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辩论的焦点是人性善。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告子否认这一点,认为善是后天的,是社会施加于人的,就像把柔软的柳条编织成一只筐子。朱熹为《孟子》做注,把这层话挑明了:“告子言人性本无仁义,必待矫揉而后成,如荀子性恶之说也。”认定告子的论调与荀子的人性恶观点同属一路。就是说,人性本恶,至于善,那是后天的加工制作。发难的是一个叫孟季子的人,手法仍旧是把善与人性分开。以儒家人性观衡量,性恶说是第一个误区。......
2023-10-22
界定人性的四个条件中,先天性是前提。这个前提可靠吗?必须给予证明。
孟子的证明从怜悯心开始。他举例说,有个小孩子在井台上玩,突然险情发生,小孩子向井口滑落,看到的人没有不惊骇的。人们为什么惊骇?是为了跟小孩子的父母攀交情吗?不是。是为了博取好名声吗?也不是。是因为害怕听到小孩子的哭声吗?还不是。那么是因为什么呢?很简单,是出于“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不忍心看别人遭罪受苦,也就是同情心、怜悯心,也叫“恻隐之心”。这个例子说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孙丑上》)
孟子引出恻隐之心后,又旁触其他,牵出羞恶之心、恭敬(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告子上》)这里的心是表现出来的感情,具有指示意义:“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端,头绪。顺藤摸瓜,就是仁、义、礼、智,同情感、羞耻感、恭敬感、是非感分别是它们的自然流露。
这里的“皆有”与“固有”是可以互换的,说人人都有意味着人所固有。所以孟子在讲到人都具备恻隐等四心之后,紧接着讲了本节题头引用的那句话,“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
然而这毕竟有些简单武断,为此孟子又从本能角度做出说明。(www.chuimin.cn)
他的例子仍旧是小孩子,说你看看儿童,小小年纪就知道亲爱父母,等稍大一点,就知道尊敬兄长。亲爱父母是什么?是仁;尊敬兄长是什么?是义。没人教他,也没法教,因为他太小;他也不过心,因为他根本不懂事。这说明了什么?“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尽心上》)不学就会的是良能,不想就懂的是良知。这说明仁义是人的本能。本能就是先天,所以说善与生俱来。
仁义礼智是道德准则,但在这里分量要大得多,具有本体论意义,起着决定人的存在的作用。就是说,一个人是否具备做人的资格,就看他在仁义礼智上是否合格。“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公孙丑上》)没有同情心的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能算是人,没有恭敬心的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能算是人。
是人,就一定性善。
有关为善之道:《孟子》导读的文章
双方辩论的焦点是人性善。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告子否认这一点,认为善是后天的,是社会施加于人的,就像把柔软的柳条编织成一只筐子。朱熹为《孟子》做注,把这层话挑明了:“告子言人性本无仁义,必待矫揉而后成,如荀子性恶之说也。”认定告子的论调与荀子的人性恶观点同属一路。就是说,人性本恶,至于善,那是后天的加工制作。发难的是一个叫孟季子的人,手法仍旧是把善与人性分开。以儒家人性观衡量,性恶说是第一个误区。......
2023-10-22
所以孟子的功绩不是创造人性善,而是明确人性善,并把它置于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地位。主张人性善是儒家思想的一大特征。性善是儒家的思想底线,这个底线不能碰,荀子尝试了一下,便被认为理论上丧失大节。上帝是最高的善,所以人在本性上也是善的。阳为主,阴为副,所以善起着主导作用,恶处于从属地位。在人性的这两个部分中,天地之性是本,气质之性是末。......
2023-10-22
修养与改过有关系,但二者并不等同。修养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项持之以恒的事业。所以孟子提醒人们:“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言罢,特别提醒太子应当以古代先哲和圣王为师,像他自己,不足效法。修养过程中除了要克服这两种倾向外,孟子还要求专心致志。弈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他收了两个学生,同时教他们下棋。修养是慢工细活,磨的就是恒心定力。......
2023-10-22
霸道的根本特征是比拼以武力为主,以财力等力量为辅所构成的实力。战神蚩尤强者为霸决定了实行霸道的首要条件是大国。依靠实力并且借助仁义方可称霸,故而行霸道的必须是大国。再看看五霸以及试图走霸道之路的国家,哪个不是至少占有上千里土地,它们之所以能够拥有广阔国土完全是因为不断扩张,扩张是其本质。由于有霸主罩着,规矩管着,霸道治下的民众还是欢娱的。孟子不喜欢霸道。霸道是实力之道,意味着强制和战争。......
2023-10-22
平陆大夫沉默片刻,说:是我孔距心的罪过。事情发生后,齐王很是后悔,说自己愧对孟子。当初周公派哥哥管叔监管殷商故国,管叔却率领殷人叛乱。陈贾面现得意,微笑道:看来圣人也会出现过错啊。犯了过错,耳根发热,心中羞愧,所谓“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这是人之常情,而陈贾反而大言不惭。按照孟子“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的标准,陈贾做人不合格。......
2023-10-22
孟子承认社会差别。古代是等级社会,处处强调差别,就连感情也打上了这一烙印。有差别就有矛盾,就可能走向对立,那么在一个等级社会中如何保持和谐呢?孔子的办法是将差别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士人不光不是白吃饭,而且对社会的作用远远超出种粮人。听说了伯夷风骨的人,贪婪者也会变得廉洁,懦弱者也会长志气。差别其实是社会分工,分工带来进步,造就和谐。......
2023-10-22
就修养而言,仁爱首先是爱己,表现为自尊;守礼重在恪守规矩,表现为自制;义行主要是做所应做,表现为自立。自尊、自制、自立就是我们下面分别要谈的。这是一个寓言,让男人脸红的寓言——他们竟是以牺牲自己尊严为代价混生活的,他们还配享用丈夫这个名号吗?......
2023-10-22
变化是一定的,不存在绝对不变的事物和情况。之后公子纠遇害,追随者或者自尽,或者隐匿,管仲遭到关押,后投靠政敌齐桓公。变具有“通”的意义。易的法则是,困顿就要变化,变化了就能走通,走得通才能保持长久。由于“变则通”,故称变通。管仲做出变通,走出牢狱,迎来新的天地。而尾生不知变通,被困洪水,陷于险境,人没有等来,命也丢了。......
2023-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