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孟子》导读:羞愧与出错的区别

《孟子》导读:羞愧与出错的区别

【摘要】:平陆大夫沉默片刻,说:是我孔距心的罪过。事情发生后,齐王很是后悔,说自己愧对孟子。当初周公派哥哥管叔监管殷商故国,管叔却率领殷人叛乱。陈贾面现得意,微笑道:看来圣人也会出现过错啊。犯了过错,耳根发热,心中羞愧,所谓“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这是人之常情,而陈贾反而大言不惭。按照孟子“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的标准,陈贾做人不合格。

尽管人性是善的,又有天命管着,但人还是经常出现过错,时不时走偏。人的可贵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敢于正视错误,勇于改正错误。

孟子来到齐国平陆县(今山东汶水县北),见到了县大夫孔距心,问:要是你的武士一天里三次失职,你会打发他走人吗?回答是不用等三次。孟子说:然而您的失职之处也不少,每逢灾年闹饥荒,您的子民中,老弱者死于沟壑,青壮者远走他乡,有这样遭遇的不下几千人。回答:这不是我孔距心造成的。孟子停了一下,然后望着他说:现在有这样一个人,接受了替别人放牧牛羊的活儿,那他就要想方设法找到草场使牛羊能够吃饱,要是做不到的话,是让主人另请高明呢,还是站在一边眼睁睁看着牛羊饿死呢?平陆大夫沉默片刻,说:是我孔距心的罪过。几天后孟子见到齐王,告诉他:大王手下管理都邑的长官,我了解的有5个人,能够知道自己罪过的,只有孔距心一人,便讲了事情经过。齐王道:这也是我的罪过啊。(《公孙丑下》)


东晋顾恺之

燕国内乱,齐军以主持公道的名义进入燕国,后来又遭到当地民众驱逐。当初齐王曾咨询孟子,得到的回答是尊重民意,齐王没有听从。事情发生后,齐王很是后悔,说自己愧对孟子。大夫陈贾为齐王宽怀,说多大的事儿也至于往心里去?问:大王您跟周公比,谁更仁爱谁更有智慧?齐王道:什么话,我怎么敢跟周公比!陈贾说:这就是了。当初周公派哥哥管叔监管殷商故国,管叔却率领殷人叛乱。如果周公知道这样的后果还派哥哥去,就是不仁爱;要是不知道而这样做,就是不智慧。仁爱和智慧,连周公都做不到,何况大王您呢?这样吧,我去跟孟子解释清楚。(www.chuimin.cn)

陈贾见到孟子,问:周公是什么样的人?回答是古代圣人。又问:周公派管叔监管殷商故国,管叔却率领殷人叛乱,有这回事吗?回答有。接着问:那么周公是否知道这个后果而派管叔前往呢?回答是不知道。陈贾面现得意,微笑道:看来圣人也会出现过错啊。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弟弟亲近和信任哥哥,由此造成的过错难道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接着话锋一转,道:况且古代的统治者,有了过错就改正;如今的统治者,有了过错则继续。古代的统治者,他的过错就像是日食月食,民众一目了然,等到更改后,民众更加仰视他;如今的统治者,不只继续过错,还编排一套说辞来为自己辩解。(《公孙丑下》)

这是讥讽陈贾无耻。犯了过错,耳根发热,心中羞愧,所谓“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公孙丑上》),这是人之常情,而陈贾反而大言不惭。按照孟子“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公孙丑上》)的标准,陈贾做人不合格。相反的是平陆大夫孔距心,他知错,做人合格。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那么如何少犯错误并且不重蹈覆辙呢?认错改错只是就事论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进行修养,加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