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的根本特征是比拼以武力为主,以财力等力量为辅所构成的实力。战神蚩尤强者为霸决定了实行霸道的首要条件是大国。依靠实力并且借助仁义方可称霸,故而行霸道的必须是大国。再看看五霸以及试图走霸道之路的国家,哪个不是至少占有上千里土地,它们之所以能够拥有广阔国土完全是因为不断扩张,扩张是其本质。由于有霸主罩着,规矩管着,霸道治下的民众还是欢娱的。孟子不喜欢霸道。霸道是实力之道,意味着强制和战争。......
2023-10-22
凡事无论多么复杂,都有其关键,俗称要害、命门,找到它,认识和把握事物就容易多了。那么修养的关键是什么?是仁义礼智等准则,即理。
理像一条红线贯穿修养始终。我们谈的第一个问题是修养的必要,人为什么会出现过错?因为理在你那里有所欠缺。第二个问题是修养的内容,讲修心、养性、固本,最后都要落实到理的上面。第三个问题是修养的要求,无论是坚持、重行还是磨砺,都是为理的加强铺平道路。第四个问题大丈夫,自尊也好,自制、自立也罢,之所以堂堂正正,不屈不挠,依仗的都是理。可以说,理是修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修养的核心和根基。
牢牢守住理,就是孟子讲的“不动心”。学生公孙丑问:假如齐国请先生您去做执政卿大夫,使您得以推行自己的主张,由此开辟霸业和王道的辉煌前景,那么先生会动心吗?孟子的回答是:不,打40岁开始我就不动心了。(《公孙丑上》)不动心需要从多方面打造,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理。理的力量足以抵御外界的一切利诱。
做到不动心,或者说朝着不动心努力,就是坚守善道人路。富贵腐蚀不了我,贫贱动摇不了我,威武屈服不了我,又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锤炼我的心性意志,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改变我的呢?正是修养使我坚定如山,浩如长虹,修养是善道人路的保证。
要把这条道路坚持到底,最重要的是不断从理中吸取营养。
学生徐辟问老师:孔子非常喜欢水,几次赞叹道“水啊,水啊!”请问,在他看来水有什么可取之处呢?孟子答:水从泉眼喷涌而出,日夜流淌,填满洼地后继续前进,直奔大海。所有出于本原的东西的运行都像水这样,所以孔子颂扬它。你想想看,那些无源之水,就是七八月间雨水汇集而成的水,虽然可以马上填满沟壑,但很快就会干涸,这个过程立等可见。(《离娄下》)朱熹有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二首之一)就是对孟子这段话的表达。修养的功效取决于是否与理的源头接通,一旦中断,前功尽弃。
(汉画像砖)孔子周游列国(www.chuimin.cn)
那么如何才能不中断这个源头?这就需要建立和保持这样一种心态,孟子称之为“忧”,现在叫忧患,所谓“君子有终身之忧”(《离娄下》)。君子总是觉得修养不到位,存在差距,从而不断地回过头来重温义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你的人格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而茁壮成长。为了保持这种心态,不妨把修养目标定得高高的,最好高不可及,譬如以尧舜为赶超对象。
真够难的,总是不停顿地走还不难吗?其实修养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孟子说:“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尽心上》)只要达到不去做自己不应该做的事,不去想自己不应该想的事就差不多了,如此而已。
不管是难还是易,人都必须进行修养。否则后果很严重。
一个名叫盆成括的人前往齐国做官。孟子长叹一声:盆成括离死不远了!后来盆成括果然被杀。学生问老师:先生您怎么知道盆成括将死于非命呢?孟子答:盆成括为人喜欢耍弄小聪明,不在意处世的根本道理,仅此一条便足以招致杀身之祸了。(《尽心下》)
不是说凡是不修身的都得丢掉性命,必须有别的条件诸如进入官场争权夺利的介入,才能造成如此恶果。但不修身最起码也会导致信誉扫地,人格塌台。到时候就连你的老婆孩子都看不起你,就不要说别人了。(《尽心下》)
要活出个样儿,修养是必需的。
有关为善之道:《孟子》导读的文章
霸道的根本特征是比拼以武力为主,以财力等力量为辅所构成的实力。战神蚩尤强者为霸决定了实行霸道的首要条件是大国。依靠实力并且借助仁义方可称霸,故而行霸道的必须是大国。再看看五霸以及试图走霸道之路的国家,哪个不是至少占有上千里土地,它们之所以能够拥有广阔国土完全是因为不断扩张,扩张是其本质。由于有霸主罩着,规矩管着,霸道治下的民众还是欢娱的。孟子不喜欢霸道。霸道是实力之道,意味着强制和战争。......
2023-10-22
就修养而言,仁爱首先是爱己,表现为自尊;守礼重在恪守规矩,表现为自制;义行主要是做所应做,表现为自立。自尊、自制、自立就是我们下面分别要谈的。这是一个寓言,让男人脸红的寓言——他们竟是以牺牲自己尊严为代价混生活的,他们还配享用丈夫这个名号吗?......
2023-10-22
修养与改过有关系,但二者并不等同。修养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项持之以恒的事业。所以孟子提醒人们:“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言罢,特别提醒太子应当以古代先哲和圣王为师,像他自己,不足效法。修养过程中除了要克服这两种倾向外,孟子还要求专心致志。弈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他收了两个学生,同时教他们下棋。修养是慢工细活,磨的就是恒心定力。......
2023-10-22
变化是一定的,不存在绝对不变的事物和情况。之后公子纠遇害,追随者或者自尽,或者隐匿,管仲遭到关押,后投靠政敌齐桓公。变具有“通”的意义。易的法则是,困顿就要变化,变化了就能走通,走得通才能保持长久。由于“变则通”,故称变通。管仲做出变通,走出牢狱,迎来新的天地。而尾生不知变通,被困洪水,陷于险境,人没有等来,命也丢了。......
2023-10-22
孟子的主张很清楚,就是义在利先。楚王害怕伍子胥报仇,决心除掉他,严令各地抓紧搜捕。这不仅是人格问题,也关系到利益能否实现。相反,那种不把利益放在首位而遵循道义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最容易收获利益。由此可以说,道义就是利益,而且是最大的利益。道义的价值高于利益,因为做人是谋生的前提,利益要由道义来确保。......
2023-10-22
合理的、应该收取的就收下,不合理的、不应该收取的就拒绝。应取则取,合情合理。孟子看不上那种为了猎取名声而违背天理人情的极端做法。应取不取违背义,不值得提倡。也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可取可不取。孟子也是这个态度,说:“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对可取可不取的利益,不取,因为取了有伤廉洁,也就是害理。鱼关于义利之辨,以上说了三层意思,一是义在利先,一是见得思义,一是应取则取。......
2023-10-22
题头这句话是《孟子》的开篇句。求利之心或者说情欲发生在外物与人的感官之间,比如作为外物的美色触动作为感官的眼睛,从而使人心动,产生欲求,所以说利益与欲望“之私也”,归属一类。齐宣王朴拙,自认为格调不高,跟孟子承认自己是贪财好色之徒。高扬利戈举起盾,动身出发去前方。追求利益,满足情欲,上符天理,下合人情。利益本身无所谓对错,问题出在欲望上。......
2023-10-22
孟子告诉魏惠王:你的问题在于喜欢打仗而不珍惜生命,轻贱生命却想使人口增长,从而使国家强大,简直是笑话。重生是儒家的一个重要观念,儒家经典《周易》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养育生命是天地最大的功德。重生是仁爱在生命领域的应用。这并不意味着人的生命与其他生命等值。他曾经对罪恶等级进行划分,从孔子批评学生冉求说起。当时冉求帮助鲁国大贵族季氏敛财,孔子断绝与冉求的师生关系,号召学生们群起而攻之。......
2023-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