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可能性探究

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可能性探究

【摘要】:众所周知,水价过低必然妨碍节水技术对水资源的替代。为此,洛川县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对水价进行了调整。对农民自办的水利设施,政府规定最高限价,实际水价由市场供求调节,自主经营。对于农业用水,从陕西的实际情况看,平均农业用水价格已接近0.2元/m3,洛川县已经到1.0元/m3,仍然可以接受,说明运用价格机制诱导节水行为的空间是很大的。诸如此类的节水措施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水价上涨引起的水费上升。

众所周知,水价过低必然妨碍节水技术对水资源的替代。例如粮食生产,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每公顷可节水750~1500m3,但每公顷地耗用的薄膜需750~900元。薄膜使用周期按3年计算,采用膜上灌的成本为225~300元。倘若多灌50~100m3水只需几元钱,这样的替代率就不可能诱发出农民采用节水技术的积极性。那么,现实中是否具备了采用节水技术的条件了呢?陕西洛川的经验从正面回答了这一问题。

农业是洛川县的用水“大户”,采用常规灌溉方法,年需水量超过1亿m3,而该县可开采利用的水量仅为1252万m3。为此,洛川县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对水价进行了调整。他们先后制定了《洛川县商品水水价核定、计收与管理办法》、《洛川自来水供水水价的通知》和《拓家河供水公司水价计收办法》等文件,对各类用水分别进行计价,并明确规定:农业用水价格按供水成本核算;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保本微利;工业用水价格高于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经济作物用水的价格高于粮食作物用水的价格。对农民自办的水利设施,政府规定最高限价,实际水价由市场供求调节,自主经营。1996年,该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价格分别达到1.76元/m3和1.95元/m3,粮食作物用水价格为1元/m3。水价的大幅度调整诱发了农业技术创新,广大农民将过去的治土为主(修田造地)改为治水为主(发展节水灌溉),引进了微灌、微喷、滴灌、渗灌和管道灌溉等节水灌溉新技术。同时大力推广群众自己发明创造的“穴施肥水”节水新技术,当年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400hm2。(www.chuimin.cn)

运用价格机制诱发节水行为,人们最关心的是用户能否承受较高的水价?据调查,目前绝大多数工业产品的用水成本都低于总生产成本的1%。如果工业水价上涨3~5倍,只要企业采取一定的节水措施,因水价上升而引起的工业品生产成本上升是可以被消化吸收的。至于生活用水,即便按较高的生活用水标准每人每天200L计,当生活用水价格上升到1.5元/m3,每人每月承担的水费也不到10元,一般的家庭都能承受。对于农业用水,从陕西的实际情况看,平均农业用水价格已接近0.2元/m3,洛川县已经到1.0元/m3,仍然可以接受,说明运用价格机制诱导节水行为的空间是很大的。当然,农民会把过去浇“丰产水”的习惯改为浇“救命水”的做法,并采取各种相应的节水措施,使作物的需水量有所下降。总之,用户应付水价上涨的策略是很多的,例如使用节水龙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采用抗旱品种,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诸如此类的节水措施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水价上涨引起的水费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