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孟子》导读:立命与伊尹的故事

《孟子》导读:立命与伊尹的故事

【摘要】:立,树立;立命就是在知天命的基础上,树立使命,建立自己的未来。无论寿命长短都不动摇,在修身中等待,就是立命。立命与孔子主张的立志属于同类问题,在立志上增加天命的背景就是立命。他15岁确立走学人之路的志向,开始立命;30岁时确立终身追求的理想,完成立命。关于立命,我们可以看看孟子笔下的伊尹。以为天下苍生造福为己任,这就是伊尹的立命,尽管他不过是一个农夫。

立,树立;立命就是在知天命的基础上,树立使命,建立自己的未来。

孟子说:“存其心, 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坚守本心,涵养本性,用以事奉天命。无论寿命长短都不动摇,在修身中等待,就是立命。朱熹解释道:“立命,谓全其天之所付,不以人为害之。”(《孟子集注》卷十三)立命,说的是完全遵照上天的托付,不因人的诸如欲望之类的任何因素损害它。

立命与孔子主张的立志属于同类问题,在立志上增加天命的背景就是立命。由于天命的介入,志向便有了宿命的意味,更庄重,更坚固,更有力量。如此,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就属于立命。他15岁确立走学人之路的志向,开始立命;30岁时确立终身追求的理想,完成立命。

关于立命,我们可以看看孟子笔下的伊尹。

万章问老师:有人说,伊尹为了求得官职,竟然去给汤做厨师,是这样的吗?伊尹擅长烹饪,他的画像常配备专门用来煮肉的鼎。那时的汤是殷(商)族领袖,后世称商汤,他联合诸侯推翻夏朝,建立商朝。伊尹是他的得力助手,官职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对于学生的提问,孟子更正道:没有这样的事。说伊尹本来是在郊野种地的农人,他志向高远,不合乎道义的,一根草都不会献出去;不合乎道义的,一根草也不会收取。汤多次聘请他出来帮忙,还送给他不少礼物。伊尹说:我要这些东西干吗?难道出去做事比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田野间、思考尧和舜的道理还要好吗?

万章又问:那他后来怎么出山了?孟子解释道:汤多次派人去请他,他的想法变了,说与其独自思索尧和舜的道理,为什么不使汤成为尧和舜那样的伟大君主呢?为什么不使天下百姓成为尧和舜时代那样的幸福百姓呢?上天生育人,有先知先觉与后知后觉之分,先知先觉者的职责就是唤醒后知后觉者。他,伊尹,就是民众中的先知先觉者,如果他不站出来启发他们的觉悟,还有谁能够承担这个重任呢?

就这样伊尹去了汤那里。孟子说:伊尹心里装的是天下苍生,人们在夏朝桀的残暴统治下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他的意识里,好像是他伊尹把百姓推进水火里去似的。他就是这样以承担天下重担为志向的。于是他去游说汤讨伐夏桀,以拯救天下百姓。(《万章上》)(www.chuimin.cn)

以为天下苍生造福为己任,这就是伊尹的立命,尽管他不过是一个农夫。

农夫尚且如此,就不要说大人物了。

伊尹

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功业昭著之辈。但最初给人们的印象却很糟,即位已经三年了,不理朝政,只是喜爱隐语。一个叫成公贾的大臣到宫中来见楚庄王。楚庄王翻了他一眼,问:不知道我有禁止劝谏的命令吗,你来干吗?成公贾答:臣哪敢劝谏大王,我是来陪您讲隐语的。楚庄王说:好,你先讲。成公贾说:有一只鸟停在南方的土山上,一停就是3年,不动不飞也不鸣叫,请问大王,这是一只什么鸟啊?楚庄王答:这只鸟停在南方的土山上,之所以3年不动,是因为在确定大政方针;之所以3年不飞,是因为在培养力量;之所以3年不鸣叫,是因为 在观察世间情况。这只鸟虽然不飞翔,但只要展开翅膀,就会直插云天;虽然不鸣唱,但只要一开口,就足以惊世骇俗。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第二天朝会,楚庄王猛然出手,一下子提拔任用5个大臣,同时罢免了10个大臣的职务。(《吕氏春秋·重言》)把楚国打造成第一流强国是楚庄王的立命,确定大政方针、培养力量、观察世情则是实现使命的具体步骤。

伊尹和楚庄王就属于孟子说的“修身以俟之”。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默默做着各种准备,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