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素质道德修养:新世纪对职业要求

教师素质道德修养:新世纪对职业要求

【摘要】: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都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重新审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可以说,江总书记发表的《谈话》、教育部发出的《通知》及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必须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这意味着对目前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都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重新审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国家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针对青少年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江泽民于2000年2月1日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下简称《谈话主席》)。他在《谈话》中明确提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2]

为此,教育部于3月1日发出《关于学习贯彻主席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教育系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谈话》精神,努力开创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通知》指出:“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育系统普遍进行一次师德检查,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3]

2000年7月5日,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在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的同时,研究和部署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教育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作了大会工作报告。他在谈到如何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时指出:“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在教育系统普遍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每年寒暑假期间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专题教育。二是加强实践,广大教师应树立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观念,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也是师德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要求。三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4](www.chuimin.cn)

可以说,江总书记发表的《谈话》、教育部发出的《通知》及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必须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这意味着对目前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这些讲话、文件和会议精神,我们认为,应该采取理论分析的方法,着眼于从道德本身的特定内涵出发,分析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涉及的几种主要关系,并以此为线索,结合社会总体道德要求和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全面系统地提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近些年来,国内的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也开始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是比较科学的。

第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这是教育系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发展先进文化,把依法治教和依德治教结合起来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着力点之一。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大力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我国师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职业道德好、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师德建设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全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师德建设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修养,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第三,社会发展对师德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师生观,要求不断改进师生关系和教学行为,要求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每一教师都应当把师德建设看成其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面对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社会成员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师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解决,如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见利忘义等现象在少数教师身上也有反映,以教谋私、言行不一、敷衍塞责、浮躁作假、体罚和变相体罚等现象严重存在。这些虽然是少数教师所为,但其社会影响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