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减负轻税赋,孟子导读

减负轻税赋,孟子导读

【摘要】:如果说恒产是保证人的生活的话,那么减负则是使人过上好日子,让人活得有尊严。体现在民众负担上就是轻税赋。助法的税额不是固定的,以年景为转移。孟子赞成助法,认为它公正,“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孟子说,实行善政的君子只征用其中的一项,缓减另两项。不幸的是,后世政权造成的民众负担往往大于这个比例,仅凭这一条就可以称之为暴政。

如果说恒产是保证人的生活的话,那么减负则是使人过上好日子,让人活得有尊严。

齐宣王周文王拥有方圆70里的园林羡慕不已,发牢骚说:我的园林才40里,老百姓就有意见了,太不公平了。孟子说:周文王的园林谁都可以进,想砍柴的进去砍柴,想打猎的进去打猎,君王与民众共享,老百姓还嫌70里的地界窄了呢。而您的园林呢,禁令规定猎杀里面的麋鹿视同杀人罪,这如同设置了一个40里见方的大陷阱,老百姓巴望它小一些不是很正常吗?(《梁惠王下》)

(汉画像石)猎兔

跟前面的与民同乐一样,这里孟子强调的仍是同:与民同利。利益不能一人独大,应该在国民中有一个合理分配。

体现在民众负担上就是轻税赋。

税赋是君主和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古代的税收不尽相同,各朝有各朝的做法。孟子一一做了介绍。夏朝给每个农人田地50亩,实行贡法;商朝给每家农户田地70亩,实行助法;周朝给每家农户田地100亩,实行彻法。贡法是专门划出5亩地,参照几年的收成取一个平均数值作为贡赋。这个税额是固定的,无论年景好坏,农人都必须照额上贡。助法以井田制为基础,一个井田630亩,平均分成9份,中间一份为公田,收成用于交税,其他8份为8家农户私田,收成全部归自己。助法的税额不是固定的,以年景为转移。总之是公田上的收获,年成好,交的税就多;年成不好,交的税就少。周朝的彻法其实就是助法,但把井田扩大到8户900亩。孟子不赞成贡法,因为它只考虑收税,根本不顾民众死活。丰年还好说,一旦遇上灾年,农人连来年的耕种都难以为继,却一定要保证固定税额,致使人们不得不通过借贷交税。孟子赞成助法,认为它公正,“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天降雨水,滋润公田,也滋润私田。好就好在君与民同利,国与家共惠。(《滕文公上》)

但孟子也没有完全否定夏朝的贡法,它的那个十抽一的比例就比较合理,比助法的九抽一要轻。据说周朝实际执行的比例跟夏朝差不多,因为村舍建在100亩公田上,建筑面积20亩,交税的田地只有80亩,算下来比十抽一还要低一点。(www.chuimin.cn)

但也不是越低越好。魏国的相国白圭打算把税率定为二十抽一,孟子说这个办法貉(mò)国实行过。貉国(貊国)是从前北方的一个小国。孟子问:一个一万户人口的国家,只有一个人做陶器,行不行?白圭答不行,陶器会不够用的。孟子说:貉国贫瘠,国家不设职能部门,官吏很少,二十抽一便够用了。放在现在的中原国家,不设百官衙署,取消伦常秩序,行得通吗?做陶器的人太少,尚且要影响国家正常运转,何况没有管理者呢?我看能够保持什一税就很好了,低于这个标准的是大貉小貉那样的国家,高于这个标准的是大桀小桀那样的暴君。(《告子下》)

除了田税,民众还有其他负担,孟子主张一概就轻从减。

他列举了三种负担,即对生产的粮食征税(田税)、生产的布帛征税,以及征发劳役。孟子说,实行善政的君子只征用其中的一项,缓减另两项。如果有人同时征用两项的话,就会饿死人;如果三项同时都征用的话,就要妻离子散了。(《尽心下》)这实际上是自杀行为,“国之本在家”,作为国之根本的农户家破人亡,国还能维持下去吗?朱熹引尹氏言:“取之五度,则其国危矣。”(《孟子集注》卷十四)收取的税赋达到民众收入的一半,国便危险了。不幸的是,后世政权造成的民众负担往往大于这个比例,仅凭这一条就可以称之为暴政。(《孟子集注》卷十四)

孟子说这方面周文王做得就很好。他派人管理市场和关卡,但只稽查,不征税。(《梁惠王下》)现在可不是这样,纯粹是为了敛财,所以是“将以为暴”(《尽心下》)。

孟子说:只要去鼓励生产,减轻税负,就可以使民众富起来。按照节令收取农作物,按照礼制进行消费,财富就用不完。如果谁家的柴用完了,水用光了,大晚上去敲别人家的门求助,没有不帮助解决的,为什么?因为家里的这些东西有的是。圣人治理天下,使粮食像柴和水那么多,民众哪里还有不仁爱的呢?(《尽心上》)

孟子告诉统治者:只要你尊贤使能,那么天下的士人就都会高高兴兴地来投奔就职;只要市场及储存货物的场地不征税,那么天下的商人就都会高高兴兴地前来做生意;只要关卡只稽查不征税,那么天下的旅客就都会高高兴兴地走这条路;只要耕者除了什一税之外再没有别的负担,那么天下的耕者就都会高高兴兴地到这块地上劳作;只要居住的地方没有劳役和其他税赋,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高高兴兴地成为这里的居民。只要真正做到这五条,不要说本国了,就是邻国民众也会把你当父母仰慕。到时候谁要想率领这些百姓攻打你,好比是率领儿子攻打他的父母,这样的事自有人类以来还从未成为事实。如此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还从未有过。(《公孙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