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之性善论,不徒影响于彼之人生观政治观,并且大有影响于彼之教育哲学。盖孟子既认为一切善端为我性所固有,而不能免为恶者,由于不能尽其才也。(乙)放其良心孟子有由本之喻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孟子既道性善,故彼之教育方针,即主张消极地存养此性,而反对改造,积极地扩充此性,而不认增加。故教育首当求放心,其次存心,而养心,而由心及物,此孟子教育程序之大概也。......
2023-11-22
儒家始终坚持一个观念,不创造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民众犯了罪便加以惩处,无异于陷害人。这也是孟子的看法。孟子力主恒产,与其说着眼的是好日子,还不如说是好人,因为有了恒产就可以建立起仁义道德的恒心。说小人怀土、怀惠、喻于利,并不意味着民众不要道义,而是以恒产为桥梁,引导人们走向成人,也就是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个人。
这就决定了孟子政治思想的基调,或者说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即德治。
在孔子那里,德治主要是两个内容,一个是教化,一个是正名。这两点孟子都给予充分坚持。譬如正名,“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离娄上》)。想要做君主必须恪守为君之道,想要做臣民必须恪守为臣之道。德治由人来体现,通过官员和上层的榜样示范来实施,这一条也得到了着力阐释。说着力是因为孟子把榜样的作用集中在最高统治者君主身上。
滕国君主滕定公死了,新君派人向孟子请教如何治丧,孟子叮嘱要守孝3年。新君接受了,不想父老和百官不同意,嫌太长,说这跟我们祖上传下来的习俗不一样。新君再次派人去见孟子,稍回来的话是:“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一定会喜好得更厉害。执政者的言行举止就像是风,老百姓的表现就像是草,风吹过来,草一定顺着倒下去。这句话几乎是对《论语·颜渊》中孔子言论的复制。孟子告诉新君,只要你这个做君主的坚持,新风自然会树立起来。果不其然,经新君示范,大家渐渐改变了态度。(《滕文公上》)
孟子强调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离娄上》)君主行仁,没有人不行仁;君主行义,没有人不行义;君主端正,没有人不端正。人人都统一于君主的端正,国家就安定了。其中的“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在《离娄下》又讲了一遍。为了保证君主走正路,孟子要求臣子拿出勇气,“格君心之非”(《离娄上》)。格,匡正。意思是说把君主走偏的心念纠正过来。
孟子同时也看重父兄的示范作用,他讲孝亲、敬兄,一半是为了通过权威的树立来推行教化。他说:“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离娄下》)言行中庸的人影响言行偏差的人,才能卓越的人影响才能不足的人,所以人们都以具有贤良的父亲和兄长为幸事。朱熹做注道:“乐有贤父兄者,乐其终能成己也。”(《孟子集注》卷八)为什么引以为幸?因为有益于“成己”,也就是可以促进自己在成人道路上发展。
那么孟子在德治思想上是否有新的贡献呢?回答是肯定的,最明显的就是突出教育的作用。
(汉画像石)学习(www.chuimin.cn)
滕文公向孟子请教治国道理,孟子从历史谈起,借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经验。谈完恒产和减负,孟子转到教育上,告诉滕文公:三代都设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这些机构分别叫作庠(xiáng)、序、学、校。庠,意即培养;校,意即矫正;序,意即排列。校是夏代的叫法,序是商代的叫法,庠是周代的叫法,学则是三代共同的名称。设置这些机构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人明白人伦道理。(《滕文公上》)
孟子之前的儒家学者谈治理,基本上都是笼统地讲教化,到了孟子这里,则出现细分,把教育拿出来单独另列。为什么?因为随着社会发展,教育的地位和效果日益凸显。
教育的优势在哪里呢?孟子拿行政与教育相比较。
他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尽心上》)好的文字不如好的声音更能感动人,好的行政不如好的教育更为民众接受。好的行政使人畏惧,好的教育使人喜爱;好的行政获得的是财富,好的教育获得的是人心。朱熹在注释中说:“政,谓法度禁令,所以制其外也。教,谓道德齐礼,所以格其心也。”(《孟子集注》卷十三)行政以法律和政令开路,尽管出于善意,也让人害怕,因为跟在后面的是惩罚,所以人们对其敬而远之,它的作用是外在的,只是制约人的行动。教育则不同,它以道德和礼制为核心,匡正的是人心。
在治理手段上,行政靠的是法律和政令的推行,教育靠的是道德和礼制的输送。在治理对象上,行政作用的是外部行动,教育作用的是内在精神。由于手段、对象不同,效果也就不同。“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离娄下》)通过好的行政去收服人,尚未有过成功事例;通过好的教育培育人,则能够收服天下。不能收服天下人心却统一天下,这样的事情还从来没有过。朱熹做注道:“服人者,欲以取胜于人;养人者,欲以同归于善。盖心之公私小异,而人之向背顿殊。”(《孟子集注》卷八)收服人的做法,实行的是以力服人;而教育的做法,走的则是使所有人同归于善的道路。前者出于私利,后者立于公益,所以人心向背大不相同。一心想服人的,服不了人;不想服人的,却能服人。
在治理的各种方式中,教育第一。
有关为善之道:《孟子》导读的文章
孟子之性善论,不徒影响于彼之人生观政治观,并且大有影响于彼之教育哲学。盖孟子既认为一切善端为我性所固有,而不能免为恶者,由于不能尽其才也。(乙)放其良心孟子有由本之喻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孟子既道性善,故彼之教育方针,即主张消极地存养此性,而反对改造,积极地扩充此性,而不认增加。故教育首当求放心,其次存心,而养心,而由心及物,此孟子教育程序之大概也。......
2023-11-22
回望教育发展史,田园教育一直都受到关注和重视。田园教育旨在探索一条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尊重教育规律的生态教育之路。开展创建田园教育特色品牌高中的实践研究,将会全面促进我校素质教育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之路。同时,田园教育理念符合新一轮教育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精神,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拥有自主权和选择权,实现多元发展和多元成才。......
2023-07-04
吾国周代主张以心性为教育之基点者,除孔子、子思而外,厥推孟子。此不独能洞悉孟子以前之教育思潮,且能借知孟子教育思想之渊源焉。及至孟子时,性的善恶问题,已成为当时教育哲学上之争辩问题。然《大学》《中庸》之心性教育,洵可代表那时代教育思潮之精神也。第二项教育之目的《大学》中所云教育目的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将教育目的分成两面,一为明明德,一为亲民,结果须止于至善。......
2023-11-22
发电商通过配置储能,能够完善发电机组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比如储能参与系统调频或电网故障恢复等。当然,这取决于储能系统的规模与技术特征。只有达到特定容量的发电机组才可以参与二次调频。......
2023-06-22
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现代各种教育、教学媒体;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由于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往往被看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
2023-10-31
从营销角度来看,微信能帮助传播、销售和服务,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微信也提供了另外一片广阔的天空。企业号是对内经营管理的重要助手。企业微信的合理使用,确实能帮助各种企业降低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时间成本,提升内部效率,如果进一步提升其作用,甚至可对企业整体供应链和财务等体系都给予更多的助力。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以微信为核心的各种场景,提供更多的生活类互联网服务,刺激更多的价值产生和产生更多的业务经营。......
2023-11-17
而孟子甘于淡泊,守道乐贫,更周游而救世。兹将孟子历游齐、梁、宋、滕诸国,略为考定:孟子游梁之时,当在惠王后元十五年。则孟子至梁,当在是年。史公未考惠王有改元之事,故不得不系孟子至梁于三十五年,致种种不合。《通鉴》既从《竹书》以正其失,而仍从史至魏之年,直至襄王即位,载孟子见梁襄王说,竟似孟子在梁十八年之久,则犹未免袭误耳。至孟子游历之程序,有清一代学者有所考证。......
2023-11-22
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调研并预测,21世纪高等教育具有五大特点:教育的指导性。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充分发挥人的个性、特性,要引导学生做人,学会科学的方法。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学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转化为全社会的终身教育,教育成为一个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结束的过程。教育本身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
2023-06-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