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是社会心理学中定义最多的一个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是有代表性的概念包括以下三种:第一种看法认为态度主要是情感的表现,或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好恶观。第二种看法认为,态度是情感和认知的统一,即态度既有情感成分又有认知成分。笔者认为第三种看法更加符合态度的特点。这体现了态度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此外,态度一经形成,便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特征。......
2023-10-17
(一)教育法的含义
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教育活动的规范系统的总称。它通过规定教育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确认、保护并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教育关系和教育秩序。在我国,教育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法,是指所有与教育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总称;狭义的教育法,是指199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称《教育法》)。我们这里采用广义的概念。理解教育法的含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法是调节教育活动相关主体行为的规范系统
规范即规则、要求。与教育活动相关的主体主要有:国家及教育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组织和公民等。教育法是调节上述相关主体之间教育关系的规则,它规定相关主体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指引、预测教育活动相关主体的行为及后果。它也是警戒和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目的是维护一定的教育教学秩序。
2.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教育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表明教育具有国家意志性。这是教育法与其他教育规范,如教师道德规范、教育政策规范等的主要区别之一。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形式。国家制定的法,通常称为成文法或制定法,它是由一定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创制的。国家认可的法,又称习惯法或不成文法,指未经国家机关制定,而是由国家承认的、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某些社会习惯规则,如习惯、判例和法理等。教育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表明教育法具有普适性。教育法不仅规范教育内部的行为,也规范其他相关主体的行为;不仅规范某一特定的教育行为,而且规范发生在法律效力范围内所有的教育行为;不仅适用于某一次,而且适用于生效期内任何时候。
3.教育法是规定教育活动主体权利、义务的行为规范
教育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是以规定教育活动主体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一般说来,凡是法律规定教育活动主体可以如此行为,就是授予其进行某种行为的权利;凡是法律规定教育活动主体应该做的行为或禁止做的行为,就是规定其应承担的法律上的义务。
4.教育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任何一种教育规范,都有其保证实施的力量,即都具有强制性。而教育法不同于其他教育规范,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即违反教育法将被国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这种国家强制性,不仅在于它以国家暴力机关为后盾,而且在于其普遍性,即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效力。(www.chuimin.cn)
(二)教育法的特征
教育法作为国家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着特定的权利义务,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同时,教育法作为教育活动规范,也有着不同于其他教育规范(如教育政策规范、教师道德规范)的特征。
1.教育法相对于国家整个法律规范体系而言,是种与属、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国家法律规范体系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1]国家整个法律体系所涵盖的范围较教育法广泛,不仅规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法律行为,而且也规范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法律行为。国家法律体系与教育法是属与种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教育法所规范的主要是作为国家建设事业之一的教育活动的地位、原则、制度以及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义务等方面的问题。
2.教育法相对于教育政策而言,具有强制性、基本性和稳定性
一般认为,教育政策是指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和目标而规定的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准则。教育法与教育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调整和规范教育活动的行为和各种关系。同时,教育法与教育政策是有区别的,表现为:一是制定的主体不同。教育法是由特定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既可以是政党,也可以是行政机关。二是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法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依靠党的纪律或行政权力,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落实。三是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教育政策制定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决定了政策调整的范围更广泛,它可以渗透到各个方面发挥其调节作用和规范作用;而教育法更具稳定性和长效性,其调整的范围自然要小一些,主要是基本问题和基本关系。四是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不同。对于那些急于要解决的、暂时的、尚未定型的教育问题,采用制定政策的方法去协调和解决为好;而对于那些需要严格界定的、严肃对待的、比较稳定的教育问题,就需要用具体的、明确的、稳定的、可操作的法律规范来调整。
3.教育法相对于教师道德而言,更具强制性和外显性
教师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及其舆论力量和教师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动规范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在一定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教师道德观念,以不同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与邪、公正与偏私、忠诚与虚伪等为准则,来评价教师的行为和调整教师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教师道德是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集体主义思想和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是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教师道德的遵守是靠社会舆论监督、评价和教师自我内心驱使实现的,具有自觉性和内隐性。而教育法的遵守是靠国家强制力实现的,同时,法只规范行为而不规范思想,因此,教育法较教师道德而言更具强制性和外显性。
有关教师素质道德修养的文章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中定义最多的一个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是有代表性的概念包括以下三种:第一种看法认为态度主要是情感的表现,或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好恶观。第二种看法认为,态度是情感和认知的统一,即态度既有情感成分又有认知成分。笔者认为第三种看法更加符合态度的特点。这体现了态度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此外,态度一经形成,便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特征。......
2023-10-17
第一节政府公共关系概述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及特征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这对于政府公关活动的成败关系重大。政府公关活动注重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双向信息交流,建立信息网络系统。通过政府的公关活动使各个组织或部门之间、组织与国家之间和谐化与合理化,尽量减少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矛盾。(四)塑造形象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方面。......
2023-12-04
劳动制度有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区分,正式的劳动制度是支配劳动关系的互为关联的规则,包括广义的劳动制度和狭义的劳动制度。这一层次的制度通常表现为工作组织内的劳动制度。非正式的劳动制度主要是指依靠非正式监控机制而体现的规则。劳动制度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规范,它作为制约劳动关系和劳动者行为的一种规范体系,对劳动者具有强制作用。......
2023-11-17
关于互联网思维含义,学术界尚无定论。尽管互联网思维具有一定的商业色彩,但其内涵与外延还在不断丰富与扩展中,其特征概括如下:(一)用户性用户性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特征。(二)简约性互联网思维的简约性缘于互联网时代下人们面临的选择多样性与困难性。互联网思维以大数据为载体,依托大数据对各种变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2023-08-29
基于概念的演变,以北美为代表的研究者进一步阐释了“全纳”的内涵。从全纳休闲内涵来看,上述研究表述核心在于“全纳”意味着不同群体公平参与休闲活动的机会,这种公平包括资源分配的平等性,活动选择的主动性,人际关系中的相互接纳,社会和社区对特殊与非特殊群体一视同仁的包容性。......
2023-07-17
保险双方当事人要依据保险合同建立保险关系,履行权利和义务。再次,保险合同是民事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必须遵守民法。保险是对灾害事故损失进行经济补偿。这是保险的目的,也是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
2023-08-14
(一)舞蹈的动作性动作性是舞蹈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刀美兰的艺术植根于傣族民间艺术的深厚土壤,同时又借鉴了东方其他民族舞蹈艺术的语言和手法,主要利用整个身体来模仿孔雀的形态,她的舞蹈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东方色彩。舞蹈这种表演艺术,表演性是其重要特征。总之,在舞蹈艺术中,无论是塑造人物性格,还是表现意境,都要通过舞蹈形象来实现。......
2023-11-19
《噬嗑卦》,亨通,若要打官司,此乃吉卦。《噬嗑卦》的卦辞说亨通。雷有威慑力,电能放光明,先王效法这一现象,明其刑法,正其法令。暗示有危险,但最终无灾祸。六二、六三、六五皆为阴爻,由六二而渐次上升至第五位是为柔上行。......
2023-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