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注意事项和探讨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注意事项和探讨

【摘要】:新疆、甘肃和陕西的情形也大致如此。虽然这种现象尚未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但持续地累积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显然值得观察和研究,以防患于未然。

1.要控制农业灌溉面积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是西北地区灌溉面积增长得最快的时期,例如宁夏,引黄灌区的实灌面积由1949年的12.8万hm2增加到2000年的44.53万hm2,增长了两倍多。青海省的农田灌溉面积从1949年的4.99万hm2增加到1999年的20.17万hm2,翻了两番。新疆、甘肃和陕西的情形也大致如此。这是农业用水始终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要想压缩农业用水,必须控制农田灌溉面积。

2.水价要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的变化

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努力,管水部门和国有供水企业追求的按供水成本确定水价的目标基本上实现了。水价的提高,在诱导节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从水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水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要比供水成本重要得多,更直截了当地说,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要比国有供水企业的可盈利性重要得多,所以,下一步的水价改革要从资源的角度入手,使水价不仅反映供水成本,而且反映水资源的相对稀缺性。[11]

3.以农民用水协会为载体,发育集体或民营供水企业

成立农民用水协会,由农民自己解决配水公平和与用水相关的集体行动的问题,并将个人间的用水纠纷转换为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冲突,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管理的透明度,有利于降低供水成本进而减少农民的水费支出。

4.要从水权交易入手调整用水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的农业节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节水大多用于扩大农业再生产了。鉴于农民不会无偿地放弃传统的用水权利,所以,只有通过水权交易,使农民获得的水权收益不低于水资源为其带来的收益,才有可能使农业用水转化为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甘肃省曾推行过的水票制度,可以成为按重复博弈的方式开展水权交易的基础。水票制度的本意是实行计划用水,对超计划用水加价30%~50%,但这个制度安排诱发出了水票交易行为。在发育水权市场的初期,采用水票交易的方式开展水权交易,很可能是较为适宜的方式。(www.chuimin.cn)

5.政府要承担起增加生态用水的责任

西北地区生态用水的需求会随着中央政府投资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而增大,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具有公共品性质的生态用水是无法同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竞争的。在增加生态用水方面,政府必须承担很大的责任,并能做出很大的贡献。

6.要开展节水技术的负面影响的观察和研究

上面的分析表明,喷滴灌将成为西北地区农业节水的主要措施。然而,在调查中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使用喷滴灌的耕地,由于灌水少,只发生向上的水循环,而不再有向下的水循环。在60~100cm的土壤层中,已能观测到由次生盐碱化造成1~2cm厚的“碱壳”。虽然这种现象尚未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但持续地累积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显然值得观察和研究,以防患于未然。

7.调水种粮必须要慎重

在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经济增长的地区,上一些调水工程是无可指责的,但这类地区仍然不适宜上旨在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调水项目。例如甘肃省的“引大济湟(从大通河每年调水7.5亿m3)”工程,名义上是为了解决湟水流域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需求,但从该项目确立的扩大灌溉面积14.96万hm2,改善灌溉面积11.67万hm2的目标看,所调之水主要还是用于生产粮食。在灌1000kg水只能生产0.5kg粮食而水资源又极为稀缺的西北地区,调水种粮是一种很奢侈的行为,与其调水种粮,不如直接调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