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陕西和新疆的总用水量分别减少1.02亿m3和24.23亿m3,分别下降了1.3%和5.2%;甘肃、青海和宁夏的总用水量分别增加12.15亿m3、2.76亿m3和50.79亿m3,其中甘肃和青海的总用水量分别增长11.2%和11.5%,而宁夏的总用水量则翻了一番多,其增量超过了西北地区总用水量的增量。......
2023-10-22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为1979.3亿m3,是西南地区的18.20%、中部地区的28.56%和东部地区的35.71%。西北地区不仅水资源总量小,产水模数更低。1999年西北地区的产水模数仅为6.98万m3/km2,是西南地区的14.83%、东部地区的16.28%、中部地区的27.49%。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特征(见图1-2)。
图1-2 各地区水资源禀赋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水资源评价,1987;中国统计年鉴,1999;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1999。
然而,根据西北地区人均拥有水量和单位耕地拥有水量仅低于西南地区,而高于东部和中部的现象,作出西北地区不缺水的结论,依据是不足的。其实,无论是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还是耕地占国土面积的份额相对较小,都是缺水的缘故,这种把缺水造成的结果反过来作为论证西北地区不缺水的依据,显然是不适宜的。一般来说,一个区域水资源短缺与否,可以从该区域的生态景观,以及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保障程度反映出来。因此,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稀缺的特性进行分析。
1.生态
在生态景观上,单位土地上的需水量具有工矿用地>农田>森林>草地>荒漠的特征,在人文景观上,单位土地上的人口密度具有城区>农区>林区>牧区>无人区的特征,所以从生态或人文景观上看,在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工矿用地(城区)或农田(农区)、森林(林区)所占的份额会大一些,而在水资源短缺的区域,草地(牧区)和荒漠(无人区)的份额会更大一些。
从图1-3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的工矿用地占国土面积的0.3%,分别比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低3.1%、1.2%和0.4%;耕地占国土面积的5.3%,仅为东部地区的18.8%、中部地区的26.9%和西南地区的66.3%;森林覆盖率为3.4%,分别比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低27.8%、20.6%和10%;天然草地占国土面积的39.3%,比东部高17.3%,分别比中部和西南地区低2.7%和13.2%;而难以利用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6.2%,分别比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高54.4%、50.7%和31.4%。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确实具有水资源短缺的特征。
图1-3 西北地区水资源稀缺的生态景观描述
2.生活 (www.chuimin.cn)
有关数据表明,西北地区需解决饮水困难的人数为3815.4万人,占全区人口的43.8%,分别比东部、中部、西南地区高26.8%、22.8%和17.3%;需解决饮水困难的大牲畜头数5429.5万头,占牲畜总量的33.3%,分别比东部、中部、西南地区高出20.1 %、15%和10.5%。从图1-4可以看出,东部、中部、西南、西北地区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西北地区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比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城市分别低29.1t、19.8t和7.3t。
3.生产
图1-4 各区域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水利年鉴》,1995~1997。
1997年,西北地区的旱灾受灾率为35.7%,分别比东部、中部和西南高17.1%、12%和19.9%;西北地区的旱灾成灾率为21.5%,分别比东部、中部、西南高出10.2%、6.7%和13.3%。水资源越短缺,农业发生旱灾的概率就越大,西北地区旱灾受灾、成灾率较高说明该地区的水资源具有相对稀缺性(见图1-5)。
图1-5 旱灾受灾、成灾率(%)的区域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
有关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研究的文章
第一,陕西和新疆的总用水量分别减少1.02亿m3和24.23亿m3,分别下降了1.3%和5.2%;甘肃、青海和宁夏的总用水量分别增加12.15亿m3、2.76亿m3和50.79亿m3,其中甘肃和青海的总用水量分别增长11.2%和11.5%,而宁夏的总用水量则翻了一番多,其增量超过了西北地区总用水量的增量。......
2023-10-22
虽然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少于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西南地区,但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和单位耕地面积拥有的水资源量却仅低于西南地区,而高于东部和中部。据此作出了西北地区不缺水的结论依据是不足的。因此,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稀缺的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地区间生态景观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西北地区具有水资源短缺的特征。西北地区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比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城市分别低29.1t、19.8t和7.3t。......
2023-10-22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所以该地区特别重视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从汇总计算结果的表13-1可以看出,按现有技术应用水准,到2010年,西北地区还有92.46亿m3的节水潜力,这个数字相当于2000年总用水量的11.6%。资料来源:西北地区5省(自治区)节水发展规划。......
2023-10-22
由于1995年前的资料不够完整,我们只能对1995~2000年的农业节水构成加以分析。三者相比,林牧地增加的幅度最大。农业节水构成的分析。从表9-13可以看出,新增农田、林牧地和农业灌溉的用水量均在持续增加,其中新增农田的用水量由1996年的0.157亿m3增加到2000年的0.670亿m3,增长了2.27倍;新增农业灌溉面积的用水量由1996年的0.230亿m3,增加到2000年的0.901亿m3,增加了2.91倍;新增林牧地用水量由1996年的0.0168亿m3,增加到2000年的0.0601亿m3,增加了2.58倍。......
2023-10-22
区域间水资源利用结构特征。西北地区5省(自治区)总用水量为786.5亿m3,占该地区水资源总量的36.2%,分别比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高出6%、16.2%和31.9%,这意味着该地区已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表3-2西北地区及各省(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单位:亿m3注表中的数字是1994~2000年的平均结果,宁夏利用的过境黄河水,是总用水量的8倍。......
2023-10-22
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这些水资源对黄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建设以及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资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的用水量迅速增长。黄河上游地区超量引水,超过了其供水量,造成了黄河的断流。这意味着黄河用水量的44%用在27%的耕地上。一般来说,黄河上游耕地的平均生产率不如中下游,而单位耕地所耗用的水量却要比中下游多出一半多,这样的水资源调配显然是不合理的。......
2023-10-22
通过经济、合理、安全、高效的防渗材料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对集流面进行人工防渗处理,以提高集流面的集流效率,进行天然降水的收集利用,是雨水集蓄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表11-1各种防渗材料在不同降水量情况下全年集流效率资料来源: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与实践,2001。雨水汇集蓄存,其目的是为了利用;而充分高效、经济合理地利用雨水是保证整个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体系取得最大效益的关键一环。......
2023-10-22
基于这种认识,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西北地区用水效率的变化上。农业节水是指在维持或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前提下节约用水,其关键是减少农业用水的无效损失。在实践中,西北地区总结出了三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与方法:一是工程技术措施,包括工程、农艺、生物等技术;二是制度措施,包括市场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2023-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