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二)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研究表明,学生一般都有“向师性”,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具有不同的特征。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就是劳动手段在很多方面体现于劳动者主体,即教师本人的心理素质、人格和言行本身。......
2023-10-22
教师道德评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转化为教师的道德信念,形成教师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是促使教师不断提高道德觉悟,加强道德修养,成为学生学习楷模的重要途径。教师道德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道德评价是对教师行为的道德价值的仲裁
对教师的教育行为的道德价值是善是恶的判定,需要一个认识和判断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是在两方面展开的,即社会上大多数人对教师的教育行为的道德价值的认识和教师自身对其教育行为的道德反思。这种认识和判断主要是在道德评价中完成的。当一种评价成为许多人的共同看法时,就造成了一种职业道德舆论,形成了一定的群体心理。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广泛而恰当地进行职业道德评价,可以造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舆论和群体心理,鼓励、倡导、鞭策良好的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素质,批评、贬斥、抵制不良的职业行为和职业素质,从而激励教师扬善抑恶,增强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感和责任心,选择高尚的职业行为,树立高尚的职业情操。同时,职业道德评价还对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素质起着教育和监督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结果,不仅是对已发生的行为和品质的制裁或激励,而且也是对教师的深刻教育和监督。通过职业道德评价,大家认识了各种职业行为和职业素质的善恶优劣,就可以自觉地矫正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教师道德评价是维护和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保障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时代道德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是有阶级性和时代性的,要借助一定的道德评价来维持和发展。而教育行为是否遵循了师德规范,则是靠教师道德评价来判断的。道德评价不断指出教师教育行为在道德上的得与失,从而鞭策教师更多地选择积极的、高尚的道德行为,不断改正消极的、不健康的道德行为。维护教师职业道德与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在不断维护中才有可能得到发展。道德评价对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有重要作用,我们只有把广大教师所积累的道德经验,所涌现的道德榜样给予概括、总结,才能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才能保证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使职业道德充分发挥其改善职业道德风尚、调整职业道德关系、维护职业活动秩序的功能。(www.chuimin.cn)
(三)教师道德评价可以促进教师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人的道德素质是人从事一定职业道德活动的内在准备状态。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高低,不仅影响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献身程度,影响着教师对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处理方式,制约有些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教师工作的突出特点是在教书的同时育人,很难设想一个道德素质水平很低的人能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师德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要在长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中反复学习磨炼才能逐渐形成。通过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评价,可以发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找出差错,改进行为,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而道德评价中所包括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两种方式,既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手段。社会评价构成了教师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外化环境,自我评价则是教师个人对自己行为的道德价值的反思,它是教师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环节。一个不断将社会对自己的道德评价和不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才是一个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四)教师道德评价可以有效地调节教育内外的人际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面临众多的人际关系,诸如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同时教育本身还是一个开放体系,在教育活动之外,教师还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与兄弟单位师生员工的关系;作为一个社会主体,还要处理好家庭关系、亲友关系、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等。在处理这一系列关系中,道德评价发挥着重大的调节作用,即褒扬善行、排除隔阂、斥责恶行。它能唤起教师内心良好的道德信念,促进教师道德人格的升华。
有关教师素质道德修养的文章
再次,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二)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研究表明,学生一般都有“向师性”,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具有不同的特征。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就是劳动手段在很多方面体现于劳动者主体,即教师本人的心理素质、人格和言行本身。......
2023-10-22
有的说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有的说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因为它们没有完整地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是这样“必然”性和“实然”性的统一。也就是说,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或准则,而且是内化的行为或准则。......
2023-10-22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的条件也可概括为这两个方面。但道德行为选择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社会生活,而且取决于社会制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认识、权衡、取舍的复杂心理活动过程,是教师完全自觉进行的。知、行、意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个基本因素,也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它们为基础,构成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最直接作用的主观条件。教师道德行为选择首先来自于认识的选择性。......
2023-10-22
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功能还要通过教师个体内在的精神力量的作用得以实现。具有高度义务感的教师会在自己的职业行为中时刻按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各种困难和干扰,正确处理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建立教师与学生,教师相互之间,教师个体与教师集体,教师与学生家长及社会成员的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上。......
2023-10-22
乐教勤业原则是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地工作。教师乐教勤业,是由教育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内在需要决定的。乐教是勤业的内在动因,是勤业的动力和能源;勤业是乐教的具体体现,是满足乐教需要的基本途径。是否乐教,影响着是否能够做到勤业;是否勤业,反映着一个教师是否乐教。可见乐教勤业是制约教师教育工作成效的主要内在因素。在当前,坚持乐教勤业,有利于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形成良好的行业风尚。......
2023-10-22
教师职业道德体现着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和作为教师应有的职业追求。它在教师的职业行为中,具有一种启动的力量,激发、鼓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自我修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觉地做好教育工作。这便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动力功能。上述这些方向因素的有机结合并作用于教师,便可达到激发、鼓励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目的,发挥教师职业道德的动力功能。......
2023-10-22
可见,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在师德规范中分别属于不同的层次,依次为对教育专业行为的最高要求、中级要求、最低要求或起码要求。(三)师德规范的类型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形式,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师德规范阐明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即道德义务或伦理职责。只要三者比例适当,整个师德规范结构合理,就可以全面发挥其规范功能。......
2023-10-22
从这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可以看出,《规范》的内容比上一次更加具体,要求更高。因此,《规范》仍需再进一步修订,以建立一套名副其实、用语规范、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行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23-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