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氏道德经》传承至今,一直是分为道经卷、德经卷、道理卷、道政卷、道法卷、道术卷六个部分。前辈在教子嗣《姬氏道德经》之前,要先教授《仁经》和《文王德经》。我家的解读传授之法是理、德、道、政、法、术,而非现在常见的八十一章的顺序,这是《姬氏道德经》不一样之处。由此可见,《道德经》的核心是道、德、理,而非政、法、术,政、法、术只不过是老子以天子之师的口吻,教导和告诫后世的统治者们真正的政治上乘法术。......
2023-10-22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捻埴①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②,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③,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④而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⑤?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不知,尚也;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德者不居。
【导读】
本节的核心点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以实有与虚无的对比为起点,给我们列举了数十种显而易见的事例,就是想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摒弃“我外”过分获取的弊病、关照“我内”的本初,就会宁静很多,宁静“我内”就会博大,内心博大才能有所容、有所得、有所长。这也是本节乃至本卷和“德经卷”对个人修为的内修要求,对我们现世人生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译文】
车轮是由三十根辐条固定到车毂之上的,有了车毂至车轴之间空虚的存在,才成就了车的作用;揉和黏土制成器皿,有了其中空的存在,才成就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和通气天眼建造窑室,有了门窗和气眼之内空的存在,才成就了窑室的作用。所以说,“实有”能以各种形式给人们提供便利,正是由于有“虚无”形态的存在,才会产生各自的作用。缤纷的色彩会使人眼花缭乱看不清道路边际;纷繁悦耳的妙音会使人的听觉失灵听不到危险的声音;丰盛鲜美的饮食会使人的味觉受到伤害;纵情围猎会使人的内心受到血腥影响而变得狂暴;稀世罕见之物会使人增加贪婪的欲望,进而做出有害德行之事。因此得道的圣人在教化引导我们时,要我们注重内心的修为而不是眼前的诱惑,要我们摒弃虚华的物欲诱惑而注重内心的修为。能认识了解他人的本质,是聪明的人;能认识明了自己的本性,才是真正的明慧之人;能战胜别人的是有强大力量的人,能战胜自我弱点的才是真正的强者;能知道满足的人,是真正的富有的人;能顽强坚持向自己所定目标而力行不懈的人,是真正有志气的人;不离失其根本的人,才能够真正地长久不衰;即使身死也不会被人们所遗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者!名利与生命相比较,哪一样更值得珍惜呢?生命与财物相比较,哪一样更为贵重呢?获得名利与失去生命相比较,哪一个弊病更大呢?过分偏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过多蓄敛财富就必定会招致可悲的下场,所以说能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能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只有以这样的思想践行)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知道却从不自以为知道,就是最高尚的优点;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就是最大的缺点。得道的圣人是没有祸患的,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祸患,所以才能没有祸患。那些垂头无力之人,是难以立起大志向的;那些步子迈得太大的人,也是难以远行的。自以为自己最重要的人,反而得不到别人的重视;自持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辨真理;自我夸耀的人,反而建立不起功勋;自大自满的人,反而是不能长进的。以道的视角来说明:就好像是吃了很多无用的食物,使身体长出多余的赘肉,反而会令他人心生厌恶,所以说有德明道之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注释】
① 捻埴:搓和泥土。
② 牖:在厅堂是正前窗,在窑室是天窗。
③ 爽:伤。
④ 腹:修养,内心修为。
⑤ 病:祸患,弱点。
唯①与诃②,其相去几何?美与恶③,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亦不可不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④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始也,为而不恃也,成功而不居也。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曲则全,枉则生;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⑤,以为天下式。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岂虚言哉?诚全归之。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唯不敢也!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不敢为也。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安而善谋也!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导读】
老子在本节又列举了数十种事例,来为我们阐释这些世间永恒不变的大道理。从个人上升为众人,从单物上升至万物,从圣人之道上升至天之道,从表面上看是逻辑推理的延展,实则是对个人认知的提升和内心思想的升华,是由内向外、向更高远、更博大的思想认知成长。
【译文】
轻声应诺与大声诃应,它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少?美丽与丑陋,它们之间又相差多少呢?其他人都敬畏的,我也不敢不敬畏。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不善的存在。所以,实有与虚无是相互依存的,艰难与容易是相互显现的,长与短是相互衬托的,高与下是相互彰显的,音与声是相互映衬而和谐的,前与后是相随而形成的,这些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有道的统领者以不妄为的观念来处理世事,用自身做榜样的方式来实行不言的教化;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发展而不强为其主宰,养育万物却从不自恃为自己的能耐,成就伟大功业却从不自居为自己的功劳。正因为他功成而不自居,所以他的功业才不会失去。自持骄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太露,锐势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金玉满堂,谁也无法守藏得住。因贵而富继而骄纵,那就是给以后埋下了咎由的祸根;功业已成,就要及时身退,这才是符合天道的规律。委婉反而能保全,屈就反而能存活;低洼才会充盈,凋敝后才会有新生;少取反而能得到,贪多反而会迷惑。因而有道的统治者坚持用道这一原则,来作为管理天下的范式。不自以为自己是最重要的人,方能明辨真理;不自我表现的人,方能得到彰显和尊重;不自我夸耀的人,反而能建立起功勋;只要不自高自大,就能够有所长进。正是因为他不与别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人所说的屈就才能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真正而实实在在能保全自己的真理。(你看那些)敢于坚强冒进的人就会被杀害,敢于谦退忍让的人就会容易存活;敢与不敢这两者都有利弊,最难做到的是“勇于不敢”呀!天道都厌恶那些坚强冒进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呢?因此有道的统治者都不敢冒进强为。自然的规律,是不争斗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对,不急召而自然到来,安静自然而善于谋划。自然的天地就像一张广大无边的网,虽然稀松宽疏,但不会有一点失漏。
【注释】
① 唯:诺,顺从的意思。(www.chuimin.cn)
② 诃:呵应,呵斥。
③ 恶:厌恶。
④ 无为:不妄为。
⑤ 一:道的模式。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曰:明道若眛①,进道若退,夷②道若垒;上德若浴,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健德若输,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空,其用不窘;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炅胜寒,静胜躁,清静可以为天下正。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籥③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常善救人而无人弃,善物故无弃才,是谓神明④!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妙要。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梗韧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梗;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导读】
老子在本节用了更多的事例来阐释道理的面象,以道与德的世间形态作为起点,从更高维度解释了道的高远,让我们有空间反观本内的狭隘,从中获得扩大我们内心的度。只有“内度”博大,才能获得清净,只有清净才能高远,才能真“神明”,才能真正与道德合,真正合乎天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译文】
上等悟性的人听闻了道论之后,就会努力地去践行道的真理;中等悟性的人听闻了道论之后,半信半疑、半忘半记;下等悟性的人听说了道论后,就会大肆嘲笑。不被下等悟性之人嘲笑,也就不足以为高深玄妙的道了,因此古有高论者就曾说:光明之道好似暗昧之道,前进之道好似后退之道,平坦之道好似崎岖之道;最崇高的德就好像是最低下的渊浴[1]一样,越纯净的白就越好像含有污垢的样子,越广大的德就越好像不足的样子,越强健的德就越好像软弱的样子,越质朴纯真的德就越好像混沌未开的样子。越广大的方正越好像没有棱角,铸造越大的器皿越晚成形,(自然宇宙之中)最大的声音反而听来无声,天的形象是无法形状的;就好像道一样,隐幽玄妙、无形无象而且无法命名。可是也只有这无形无象的道,才善于辅养万物并成就万物啊!越广大完美的(德)越好像有残缺的样子,但其实它是没有弊端的;越广袤盈满的(道)越好像空虚的样子,但它的作用是无穷尽的;越是长得直的,越好像有弯曲的样子;越是巧妙的杰作,越好像原始笨拙的样子;越是优秀的辩才,越好像不善言词的样子。燥热能胜寒冷,冷静能胜急躁,清静无为之道才可以作为天下的正统之道。善于行走者是不会留下痕迹的,善于言谈者是不会授人话柄的,善于计算者是用不着器具的,善于关闭者用不着门闩也能使人无法开启,善于缔结者用不着绳结约束就能使人无法解脱。圣人常常导人向善,而不会被人们所遗弃;更善于物尽其用,所以也就没有被浪费的人才和被废弃的财物,这才可以叫作真智慧真明慧!所以说,只有有真智慧真明慧的善良之人,才应该作为更多善良人学习的老师;不善良乱妄为的人,更应该作为善良人借鉴的对象。如果不尊重善良明慧的老师,不重视从不良者身上吸取教训,虽然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已明了其中的奥秘,其实是最大的迷糊,这才是大智慧真道理最精深奥妙之处。当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但死了以后身体就会变得很僵硬;万物草木在生长时其形态也是柔软青脆的,但凋落死亡后也就变得很干枯梗硬了。所以,坚强属于走向死亡的一类,柔弱属于继续生长的一类。逞强用兵就会遭受挫败或灭亡,树木高大就会被摧折或砍伐;但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微细的反而居于上面。真实可信的言词并不华丽,华丽的言词并不真实可信;有真知灼见的人未必广博,广博的人未必有真知灼见;善良之人是不会多贪多占的,多贪多占之人必不善良。圣人不存在多占有的私心,而是尽力帮扶别人,他越是帮扶别人自己就越是富有;他越是尽力地给予别人,自己反而得到的福报越多。所以说,自然天道的规律法则,是让所有的事物都往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侵害它们;做人的行为准则,则是加强自身的修为,施惠于众而不是与人争夺。
【注释】
① 眛:目不能视。眛,古音同“妹”。
② 夷:没有障碍,平坦。
③ 关籥:门闩。
④ 神明:在思想上开悟之人,智慧上觉悟之人。
【注释】
[1]渊浴:无边的海洋。
有关姬氏道德经的文章
《姬氏道德经》传承至今,一直是分为道经卷、德经卷、道理卷、道政卷、道法卷、道术卷六个部分。前辈在教子嗣《姬氏道德经》之前,要先教授《仁经》和《文王德经》。我家的解读传授之法是理、德、道、政、法、术,而非现在常见的八十一章的顺序,这是《姬氏道德经》不一样之处。由此可见,《道德经》的核心是道、德、理,而非政、法、术,政、法、术只不过是老子以天子之师的口吻,教导和告诫后世的统治者们真正的政治上乘法术。......
2023-10-22
聃公就是四辅公之一,掌管“礼司”的世袭爵位,第一任聃公即是周文王第九子。老子是周景王的伴读,也是周敬王的礼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最早用“道”解释人与世间万物、自然宇宙的关系,教导我们在应对大自然及世间万物时,应有敬畏之心。这就是老子的伟大道论。老子在论“德”时,认为人最高的“德”是让心、身、行为都回归到合乎自然的清净无妄的状态。......
2023-10-22
《姬氏道德经》等经文也并非所有族人都可习得,只有传承人和极少数的族子可以研习。如上所述,《姬氏道德经》是我祖上历经千辛万苦传承至今的,对比现在常见的各种《道德经》版本,大家会发现诸多的差异,但我坚信《姬氏道德经》的文化价值,敬请大家评鉴,静心研究。需要说明的是,我自小接受口耳传授,没有见过《姬氏道德经》的古本等相关的物证。......
2023-10-22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390]故大道废,则有仁义;智识[391]出,则有大伪;六亲不和,则有孝慈;邦家昏乱,则有贞[392]臣。[396]此三言也,以为文[397]未足。[400]小邦寡民,使十百人[401]之器而不用,民重死而不[402]远徙。[406]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407]也,天下之交[408]也。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皆[410]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2023-10-22
“意联字”是指在某些经文的语句中,为了语句气韵通顺,一个字却用另一个读音,来表达本字之意及音意之意,简单地说,就是一字表两字意。此处一字表两字意,就是本经最典型的意联用法。类似的还有重、长、恶、茫、妄等“意联字”。“意联字”是本经及周文中独特的存在。......
2023-10-22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故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本节是“道经卷”的核心。自然的大道是虚空而没有形体的,然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但好像是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2023-10-22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临天下,其鬼不神。所以,统治者只要遵道贵德、同道同德、合道合德,政事就会很清明,都能在祸事最微小的时候将其处理妥善。行为合乎德的施政者,道也会乐于帮助他得到德;行事失于道的施政者,道也会使他失去天下。只要统治者没有了装神弄鬼的人对他政权的威胁,就不会因为害怕而伤及无辜的人了,因而只要依照道的原则来治国理政,就能让自然的大德恩泽于众人。......
2023-10-22
老子在本节用了六个“一”和“得”,从得失两个方面论述“道”在政治法术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道德才是政权法术的根本,只有低下的姿态才能保证自己的道德不断升华和博大,才可以接受天下的寄托。女丧夫称寡,男老大未婚称不穀。有道的统治者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够成就伟大功业。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使我介有知,行于大道,唯矣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径。......
2023-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