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潭村历史名人及惨剧:七十二人自溺斗岩潭

清潭村历史名人及惨剧:七十二人自溺斗岩潭

【摘要】:宋雍熙年间,因勤练军事,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不应,匿名蛰居台州府之深甽。曾孙十八人,其中三人进士,一人国子生,两人太学生。理宗大怒,下令将其处死。途中遭奸臣贾似道派人秘密杀害,被砍首级献于元军。遂率妻儿、族人共七十二人,自溺于斗岩潭。

1.张 质

张质,原名镇,字德远,又字守朴,号素庵,生于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世居山东青州,后迁居钱塘漾沙溪里。五代十国时任吴越国殿前侍御史兼工部侍郎,文武双全,精通兵法,著有《兵法七篇》。太平兴国三年(978),与郑左史、叶太傅、黄尚书谏王毋纳土于宋,不听,遂携妻儿渡浙而东,至剡溪之张家丰。宋雍熙年间(984—987),因勤练军事,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不应,匿名蛰居台州府之深甽。家中悬挂有“忠精之气,日月而垂千秋”的匾额。

2.张邦俊

张邦俊,北宋人,字子贤,相貌魁伟,头大如斗,腰大十围。少时明敏,不求功名。善治家,置沃田三万六千亩,筑义仓以济贫。宋绍兴年间,岁歉,乡人投奔于公,活千人,不索还。受其恩者画其像,焚香以祝。有三子,孙十一人,其中四人进士,一人状元,一人国学生,一人国子生,一人太学生。曾孙十八人,其中三人进士,一人国子生,两人太学生。

3.张 玘

张玘,字子佩,号清溪,宋嘉熙二年(1238)进士,官居浙西宪干。时值蒙古军队南侵,宋理宗欲与元军言和,张玘伏阙三上书,力主抗元。理宗大怒,下令将其处死。玘则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场大臣跪请皇上赦免张玘。理宗遂将张玘发配边关。途中遭奸臣贾似道派人秘密杀害,被砍首级献于元军。后在其弟张珨及爱国将领的努力下,理宗才下旨:谕祭谕葬,谥忠节,赐金头。宁海籍探花卢元质题张玘像,赞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伏阙三上书,痛哭流涕言凿凿。伟哉!钦赐忠孝两全,光明气象真磊落。”张玘不单是铁骨铮铮的爱国将领,也是一位教育家、文学家,他对朱熹理学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并且善诗词歌赋。清潭最有名的文望书院就是他创办的。他亲自讲课,还聘请了叶梦鼎、胡三省等名人来书院讲学,为宁海培养大批人才做出了贡献。(www.chuimin.cn)

4.张 珨

张珨,字中夫,号清潭。生于宋绍熙元年(1190),师从朱熹。南宋宝庆元年(1225),理宗赵昀登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以奏章形式招贤。张珨以优异成绩成为“贤良策状元”,并被赐以“具体而微”四字金匾,随后被封为宝章阁相。张珨在任职的四十年里,兢兢业业,忠于朝廷,爱民如子。特别是在理宗后期,他和卖国求荣的国舅贾似道针锋相对,和右丞相叶梦鼎合作多次忠言直谏。度宗时期,贾似道权势益盛,张、叶两人根本无法与之抗衡,于是相继回乡隐居。张珨体恤忠良,五代时宁海知县陈长官因关心群众疾苦,请求减免税赋而被处死,张珨出资在硖石门为他建庙祭祀。张珨还在家乡兴办教育以弘扬儒学,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5.张 岵

张岵,字元望,号慎斋,明洪武十八年(1385)中进士,殿试十五名,历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闻朱棣篡位,建文帝罹难,方孝孺不拟诏书,惨遭灭十族之灾,岵公自以为不免,除官帽、官服向北而拜,书于九思堂曰:“父逝子当存祭祀,君亡臣岂独留身。”遂率妻儿、族人共七十二人,自溺于斗岩潭。后平反,谥号“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