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为善之道:《孟子》导读-力量来自内心,坚守立场不动摇

为善之道:《孟子》导读-力量来自内心,坚守立场不动摇

【摘要】:自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克制自己,坚守立场毫不动摇。接着发布敕命,对官员的腰带、酒器、马匹装饰等做出严格限定。全国各地禁止采集珠玉,不得纺织锦绣,违犯这项禁令的官员处以杖刑100,违犯禁令的工匠减一等治罪。玄宗还下令撤销了设于东西两京的织锦坊。然而随着权力的稳定,唐玄宗逐渐走向腐化,浸淫歌舞酒色,纵容卖官鬻爵,为所欲为,终于导致安史之乱。一般认为这种力量来自对方,不屈就是不向对方的力量低头。

自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克制自己,坚守立场毫不动摇。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什么是“富贵不能淫”?淫,浸淫、过分,这里指沉溺于富贵所带来的各种享受,忘乎所以,狂妄自大。“富贵不能淫”就是即便钱再多、官再大,也绝不任性。

东晋时,殷仲堪前往荆州任刺史。正遇上水灾歉收,他吃饭通常只用带5只小碗的碟子盛一点菜,再也没有别的菜肴了。饭粒掉在桌子上,马上捡起来吃掉。他这样做是想给大家树立个好榜样,但也是他的朴素本性使然。他常常告诫子弟们:不要因为我当了封疆大吏,就认为我会把以往的志向抛弃了,其实我一点儿也没有改变。清贫乃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当了官就忘本呢?你们一定要记住我的话。(《世说新语·德行》)荆州是东晋最重要、最富庶的地区,这里的刺史相当于半个皇帝,殷仲堪高官厚禄,依然保持读书人本色,可以说做到了“富贵不能淫”。

也有变质的,富贵而淫。唐玄宗即位之初,社会风俗日趋奢侈腐化,引起了他的警觉,他决定首先从自身做起,下令有关部门销熔专供皇帝使用的金银器物,所得金银补充军队和国家的财政支出珠宝玉器、锦绣织物在殿前焚毁,自后妃以下一概不得使用这类东西。接着发布敕命,对官员的腰带、酒器、马匹装饰等做出严格限定。全国各地禁止采集珠玉,不得纺织锦绣,违犯这项禁令的官员处以杖刑100,违犯禁令的工匠减一等治罪。玄宗还下令撤销了设于东西两京的织锦坊。然而随着权力的稳定,唐玄宗逐渐走向腐化,浸淫歌舞酒色,纵容卖官鬻爵,为所欲为,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司马光评论道:唐玄宗即位之初,为了治理好国家,能如此要求自己厉行节俭,然而却晚节不保,以奢侈导致国家败落;奢侈腐化对于人的侵蚀实在是太厉害了!(《资治通鉴》卷211)

什么是“贫贱不能移”?贫,贫穷,指财产;贱,低贱,指地位。贫也包含困的意思,意即陷于困境,看不到出路。“贫贱不能移”就是即便再穷、再没地位、再无出路,也不改变自己的初衷。

东方有一个士,名叫爰旌目,要去一个地方,不想走到半路饿昏了。正好有个人从这里路过,他来自狐父那个地方,名字叫丘,是个强盗。丘看见爰旌目倒在地上,便从身上取下壶,将里面盛着的粥喂给他吃。爰旌目咽下三口粥,慢慢睁开眼睛,问:您是谁?丘说:我是狐父之人,名叫丘。爰旌目惊讶地“咦”了一声,说:你不是强盗吗?干吗把粥灌到我嘴里?我是遵守道义的人,绝不吃你的食物!说完,他双手抓住地,拼命想吐出咽到肚里的饭,没有吐出来,干呕了一阵,趴在地上死了。(《吕氏春秋·介立》)

那年,齐国发生大灾。一个叫黔熬的人准备了一些食物放在路旁,发放给路过的饥民。一个饿极了的人出现了,他用衣袖遮住半张脸,拖着脚步,两眼昏暗无光,摇摇晃晃地走过来。黔熬左手端着饭,右手提着壶,大声吆喝道:喂!过来吃!那人抬起眼睛看着黔熬,说: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吆喝着施舍的饭,才饿成这个样子。说完,摆摆手去了。这个人终因不肯吃嗟来之食而被饿死了。(《新序·节士》)

爰旌目和那个饥民深陷困境,一口吃的就能活命,但他们把道义、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面对死亡也不放弃初衷。

什么是“威武不能屈”?威武,震慑人心的强大力量。“威武不能屈”就是即便这种力量再强大,也不能令人屈服。

一般认为这种力量来自对方,不屈就是不向对方的力量低头。西汉成帝时,一个叫朱云的人当着公卿大臣的面,对成帝说:现在的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主上,下不能造福民众,都是些占着官位拿着俸禄不干事的人,请陛下赐给我尚方宝剑,砍下一个佞臣的头颅,以警示群臣!成帝问:谁是佞臣?朱云答: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小小臣子以下犯上,竟敢在朝堂之上公然侮辱帝师,罪当处死,杀无赦!御史上前将朱云架下,朱云伸手抓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拉断了。他大声呼叫道:我能够追随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够了!然而却不知我大汉王朝将怎么办!

御史把朱云架下殿。大臣们被他的忠直所感动,纷纷求情。成帝怒意稍解,没有杀朱云。后来人们要修理折断的栏杆,被成帝止住了,说:别动,原样补一下就可以了,我要用它表彰正直臣子!(《资治通鉴》卷33)(www.chuimin.cn)

其实从自身方面解释威武更合理,因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讲的都是自己,到了“威武不能屈”却变成了对方,不合逻辑,违背古人行文习惯。如是,威武可以理解为职权所带来的威势,比如仪仗、排场之类,所谓汉官威仪。“威武不能屈”就是不迁就权力威势。

晏子上朝,破车劣马。国君齐景公见了,说:哎呀,先生的俸禄不够用吗?为何使用跟您身份不相称的车马呢?晏子答:靠着国君您的赏赐,我的三族得以不愁衣食,社交开支也可以满足,只要能够穿得暖吃得饱,有破车劣马使唤,完全够了。晏子下朝返家,景公安排人给晏子更换车马,来回三次晏子都不接受。景公不高兴,急召晏子,说:先生您要是不接受车马,往后我也不用车马了。晏子说:国君您任用我为百官之首,我应该节衣缩食,为大家做榜样。即使我做到了现在这一步,仍旧担心臣民一味追求奢侈而不注重德行修养。譬如车马,国君乘坐的华贵,臣子乘坐的也华贵,在民众那里就没有了是非标准,那么对于那些浪费衣食而品行不端的人,我就没有办法纠正了。晏子到底没有更换车马。(《说苑卷二·臣术》)

陆象先是唐朝玄宗时的蒲州刺史。他为政宽厚简约,官吏和百姓如果犯有罪过,一般给予好言劝诫,然后让他们回去思过。一个官员对陆象先说:明公您不用刑杖,怎么能显示威风呢!陆象先说:人性相近,这些人难道不理解我的话吗!如果一定要用刑杖来显示威风,那么就从你开始!这个官员惭愧退出。陆象先曾对人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为政如果能够做到正本清源,何愁天下不治!(《资治通鉴》卷212)

萧何

汉高祖刘邦征讨匈奴回到都城长安,发现萧何主持营造的未央宫非常壮观,很是生气,斥道:天下纷乱不休,人民饱受连年战事的劳苦,至今成败未定,你为什么如此过分地修建宫室!萧何答:正因为天下尚未安定,才需要大力营造宫室。天子以四海为家,宫殿不壮丽不足以加重威势,而且将宫室建造得壮丽一些,也可以使后人的建筑规模难以超过它。刘邦这才缓过颜色来。

司马光评论道:君王以仁义为壮丽,以道德为威势,还从来不曾听说过有依靠宫室规模来镇服天下的。天下尚未安定,理当克制自己,节俭用度,以解救民众的危难,而现在却把营建宫室放在前面,怎么可以说是明白自己的职责呢!从前夏朝的大禹栖身于简陋的宫室,而他的后代夏桀则住在奢华的宫殿。开创大业把王位传给后代的君王,尽管身体力行,为后代做出节俭表率,但其不肖子孙还是陷于骄奢淫逸,何况是向后人显示奢侈呢!这个萧何居然谈什么“可以使后人的建筑规模难以超过它”而促使子孙不得不节俭,难道不是很荒谬吗!也许正是由于开了这个头,到了汉武帝时代,终于酿成因滥建宫室而导致天下凋敝的悲剧。(《资治通鉴》卷11)

这三个故事讲的都是对权势的态度,萧何屈从它,晏子、陆象先超越它。这实际上是权力的异化问题。权力本来是人创造出来的,属于人的工具,应该被人支配,如今却独立于人,反过来支配人,人变成了权力的工具。“威武不能屈”是对这种现象的抗拒,不管权势多么威风多么张扬,我都不动心,该干吗干吗。

不难看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求的就是始终恪守自己的意志。

守住自己的意志,你就是大丈夫,无论男女老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