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聘任制:打破资源垄断,实现教师流动与整体共享

教师聘任制:打破资源垄断,实现教师流动与整体共享

【摘要】:教师聘任制将打破教师资源单位所有制,使教师个人不再固定为某一用人单位所有,而成为整个社会共享的人力资源。教师聘任制将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教师在一个单位从参加工作干到退休的普遍现象,教师流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其三,教师聘任制的推行要与学校其他改革相配套,协调进行,减少改革中的阻力。教师聘任制与全员聘用制应统筹实施。

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行教师聘任制,加强考核,竞争上岗,优化教师队伍。2000年前后,要通过提高生师(包括职工)比、下岗、分流富余人员等途径,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提高办学效益。同时,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依法实行教师聘任制,从根本上改革教育系统用人制度,对吸引社会优秀人才从教,淘汰不合格教师,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用人效益和办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师聘任制的内涵和特点

依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必须首先对教师聘任制的内涵及特点有一个正确认识。《教师法》规定实施的教师聘任制是遵循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采取用人单位和教师之间签订具有明确任职期限的聘任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形成劳动契约关系的教师任用制度。它具有如下特点[9]:(1)聘任关系平等。教师和用人单位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基于双方自愿,教师具有择业的自由,用人单位具有依法聘任和解聘教师的权利。(2)聘任关系契约化。教师和用人单位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聘任关系实行合同化管理。合同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3)实行任期制。聘任合同具有明确的聘任期限,不搞终身制。教师聘任实行任期制同时也为教师的流动提供了可能。(4)聘任过程社会化、公开化。用人单位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广纳人才。教师聘任制将打破教师资源单位所有制,使教师个人不再固定为某一用人单位所有,而成为整个社会共享的人力资源。教师聘任过程社会化有利于实现教师就业机会均等,同时也拓宽了教师来源渠道。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也有利于聘任的公平、公正。(5)实行双向选择和择优机制。教师凭实力竞争上岗,用人单位积极创造条件吸收人才、争夺人才。用人单位择优聘任教师,教师也选择用人单位,缺乏吸引力的单位将被人才冷落。教师和用人单位都在竞争中优胜劣汰。(6)聘任形式多样化。教师聘任合同制也是一种灵活的用人形式。根据教师和用人单位达成的协议,教师可以为一个用人单位聘用,也可以为几个用人单位同时聘用。聘任教师可以有全时聘任、非全时聘任、长期聘任、短期聘任等形式。

2.实行教师聘任制的目标

实施教师聘任的目的就是转变教师任用机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建立起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教师任用与管理新机制。针对目前我国教师队伍“数量过多、质量不高”的问题,依法实施教师聘任制的具体工作目标是:(1)通过教师任用机制的转变,坚决淘汰不合格教师,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2)通过教师任用机制的转变,促进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合理培植教师资源,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调整。(3)通过教师任用机制的转变,裁减冗员,精简队伍,逐步提高生师比,实现教育人力资源的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www.chuimin.cn)

3.当前实施教师聘任制的难点和工作重点

依法实行教师聘任制,目的是要解决教师“能进能出”的问题,其中疏通“出口”是难点。疏通“出口”的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建立健全以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机制。学校将解聘或不聘的人员推向社会,由社会失业保险制度解决待业人员基本生活问题。人员流动性加大后,教师的医疗、养老问题也必须由社会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来统筹解决。其二,解决观念滞后的问题。教师聘任制将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教师在一个单位从参加工作干到退休的普遍现象,教师流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的陈旧观念,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制度的变化。其三,教师聘任制的推行要与学校其他改革相配套,协调进行,减少改革中的阻力。教师聘任制与全员聘用制应统筹实施。有的学校先从行政人员着手推行聘任制,再依次推进到教师、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可行的一种方式。

实行教师聘任制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是我国教师任用制度的重大突破,是构成教师队伍管理新机制的重要环节。已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决依法推行教师聘任制;尚未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也要结合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采取转岗或内部分流等措施,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逐步提高人员的使用效益和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