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村民家庭旅馆助推野三坡旅游发展

村民家庭旅馆助推野三坡旅游发展

【摘要】:随着苟各庄和附近村庄家庭旅馆的初步兴起,以及大量游客的持续涌入,一下子给山里人带来了极大震撼!“咱们没钱,可有房啊!你看村里办了家庭旅馆的那几户,生意可火啦!”于是,在乡村干部的引导和县旅游局的指导下,家家户户扫院子、刷房子、洗被褥、糊顶棚,家庭旅馆立即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农村家庭旅馆的带动下,没有多余房子的农户也行动起来啦!这些变化,既满足了野三坡景区的购销需求,也拉动了周边山村的经济发展。

据刘俊生书记回忆,那时候,一问到老乡想不想搞经营、做买卖?回答往往是:没想过,笑着摇头。究其根源,是祖祖辈辈的贫困状况、落后的教育状况、输血式的救济状况等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破除这种固有观念,让老乡们动起手来搞经营,必须从教育引导入手,在样板示范上着力,在政策落实上叫板,做好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

为此,刘俊生书记在区乡干部会议上多次强调:“重在思想引导,要把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善抓机遇、勤劳致富,落实政策、培树典型,作为发动和引导老百姓走上致富路的突破口来抓。”那一年,县、区、乡、村的干部们把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工作作为重点之一,采取大喇叭广播、炕头谈心、培育典型、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进行引导,收到了明显成效。

随着苟各庄和附近村庄家庭旅馆的初步兴起,以及大量游客的持续涌入,一下子给山里人带来了极大震撼!村民们纷纷议论:

“城里人真多呀,比咱山里人多多啦!”

“城里人见了大山,同样新鲜!”

“你看见了没有,城里人真有钱,舍得花。”

“咱们不敢花,是没有钱。”

“咱们没钱,可有房啊!你看村里办了家庭旅馆的那几户,生意可火啦!”(www.chuimin.cn)

“是!看来咱们也不能干看着,再等下去黄花菜都凉啦!”

……

这些对话说明,山里人的思想观念在变。他们不再等待、观望。于是,在乡村干部的引导和县旅游局的指导下,家家户户扫院子、刷房子、洗被褥、糊顶棚,家庭旅馆立即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农村家庭旅馆的带动下,没有多余房子的农户也行动起来啦!有的老乡拉出家里驮水的毛驴,搭上花被子,牵到火车站旁吆喝着:“哪位骑毛驴?5角钱一位。”坐惯了公共汽车的游客,忽啦一下子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喊:“我骑,我从没骑过毛驴,我出1块钱。”

野三坡人变得聪明起来了,有人借钱买来骡马,配套花布篷车拉客,成本只有1000元左右,不到1个月就可以赚回来。还有的把家里养的狗牵出来,供游客合影,一次只收3角钱。暑期放假的孩子们上山摘野葡萄、猕猴桃、野酸枣,用大碗盛着卖给游客。老大娘把煮熟的鸡蛋、鸭蛋、老玉米、红薯、青豆,或是花椒、核桃、甜杏仁、山野菜等摆在路边出售。就这样,旅游景区有了不规则的照相点、骡马市、土特产品销售店、小卖街和小吃摊,村民们每天都有几张“大团结”(指当时面额10元的人民币)揣进腰包。

景区内的村民红火起来了,景区外围的乡村也没闲着。有的在承包地上改种了瓜果和紫苏,有的下河打鱼捞虾或采水野菜,有的合伙办起了养猪场或养鸡场,有的入股养山羊,有的到处收购山货和笨鸡蛋,有的从事花椒木拐杖或山茶加工,还有的专门搞起了对野三坡大小饭店的运输供应和推销。这些变化,既满足了野三坡景区的购销需求,也拉动了周边山村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