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分析

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分析

【摘要】:据分析,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主管部门没有严格限制耗水型且粗放型的生产活动,致使耗水量的增长率超过了GDP的增长率。对GDP增加产生负增长最大的是和田地区,为-454.55%,其次是喀什地区,为-123.34%,贡献率为负值的还有塔城地区、伊犁地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克孜勒苏州;用水效率提高对GDP增长贡献率最大的是和田地区,达1712.05%,贡献率较小的是昌吉州,仅为3.98%;石河子市、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地区和阿克苏地区为负值。

采用综合报告中的分析方法,根据表9-8、表9-9计算出相应的数据,汇总于表9-10。

由表9-10可以看出,就全省来说,用水量增长带来的GDP增长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03亿元和214.13%;用水效率提高带来的GDP增长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60亿元和47.66%;用水结构调整带来的GDP增长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6.92亿元和-161.79%。由此可见,用水量增加对GDP的贡献率远远超过了用水效率提高的贡献率。同时,用水结构调整带来的是GDP的减少,也就是说,青海省在水资源总量固定的情况下,依靠用水量增加是不现实的,只有依靠用水效率的提高来实现GDP的增长。

(www.chuimin.cn)

青海省各个地(州、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一,从用水量增加对GDP的贡献看,西宁市分别为26.38亿元和95.90%,远远高于其他地(州、市);其次是玉树州,分别为0.27亿元和35.09%;其中海东地区、海北州和果洛州则表现出相反的情况,用水量的增加不但没有带来GDP的增加,相反却使其减少,而且减少的幅度还不小,特别是果洛州,两个数据分别为-1.55亿元和-2006.53%,是三者之中减幅最大的。由于增加的用水量大部分用于农业生产,从一定程度上使工业生产用水量相对减少,而农业用水的效率远远低于工业用水的效率,带来了农业用水所创造的产值不能抵消工业生产因水量减少而带来的产值的减少。第二,从用水效率的提高对GDP的贡献看,绝对数最大的两个地(州、市)是西宁市和果洛州,其中后者的相对比率远远超过了前者,达到了28102.11%,而前者只有83.08%,其原因在于西宁作为青海省首府,工业是主要产业,而果洛州则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州,工业远远落后于西宁,用水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工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具有比较大的空间,对GDP的贡献率高于西宁市是正常的。处于第三位的是海南州,分别为13.31亿元和740.36%;只有海北州,用水效率提高对GDP增加的效应是负的,分别为-0.45亿元和-148.98%。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提高用水效率必须以增加投入为前提,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以至于产生的利润无法抵消成本。第三,从用水结构调整对GDP的贡献看,绝对量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海东地区、黄南州和海西州,分别为12.70亿元、8.98亿元和7.86亿元,其相对比率分别为155.68%、73.13%和63.07%,并不是最高的,远低于海北州273.88%的水平;西宁市、海西州和果洛州,用水结构调整对GDP的贡献率是负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分别为-21.16亿元和-76.91%、-20.08亿元和-25995.58%、-11.65亿元和-64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