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白手起家:追忆野三坡旅游景区开发初期的艰难岁月

白手起家:追忆野三坡旅游景区开发初期的艰难岁月

【摘要】:为此,刘俊生书记同薛善斌县长专程赶到下庄村,耐心地做起了村支书的劝导工作。协议书明确规定,北京五洲公司出资12万元,涞水出场地。王宝义不仅还清了上年欠乡亲们的钱,还投资20多万元架起了3座浮桥、修建了景区公路。饭后,王宝义哽咽着对这群没有领到工资却无怨言的孩子们说:“我很对不起大家,明天咱们放假吧。放假不是散伙,请大家放心,明年一开春我会通知大家回来。”……

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发野三坡旅游区时,涞水县当时的状况是既没钱、没物、没专业人员,也没有经验,真正是一穷二白。那么,在这种条件下,究竟是靠什么开发成功的呢?

野三坡旅游景区开发,在涞水的深山区是一项大工程,不仅要有一个前线指挥部,还得有一个接待游客的固定场所。1984年底,王宝义按照刘俊生书记的要求,经过周密考察选址,建议在下庄村村东一个叫沙岭台的山坡上建设野三坡旅游度假村。刘俊生书记闻讯后,立即带领镇厂区委书记马宪权和王宝义等人前去实地查看。

他们边看边聊。王宝义说出了选址的理由:这里离苟各庄火车站不足3公里,便于游客入住;这里环境优美,四面环山,三面环水;这里还有“小八景”,是一个可供游客游玩食宿和县旅游机构统筹接待的好地方。这时,他们已经爬上山顶,四下眺望,只见河流蜿蜒,山势峻秀,沙堆闪烁、依岭高耸,果然是个观景、滑沙、休闲的好去处!刘俊生书记当即表态:这地方本身就是一个景点,我看可以!通过这次实地勘查,刘俊生回到县城后,经与县委、县政府其他几位领导同志沟通并同意,一场建设度假村的战役由此打响。

首先遇到的是迁坟问题。

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迁坟一向被看成是“天大的事”。那个叫沙岭台的山坡,被当地村民一直视为“风水宝地”。下庄村部分村民的座座祖坟遍布山坳,这时提出迁坟,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为此,刘俊生书记同薛善斌县长专程赶到下庄村,耐心地做起了村支书的劝导工作。从白天一直劝到后半夜,村支书一会儿摆困难,一会儿要条件,一会儿沉默不语,反正就是不痛快,没信心。

刘俊生书记见状又急又气,把帽子往桌子上一摔,对村支书厉声喝道:“迁坟涉及旅游开发的大局。今天你是想得通得迁,想不通也得迁!你是村支书,必须带头。迁不成就换人!”

离开村子,刘俊生书记对同来的镇厂区委书记马宪权说:“我看村支书想不通,你的任务不小哇。你是这个村的人,你不但要做好支书的工作,做好乡亲们的工作,还要主动带头把自家的祖坟迁走。”

事后,刘俊生书记很快就察觉到自己跟村支书发脾气是犯了急躁病。但当时实在控制不住,事后只好向村支书赔礼道歉。就这样,区乡干部和村支书依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经过十多天反反复复地做村里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坟墓终于全部迁走了。应该说,下庄村的干部群众这次顺利迁坟,是对野三坡旅游开发做出的最大支持和无私奉献!

更困难的是资金问题。

当时,度假村规划有办公室、餐厅、接待客房、职工住房和一些附属建筑。在一个荒芜的山丘上搞建筑,就是再简陋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财力。没有钱怎么办?刘俊生书记和王宝义、马宪权等人商量来商量去,只有一条路可行,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因陋就简,少花钱、多办事。同时,刘俊生书记强调,现在需要广开思路,多想办法,打开山门,招商引资

旅游总公司刚刚成立,王宝义两手空空,连一分钱都没有。面对王宝义企盼的目光,刘俊生书记咬咬牙,毅然决定:由财政局拨给旅游总公司2万元。虽然这点钱对旅游开发和度假村建设是杯水车薪,但毕竟解决了王宝义的燃眉之急。(www.chuimin.cn)

期间,王宝义按照县委、县政府“打开山门,招商引资”的要求,几次跑到北京联系客商。1985年1月18日,涞水县旅游事业开发总公司与北京市五洲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开发野三坡旅游区的协议书。协议书明确规定,北京五洲公司出资12万元,涞水出场地。“五洲”方面部分资金到位后,为了赶工期,王宝义赊来水泥、钢材、木材,把建筑施工承包给了附近的村民。

与此同时,从开展旅游工作的需要出发,经县政府批准,旅游总公司从全县有关单位和高中毕业生中招聘了15名导游员兼服务员,租了两间民房安顿下来。随后,度假村建设工程开始启动,为了节约资金,使每分钱都发挥出最大效益,新招来的姑娘、小伙子们在王宝义和民工师傅的带领下,与当地民工们一起干起了自建砖窑、和泥脱坯、烧砖烧瓦、背砖出窑等重体力活儿。

他们和当地民工们一样,每天都汗流浃背,一身土、一脸泥,人人腰酸背痛,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仅用了3个多月,就烧成了20多万块砖瓦。入夏后,他们又配合当地民工们,冒着酷热的天气,起早贪黑,炸山开道,砌墙垫土,伐树割草……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先后开通了从拒马河滩到度假村的简易车道,建起了一排排简陋的总公司办公用房、职工宿舍、游客客房和餐厅,以及售票房、检票围栏、景区内厕所、草顶观景亭等。

不料,正在旅游总公司组织当地民工和这群孩子们紧张施工的关键时刻,北京五洲公司突然中止协议。由于资金链崩断,使旅游总公司立即陷入了债台高筑的困境。刘俊生书记得知情况后心急如焚,赶紧组织力量四处招商筹资。但一个刚有点眉目的山区项目要招商引资,哪是说来就来的?一时间,施工停了,老百姓的心也跟着凉了。

记得那年春节前,向王宝义讨债的乡亲们蜂拥而至,堵着门口喊:

“你们给不给钱,不给钱就扒房!”

王宝义一边作揖,一边苦苦哀求大家:“我活了五十多岁,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老理儿,只要我王宝义糊不了花圈,砸锅卖铁也会还清老乡们的账,请大家往远处看,容我个时间……”好说歹说总算把村民劝走了。从此,王宝义却得了个“王大骗子”的绰号。到1986年,随着大批游客的到来,旅游公司终于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王宝义不仅还清了上年欠乡亲们的钱,还投资20多万元架起了3座浮桥、修建了景区公路。

新招聘来的那些孩子们大多是一出校门就来到了旅游总公司,对旅游业务还一窍不通。王宝义只好请求地区外办协助,借工地停工之际,把他们先后送到保定宾馆、涿州桃园饭店、易县清西陵景区免费进行服务技能和导游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这些孩子们回到度假村连吃的都没有,只好找村民借来点挂面煮了一锅“散伙饭”。饭后,王宝义哽咽着对这群没有领到工资却无怨言的孩子们说:“我很对不起大家,明天咱们放假吧。放假不是散伙,请大家放心,明年一开春我会通知大家回来。”……后经多年历练,这批小伙子、小姑娘中的马树起、张升旗等人,大都成了野三坡景区的领导和骨干力量。

随着游客的增多,原来建的那点房子连洗手间都没有,接待条件远远不能适应景区发展的需要。刘俊生书记和王宝义商量,还得建些新房。为了筹集急需的建设资金,刘俊生书记三番五次找地委、行署领导,要来了10万元钱。“钱不多,还得建好点儿!”这是当时刘俊生同志向王宝义交办的任务。就这样,不到半年时间,在度假村的山丘顶上又建起了20来间带洗手间的新房。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所谓“高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