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宁夏干旱地区农业用水现状及解决方案

宁夏干旱地区农业用水现状及解决方案

【摘要】:在干旱少雨的宁夏地区,水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社会的命脉,所以古人作出了“有水斯有土,有土斯有民”的生存环境概括,以及“按水定耕,按地分水”的用水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利用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宁夏人文历史和经济的发展。宁夏灌区共有排水干沟41条,总长800余km,与干渠长度相近,年排水量30亿m3以上。

在干旱少雨的宁夏地区,水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社会的命脉,所以古人作出了“有水斯有土,有土斯有民(用现代话表述就是民有土方能生,土有水方能产)”的生存环境概括,以及“按水定耕,按地分水”的用水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利用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宁夏人文历史经济的发展。

宁夏的引黄灌溉历史悠久,远在汉唐即有记载。在漫长的岁月中,较为严格的水权安排有效地限制了垦荒行为,所以灌溉面积的增长是很有节制的。最近50年,是历史上灌溉面积增长最快的时期,引黄灌区的实灌面积由1949年的12.8万hm2增加到2000年的44.5万hm2,增长了一倍多。新增的灌溉面积仍以种植粮食为主,据统计,粮食播种面积约占播种面积的90%左右(水利志,第4页)。

宁夏的渠道大都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短到长、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有39条从黄河直接引水的大小干渠,目前引黄灌区的大小干渠已整合为15条。(www.chuimin.cn)

据统计,近些年来年均引水量约80亿m3,18000m3/hm2。由于灌水量超过了作物的生理需水量,所以还得把多余的水排出去。宁夏灌区共有排水干沟41条,总长800余km,与干渠长度相近,年排水量30亿m3以上。既然人们知道多余的水量还得排出去,为什么仍然维持这样的灌溉方式呢?有些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有两种好处:第一,排水对改造受盐碱危害的中低产田所起的作用,不亚于灌溉,甚至胜于灌溉;第二,黄河水含有适度的泥沙(宁夏段黄河水含沙量约5%~7%),每年留存在耕地上的2000万t泥沙为保持耕地的土壤肥力作出了贡献,而将近一半是多引之水的功劳,以至于许多人认为引黄灌溉既得黄河水之利,又得黄河泥之利。

然而在文献检索阶段和调研阶段发现,人们普遍将大水淹灌这种传统的灌溉方式视为严重浪费水资源的依据。却没有对这种“有百弊而无一利”的灌溉方式为什么会在西北地区持续了几千年的现象加以分析。通过调研和思考,可以看出:第一,大水淹灌是一种可持续的灌溉方式,否则,采用这种灌溉方式的耕地就不可能持续地耕作上千年(大水淹灌的主要目的是排盐碱,因而耕地的四周挖有排盐碱的沟);第二,农民长期采用大水淹灌方式的事实表明,这种灌溉方式至少不会对他的耕地造成负面影响,否则,就不可能一直不出现纠错的尝试;第三,大水淹灌是水资源不甚稀缺的年代里诱发出来的一种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会随着水资源越来越稀缺,逐步发生从基本适宜到基本不适宜的变化;第四,一种好的灌溉方式应该既能满足作物的用水需求,又能保持非耕作层盐碱的相对稳定性。大水淹灌打破了非耕作层盐碱的稳定性,随回水排出的大量盐碱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外部性,是一个更值得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