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宁波清潭村:碑、寺庙、宗祠等田野调查报告

宁波清潭村:碑、寺庙、宗祠等田野调查报告

【摘要】:庙内的古戏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抗战后期,为了躲避日本侵略军飞机的轰炸,校长毛翼虎把奉化中学迁移到清潭双枝庙,分别在双枝庙、孝友堂上课。2006年5月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文昌阁会脚碑

道光七年(1827),村民捐资捐田立里岙学校的会脚碑,碑长2.1米,宽0.64米。学校自开办以来,为里岙培养了大量人才,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曾为里岙小学题写校名。

2.止水碑

清康熙年间,为纪念张岵忠节,立止水碑。碑长1.56米,宽0.6米,厚0.06米,现存于下横山老年会。

3.“禁潭界”石刻

禁潭界有石刻两块,村上方和下方各一块。上方的位于老岙桥下,岩石上刻有“禁潭界”三字;下方的位于双枝庙石拱桥下,同样刻有“禁潭界”三字。这是为了禁止村民向溪坑倒垃圾、药鱼,以保护水质,说明清潭先人早就重视环境保护了。

4.双枝庙

双枝庙素有“缑北第一庙”之称。双枝庙的匾额,长1.9米,宽0.83米,为清代太学生张士璋书。庙内的古戏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双枝庙于明正德年间由张世赏、张廷玉首建,万历年间扩建,总面积804平方米,坐南朝北。沿中轴线依次为仪门、戏台、天井、大殿。戏台为歇山顶,正脊塑有双龙抢珠,上有两只石狮,用牦纹螺旋叠涩盘筑,明镜之中雕有一麒麟。平身科各用四辅做出七踩,用枫拱,各间的护拱板,角科角昂,由昂重叠,共十道。用左右垂花柱,低栏围绕,用工字格窗棂,上嵌圆心板,每板为一字,台前为“戛”“玉”“鼓”“瑟”,东侧为“吹”“笙”,西侧为“敲”“金”。调板为双虎相搏、童子踢球、双鱼戏水、双鹿逢春、双马扬蹄、双犬富贵、童子击砖、福禄寿禧。庙内供奉的是南宋杨亮节侯王。杨亮节,端王时国舅爷,生前封侯,死后封王,一生忠于宋王朝,为地方保护神。(www.chuimin.cn)

抗战后期(1943—1945),为了躲避日本侵略军飞机的轰炸,校长毛翼虎把奉化中学迁移到清潭双枝庙,分别在双枝庙、孝友堂上课。大批教师和学生的涌入,给里岙的文化教育注入了活力,并促进了里岙经济的发展,如办造纸厂、小商店等。抗战胜利后,奉化中学迁回原址。

该庙建筑宏伟,工匠技术精湛,为里岙张、竺、孔三姓祀神的重要场所。2003年5月被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5.溪东庵

溪东庵位于清潭村北侧,原名叫秀屏寺,后改为溪东庵。该庵建于明朝,是张氏某先祖为祈求离家出走的儿子平安所建。至今香火不绝。

6.飞凤祠

飞凤祠系道光十三年(1833)由张松舟主持建造,因背靠飞凤山而得名,又因张氏子孙“贤而习礼,敦厚无华”而称“敦善堂”,现名为新祠堂。飞凤祠建筑雄伟,气势壮阔。戏台为平棋直竖式,戏台横梁上画着五十余幅民间漆画,场景生动,形态逼真,每幅画一出戏,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引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

7.张氏老宗祠(孝友堂)

张氏老宗祠,又名孝友堂,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布局为前厅三间,正厅三间,两边各有马头墙一座。中央是戏台,每年在此举行两次祭祀仪式:一次在正月初一,全村老幼至宗祠祭祀,演戏一台;另一次在冬至,祭祖,然后按长幼次序分得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