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化解研究成果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化解研究成果

【摘要】: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为1979.3亿m3,是西南地区的18.20%、中部地区的28.56%和东部地区的35.71%。西北地区不仅水资源总量小,产水模数更低。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特征。因此,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稀缺的特性进行分析。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确实具有水资源短缺的特征。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为1979.3亿m3,是西南地区的18.20%、中部地区的28.56%和东部地区的35.71%。西北地区不仅水资源总量小,产水模数更低。1999年西北地区的产水模数仅为6.98万m3/km2,是西南地区的14.83%、东部地区的16.28%、中部地区的27.49%。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特征(见图1-2)。

图1-2 各地区水资源禀赋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水资源评价,1987;中国统计年鉴,1999;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1999。

然而,根据西北地区人均拥有水量和单位耕地拥有水量仅低于西南地区,而高于东部和中部的现象,作出西北地区不缺水的结论,依据是不足的。其实,无论是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还是耕地占国土面积的份额相对较小,都是缺水的缘故,这种把缺水造成的结果反过来作为论证西北地区不缺水的依据,显然是不适宜的。一般来说,一个区域水资源短缺与否,可以从该区域的生态景观,以及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保障程度反映出来。因此,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稀缺的特性进行分析。

1.生态

在生态景观上,单位土地上的需水量具有工矿用地>农田>森林>草地>荒漠的特征,在人文景观上,单位土地上的人口密度具有城区>农区>林区>牧区>无人区的特征,所以从生态或人文景观上看,在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工矿用地(城区)或农田(农区)、森林(林区)所占的份额会大一些,而在水资源短缺的区域,草地(牧区)和荒漠(无人区)的份额会更大一些。

从图1-3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的工矿用地占国土面积的0.3%,分别比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低3.1%、1.2%和0.4%;耕地占国土面积的5.3%,仅为东部地区的18.8%、中部地区的26.9%和西南地区的66.3%;森林覆盖率为3.4%,分别比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低27.8%、20.6%和10%;天然草地占国土面积的39.3%,比东部高17.3%,分别比中部和西南地区低2.7%和13.2%;而难以利用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6.2%,分别比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高54.4%、50.7%和31.4%。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确实具有水资源短缺的特征。

图1-3 西北地区水资源稀缺的生态景观描述

2.生活 (www.chuimin.cn)

有关数据表明,西北地区需解决饮水困难的人数为3815.4万人,占全区人口的43.8%,分别比东部、中部、西南地区高26.8%、22.8%和17.3%;需解决饮水困难的大牲畜头数5429.5万头,占牲畜总量的33.3%,分别比东部、中部、西南地区高出20.1 %、15%和10.5%。从图1-4可以看出,东部、中部、西南、西北地区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西北地区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比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城市分别低29.1t、19.8t和7.3t。

3.生产

图1-4 各区域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水利年鉴》,1995~1997。

1997年,西北地区的旱灾受灾率为35.7%,分别比东部、中部和西南高17.1%、12%和19.9%;西北地区的旱灾成灾率为21.5%,分别比东部、中部、西南高出10.2%、6.7%和13.3%。水资源越短缺,农业发生旱灾的概率就越大,西北地区旱灾受灾、成灾率较高说明该地区的水资源具有相对稀缺性(见图1-5)。

图1-5 旱灾受灾、成灾率(%)的区域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