改变会导致市场中产品的变化,引起产业间利益的变化和重新分配,而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又会反作用于技术因素,引导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需求的改变也就成为媒介融合的推动性因素,产品和市场的变化可以作为媒介融合的直接性因素。产业间利益的变化是媒介融合的宏观表现,也是促进媒介融合的推动力量。

(四)社会和文化因素

文化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在人们对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等一切社会现象的观念之中。因此,社会和文化因素可视为把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技术因素联结起来的黏合剂。此前已有的文化积淀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同时,人具有社会性需求,即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会不断寻找“理想人”和“现实自我”之间的距离,并设法缩短这一距离。由此,人们需要不断获取信息以实现自我成长。专业的知识与高价值的信息给人带来满足感,使自身成为被信息优化和不断改造的作品。所以,媒介融合的内在动力是人对自我的重塑。[7]

在上述驱动媒介融合的四个因素中,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因为这两者具有利益追逐的特征。一方面,媒体出于商业利益,政府出于政治考量,会主动推行媒介融合;另一方面,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强主导性甚至牵制了技术作用和社会与文化作用的发挥。而人在社会化方面的精神需求,即不断增强的信息占有和消费欲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特征之一,构成媒介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的内在动力。总之,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机制,媒介融合也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