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的根本特征是比拼以武力为主,以财力等力量为辅所构成的实力。战神蚩尤强者为霸决定了实行霸道的首要条件是大国。依靠实力并且借助仁义方可称霸,故而行霸道的必须是大国。再看看五霸以及试图走霸道之路的国家,哪个不是至少占有上千里土地,它们之所以能够拥有广阔国土完全是因为不断扩张,扩张是其本质。由于有霸主罩着,规矩管着,霸道治下的民众还是欢娱的。孟子不喜欢霸道。霸道是实力之道,意味着强制和战争。......
2023-10-22
听说鲁国打算请乐正子前去主持国政,孟子高兴得睡不着觉。学生公孙丑询问其中原因。孟子告诉他乐正子这个人喜欢听取善言。凭这就能治理好国家?公孙丑大为怀疑。孟子说:主政的人喜欢听取善言,各地的人就会不远千里而来回报以善言,有了那么多好建议,别说区区鲁国了,就是天下也能治理好。(《告子下》)
类似的话不少。譬如,“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给别人爱的人,别人一定以爱回报他;给别人尊敬的人,别人一定以尊敬回报他。
孔子也这样看。鲁国执政大夫季康子问孔子,怎样才能获得民众的忠诚。孔子答:“孝慈,则忠。”(《论语·为政》)正如父慈子孝一样,以仁爱待人,人们就会报以忠诚。
我们说两个人。
一位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大夫赵盾(赵宣子)。一次出门,看见路边桑树下躺着一个快饿死的人,便拿出食物收拾干净了喂给他吃,然后问他怎么回事。那人说回家路上断了粮,张不开嘴跟人要吃的,也伸不出手去偷东西,结果饿倒了。赵盾又拿出两条肉干给他,这人行礼接受了,但没有吃。赵盾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给老母亲带回去。赵盾让他把肉吃了,又送他两捆干肉和100枚钱,然后登车离去。
国君晋灵公无道,残害无辜,赵盾屡劝无效,引起晋灵公嫉恨——密谋除掉赵盾。他请赵盾喝酒,事先在房中埋伏好武士。赵盾感觉情况不对,酒喝到一半就出了屋子。灵公命令武士追上去杀死他。一个武士跑得特别快,追上赵盾,让他上车逃跑,自己断后。赵盾问他名字,那人说他就是当年桑树下快要饿死的人。然后返身与追兵拼杀,寡不敌众,力尽而死。赵盾得以逃脱。
记述这件事的《吕氏春秋》说:这就是《尚书》上讲的“恩德再微薄也不能说是小”的意思。赵盾对一个人实施恩德,尚且能够换来以命相报,更何况是对千万百姓实施恩德呢!(《吕氏春秋·报更》)(www.chuimin.cn)
(汉画像砖)晋灵公放狗咬赵盾
另一位叫子羔,孔子的学生。子羔在卫国担任管理刑狱的官员,曾经判处一个犯人刖(yuè)刑,砍掉了他的脚。后来卫国发生动乱,有人来捉拿子羔,子羔慌慌张张逃往城外。但已然晚了,城门紧闭,根本出不去;更糟糕的是,看守城门的人竟然是被他砍掉了脚的那个犯人。不想犯人却给他指路,告诉他城墙上有一个缺口,子羔说君子不翻墙。犯人又告诉他城墙下面有一个洞,子羔说君子不钻洞。犯人没辙了,想起了地下室,说城墙下面有个地室,子羔跟着犯人藏进地下室,躲过了追捕他的人。
子羔离去时,问犯人:我下令砍掉了你的脚,因为我不能违反国家法令。现在我倒了霉,正是你报仇的大好机会,你却帮我逃命,我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犯人说:我被砍断脚是罪有应得,但您定我罪的时候,翻过来、倒过去地对比法令,想从中找到某项条文,使我能够免除刖刑。等到罪行判定,直到行刑前,您一直闷闷不乐,心情沉重。您跟我有私交吗?一点也没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您天生就有一颗仁者之心,这就是我敬佩您的原因。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善于做官的人树立的是德行,不善于做官的人结下的是怨恨。人应该出于公心来办事,这说的大约就是子羔吧!(《孔子集语·卷十·论政》)
善人善报,这是一条铁律。
当然也有目的不纯的,把行善当投资。战国时期有个张仪,跟苏秦是同学,后来苏秦发迹,主持六国合纵抗击秦国的大业,而张仪却十分落魄。苏秦利用激将法,逼得张仪前往秦国谋出路,却暗中使劲儿,花大本钱为他铺路,使张仪得到秦国重用。张仪得知实情后,对苏秦感激不尽,发誓今后一定给予配合。苏秦这一套纯属纵横家谋术,境界很低,根本无法跟赵盾、子羔相比拟。其实我们大可宽容些,他的做法尽管很自私——如果调个个儿,张仪也会这么做——但总比落井下石好。
有关为善之道:《孟子》导读的文章
霸道的根本特征是比拼以武力为主,以财力等力量为辅所构成的实力。战神蚩尤强者为霸决定了实行霸道的首要条件是大国。依靠实力并且借助仁义方可称霸,故而行霸道的必须是大国。再看看五霸以及试图走霸道之路的国家,哪个不是至少占有上千里土地,它们之所以能够拥有广阔国土完全是因为不断扩张,扩张是其本质。由于有霸主罩着,规矩管着,霸道治下的民众还是欢娱的。孟子不喜欢霸道。霸道是实力之道,意味着强制和战争。......
2023-10-22
孟子承认社会差别。古代是等级社会,处处强调差别,就连感情也打上了这一烙印。有差别就有矛盾,就可能走向对立,那么在一个等级社会中如何保持和谐呢?孔子的办法是将差别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士人不光不是白吃饭,而且对社会的作用远远超出种粮人。听说了伯夷风骨的人,贪婪者也会变得廉洁,懦弱者也会长志气。差别其实是社会分工,分工带来进步,造就和谐。......
2023-10-22
就修养而言,仁爱首先是爱己,表现为自尊;守礼重在恪守规矩,表现为自制;义行主要是做所应做,表现为自立。自尊、自制、自立就是我们下面分别要谈的。这是一个寓言,让男人脸红的寓言——他们竟是以牺牲自己尊严为代价混生活的,他们还配享用丈夫这个名号吗?......
2023-10-22
善政是孟子最重视也是论述最着力的一个问题。我们之所以选择善政一词,是因为它更能体现孟子思想的特色,与性善相对应。这是孟子对儒家为政理论的最大贡献,也是他对后世最具影响力的思想观念。以民为本是性善观在治国理政领域的集中体现。执掌国家政权的人以民众为基础,而民众则以衣食为根本。所以孟子一再向统治者建言,善政是最好的为政模式。善政不只符合民众的需要,也符合统治者的需要,具有最大普遍性。......
2023-10-22
修养与改过有关系,但二者并不等同。修养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项持之以恒的事业。所以孟子提醒人们:“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言罢,特别提醒太子应当以古代先哲和圣王为师,像他自己,不足效法。修养过程中除了要克服这两种倾向外,孟子还要求专心致志。弈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他收了两个学生,同时教他们下棋。修养是慢工细活,磨的就是恒心定力。......
2023-10-22
我们谈的第一个问题是修养的必要,人为什么会出现过错?第三个问题是修养的要求,无论是坚持、重行还是磨砺,都是为理的加强铺平道路。可以说,理是修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修养的核心和根基。正是修养使我坚定如山,浩如长虹,修养是善道人路的保证。修养的功效取决于是否与理的源头接通,一旦中断,前功尽弃。但不修身最起码也会导致信誉扫地,人格塌台。要活出个样儿,修养是必需的。......
2023-10-22
上面孟子的话还包含这样一层意思,即善作为人的本性在所有人那里都是一样的,或许有量的差异,但绝无质的区别。隋朝文帝时,一个叫王伽的官员押送犯人李参等70余人前往京师。就此文帝下诏说:凡世上之人,都有灵悟的禀性,都懂得善恶,明白是非。节后除了一名罪犯外全部按时返回。这两个故事为善的共性提供了一个注脚。他的妻子没跑掉,被抢走了。久攻不下,朱全忠退兵,命令将粮草全部焚毁。......
2023-10-22
如果说恒产是保证人的生活的话,那么减负则是使人过上好日子,让人活得有尊严。体现在民众负担上就是轻税赋。助法的税额不是固定的,以年景为转移。孟子赞成助法,认为它公正,“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孟子说,实行善政的君子只征用其中的一项,缓减另两项。不幸的是,后世政权造成的民众负担往往大于这个比例,仅凭这一条就可以称之为暴政。......
2023-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