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素质道德修养要求-1984年版

教师素质道德修养要求-1984年版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1984年10月13日,全国教育工会颁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目的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鉴于《道德规范》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对《道德规范》进行修订。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广大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在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师德优秀遗产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道德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增添了崭新的内容,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道德传统,以及推动教师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1984年10月13日,全国教育工会颁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目的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道德规范》要求教师:

1.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教育事业。

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3.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4.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讽刺、体罚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5.奉公守法,遵守纪律;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与家长、社会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学生。(www.chuimin.cn)

6.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从上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可以看出,该《规范》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上体现了它是根据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教师队伍的现状,归纳总结出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该规范多是从宏观上对教师职业提出的要求,注重道德理想层面的追求;

2.规范侧重于师德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而对整个教育自身建设的需要考虑很少;

3.虽然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给教师职业道德赋予了时代的特征,但在具体表述中没有明确的层次性。

鉴于《道德规范》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对《道德规范》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