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I/O接口也就是输入/输出接口。根据信号传输方式的不同,I/O接口一般可分为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两种方式。通常所说的并行接口一般称为Centronics接口,也称为IEEE1284标准。当传输距离较远、位数又多时,并行接口会导致通信线路复杂且成本提高。图5-13所示为各类并行接口及并行电缆,传输的是数字量和开关量。串行接口按电气标准及协议来分包括RS-232-C、RS-422、RS-485等。......
2023-06-23
I/O接口是一组电子电路,它是CPU和I/O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媒介和桥梁,负责实现CPU通过系统总线把I/O电路和外围设备联系在一起。按照电路和设备的复杂程度,I/O接口的硬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I/O接口芯片,这些芯片大都是集成电路,如鼠标、键盘等设备的控制器都集成在主板上的芯片内;二是I/O接口控制卡,这是由若干个集成电路按一定的逻辑组成的一个部件,插在主板的扩充槽内,如显卡、声卡、网卡等。但是为了降低PC的成本,缩小机器的体积,目前已有不少机器的声卡、显卡已经集成到主板上。
1)I/O接口的功能
由于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品种繁多,特性各异,每种设备都有各自的接口。不同种类的外设,其接口的组成和任务各不相同,但它们能实现的功能大致是相同的。各种接口都必须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①实现数据缓冲,在外设接口中设置若干个数据缓冲寄存器,在主机与外设交换数据时,先将数据暂存在该缓冲寄存器中,然后输出到外部设备或主机。
②“记录”外设工作状态,并“通知”主机,为主机管理外设提供必要信息。外设的工作状态一般可分为“空闲”、“忙”和“结束”三种。
③能够接收主机发来的各种控制信号,独立地控制I/O设备的操作。
④实现主机与外设之间的通信控制,包括同步控制、中断控制等。
2)常用的I/O接口标准
在PC中有多种不同的I/O接口标准,它们在信号线定义、传输速率、传输方向、拓扑结构、电气和机械特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性。PC中常见的接口标准有IDE接口、USB接口、显示器输出接口等,图2.23显示的是机箱背面的I/O接口。
图2.23 PC机箱背面的I/O接口
(1)IDE接口和SATA接口
IDE接口主要用于连接硬盘、光驱和软驱,采用并行双向传送方式,体积小,数据传输速率快。SATA接口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是一种不同于并行IDE接口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SATA接口的数据传输速率比IDE接口要快,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硬盘都采用SATA 3.0接口。
(2)COM接口(串口)和LPT接口(并口)
目前大多数主板都提供了两个COM接口,分别为COM1和COM2,作用是连接串行鼠标和外置Modem等设备。LPT接口一般用来连接打印机或扫描仪,它采用25脚的DB-25接头。
(3)PS/2接口(www.chuimin.cn)
PS/2接口的功能比较单一,仅能用于连接键盘和鼠标。一般情况下,鼠标的接口为绿色,键盘的接口为紫色。PS/2接口的传输速率比COM接口稍快一些。
(4)显示器输出接口
显示器输出接口是计算机与显示器之间的桥梁,它负责向显示器输出相应的图像信号。目前主流产品有VGA和DVI两种接口标准。VGA是输出模拟信号的接口,而DVI接口可兼容模拟和数字信号,它的数据传输速率快,画面清晰,因此DVI接口的普及将是数字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
(5)USB接口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不是一种新的总线标准,而是应用在PC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最早的USB 1.0是1996年出现的,速度只有1.5Mbps;两年后升级为USB 1.1,速度提升到12 Mbps,目前已基本淘汰;2000年4月推出了USB 2.0,向下兼容USB 1.1,速度达到了480Mbps,可支持数字摄像设备、扫描仪、打印机及移动存储设备,这是目前计算机与外设上广泛采用的标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USB 2.0的速度已经不能满足应用需求,USB 3.0也就应运而生,其最大传输带宽高达5.0Gbps,也就是625MB/s。
目前USB接口已经在PC的多种外设上得到应用,包括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USB之所以能得到广泛支持和快速普及,是因为它具备以下特点:
①使用方便:USB接口允许外设热插拔,即插即用。
②数据传输速率快:USB 3.0接口的最高传输速率目前可达5.0Gbps。
③连接灵活:USB接口支持多个不同设备的串行连接,一个USB口理论上可以连接127个USB设备。连接的方式也十分灵活,既可以使用串行连接,也可以使用中枢转接头(Hub)实现多个设备的连接。
④独立供电:USB接口提供了内置电源,能向低压设备提供+5V的电源,能从主板上获得500mA的电流。
(6)IEEE 1394接口
继USB之后,IEEE 1394接口技术正在进入市场。IEEE 1394是一种高效的串行接口标准,中文译为“火线接口”。同USB接口一样,IEEE 1394接口也支持即插即用和热插拔,也可为外设提供电源,但一个IEEE 1394接口最多能连接63个不同设备。
目前IEEE 1394接口可以应用于较高带宽的场合,如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视频会议系统及数字电视等,由此可见,IEEE 1394接口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PC领域,还将扩展到通信和信息家电领域。
(7)红外线接口
红外线接口用来取代点对点的线缆连接,可以连接无线键盘、无线鼠标等设备。另外,它可以使手机和计算机间实现无线传输数据,还可以在具备红外接口的设备间进行信息交流。
有关信息技术教程的文章
所谓I/O接口也就是输入/输出接口。根据信号传输方式的不同,I/O接口一般可分为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两种方式。通常所说的并行接口一般称为Centronics接口,也称为IEEE1284标准。当传输距离较远、位数又多时,并行接口会导致通信线路复杂且成本提高。图5-13所示为各类并行接口及并行电缆,传输的是数字量和开关量。串行接口按电气标准及协议来分包括RS-232-C、RS-422、RS-485等。......
2023-06-23
对于更高的性能要求,可采用FANUC 30i系统和FANUC 31iA5系统。CN39A、CN39B:系统散热风扇的电源供应接口。FANUC 0i MateB系统的控制轴数最多为3轴(M系列)或2轴(T系列)。图3-35 FANUC 18iMB一体型系统的接口图COP10A-1、COP10A-2:伺服串行总线FSSB的2个光缆接口。......
2023-06-23
程序点评:数据传送指令MOV将一组数据分别传送到P1口,做了输出口的操作。将8位立即数传送给累加器A,再由累加器A将数据传送到I/O接口的P1口,使P1.0灯亮。在I/O接口输出操作时不能将间接寄存器中的地址输出到P1口。......
2023-11-07
调试的目的是发现程序的错误。主要是观察工作寄存器、片内RAM单元、SFR及转移的地址位置是否正确,软仿真调试窗口如图3-8所示。2)单击调试菜单上的“外围设备→I/O→Port→Port 1”,I/O接口图标显示P1口状态。经过指令“CPL P1.0”,I/O接口图标显示P1口状态可看到P1.0=0。图3-8软仿真调试窗口4)在调试菜单中单击“单步”按钮,再一下下按动键盘上的“F10”键,程序则一条条执行。......
2023-11-07
逐一依次循环闪烁:“逐一”表示某时刻仅能有一个发光二极管亮;“依次”表示I/O接口各位的发光二极管按顺序亮;“循环”表示I/O接口各位的灯逐一依次无固定次数的不停闪烁;“闪烁”表示I/O接口各位的发光二极管有亮有灭。方案说明:图2-1中深色的符号表示发光二极管亮,浅色的符号表示发光二极管不亮。3)程序设计(二)。程序点评:在关闭上一对发光二极管1s后,开启下一对,关闭与开启之间有1s的时间间隔。I/O接口位N=00~07。......
2023-11-07
具体I/O分配画面布局如图3-3所示。图3-2 I/O分配如果未对点数进行选择,则使用实际安装模块的点数。对于未进行起始XY设置的插槽,则从当前I/O编号的末尾开始以连号方式进行分配。......
2023-06-15
图1-7磁盘I/O瓶颈现象调查最理想的I/O应用就是所有控制器相应的设备都得以均衡使用。图1-10所示为调查Oracle数据库内文件的I/O的SQL。图1-10调查Oracle数据库内文件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将 /oracle上数据文件的一部分移至有其他控制器的挂载点,通过移动 RBS、TEMP、USERS中一两个数据文件使 I/O平衡并分散。该操作非一次性操作,分配一次后要重新进行监测,确定 I/O是否分散均衡。......
2023-11-01
I/O模块是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的总称,按实际控制所需的I/O来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实际系统配置时,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模块数受到CPU单机所能控制的最大I/O点数限制。常见的I/O模块外形如图2-9所示。注意,设定方法请查看本书8.6节4.I/O模块输入响应速度的变更。Q系列PLC常见I/O模块的性能见表2-7。......
2023-06-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