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残疾人乒乓球选材理论与实践

残疾人乒乓球选材理论与实践

【摘要】:对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材,由于身体的特殊性还要考虑身体的功能分级。特别是对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要求运动员灵巧性、柔韧性、爆发力、协调性较强,具有稳定的个性心理。

一、竞技需求

运动员选材代表培养运动员的起跑线,一个成功的选材也许是成功一半。对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材,由于身体的特殊性还要考虑身体的功能分级。从乒乓球运动视野来看,根据项群理论,乒乓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的表现准确性项群。特别是对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要求运动员灵巧性、柔韧性、爆发力、协调性较强,具有稳定的个性心理。因此,在选材时应根据竞技需求原则进行科学的选材。

不同身体障碍的运动员适合的打法类型也不相同。据调查,站立组上肢功能障碍较重的运动员适合快攻结合弧圈打法,下肢功能障碍较严重的站立运动员较适于长胶打法。

二、残疾人初级选材后备人员的生理因素

生理机能因素在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材上已由单纯的身体形态测量,发展到了生理、生化机能测试和遗传基因检测的综合评估阶段。常用的生理机能选材指标有心功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和憋气时间。健全人运动员选拔常用的血乳酸水平、最大有氧和无氧能力、睾酮及血红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因为资金和器材条件的制约,在残疾人运动员选拔中尚未普遍采用。(www.chuimin.cn)

对残疾人身体素质因素的分析,主要在教练员选材时,通过目测观察残疾人的肌肉是否丰满,肌肉线条是否平滑、均匀。通过肌力测试其上、下肢及背力,原地纵跳、立定跳远等。通过短跑、变速跑,耐力跑和跳投等练习测试,间接确定运动员的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比例,进而确定运动员所适宜从事的运动项目。测试体后屈、立位体前屈、踝关节屈伸度等,以反映运动员脊柱的柔韧性、腰背和腿部后群肌肉韧带的柔韧性、踝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同时,结合残疾人残疾的类别选择相应指标的测试,如肢残运动员存肢的力量素质、身体的协调能力测试,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残疾人选材后备人员的心理因素

有研究表明,体育有利于残疾人增强适应力,防止或降低抑郁,增加自信心,减少隐居式生活,获得乐趣。也有研究认为,残疾人运动员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了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弥补了残疾人运动员某些机能和形体上的缺陷。笔者认为,残疾人通过教练员的选拔,能参加全省组织的运动员集训,本身就是对他们的肯定、是他们的荣誉,他们有了彰显自我价值的舞台,无形中会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如参加集训的站立组不同年龄性别和残疾类别运动员在备战里约残奥会的30天集训中,80%的人加强课余训练,充分说明精神力量起到的作用。

残疾人运动员由于身体残障,运动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进行运动员选材的时候要避免直接选定运动专项,通过基础技能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后,参照不同专项的特定要求进行分流选材。另一方面,从科学训练的角度来看,残疾人运动员过早的专项化,的确对运动员自身的长远发展不利。因此,我们应当把残疾人初级选材作为培养残疾人运动员最重要的基础培训门槛,把它视为孕育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