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姬氏道德经》上下德终始之奇特一节

《姬氏道德经》上下德终始之奇特一节

【摘要】: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也。德是万物皆有的,但是有大小内外之分,对于人而言我们得到了自然界中最好的外德躯体,所以应该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婴儿。这是整部《道德经》最奇特的一节,因为本节既是“德经卷”的延伸,又是“道政卷”的起始点。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蝎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嚎而不哑,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欲生曰殇,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营魄⑦抱一,能毋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毋疵乎?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也,是谓玄德。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命而恒自然也。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也,为而不恃也,长而不宰也,此之谓玄德

【导读】

本节的核心思想是“德”。“德”是老子思想的两大支柱之一,是要教化世人的根本,是“道”展现的基础。

老子在本卷就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什么是“上德”,怎么作为才不离失德,怎么作为才能不损德,怎么作为才能合乎于自然天地大道又能和万物尊贵的“玄德”和谐共存。在这一节,老子给我们阐释了德的核心本象及方向。德是万物皆有的,但是有大小内外之分,对于人而言我们得到了自然界中最好的外德躯体,所以应该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我们不应该再对外无度地索取,应该在内德上修为锤炼,以获得精神上的升华超脱和思想上的宁静博大。

【译文】

思想精神上仰望(形而上的)高尚的上德之人,不会刻意表现形式上的德,这才是真正的有德;精神思想上追求(形而下的)有所为的下德之人,自以为不会失德,其实早已经背离了真正的德。上德之人从不妄为而是顺其自然地作为,下德之人从不妄为而有目的地作为。上仁之人有目的地作为却没有任何企图,上义之人有目的地作为却也有所企图,上礼之人有目的地施礼于人而得不到回敬时,也会扬臂甩手而去。所以说当道衰落后而化生为德,当德衰败后则显现出了仁爱,当仁爱衰失后就出现了正义,当正义丧失后就出现了以财帛为礼节的败德行为。(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当那些提倡以财帛礼节为行为约束之人出现时,正是标志着忠信的不足,也就意味着祸乱的开始;那些标榜自己有所谓先见之明的人,只不过是看到了大道的虚华表象,也就意味着已进入愚昧的开端。因此大丈夫立身处世,要居于敦厚而不居于浅薄,要居于朴实而不居于虚华,要坚决地摈弃虚华浅薄而取居朴实敦厚。德行修养深厚之人,就好比那婴儿,蜂虫蝎蛇不愿螫他,猛禽凶兽不愿伤他。他的筋骨虽然很柔弱,但小拳头攥得很紧;他虽然还不知道男女交合之味,但小生殖器能自行勃起,这是体内精气充盈的表现;他整天哭号,但嗓子不沙哑,这是因为精气与身体和谐的缘故。精气和谐是生命能够长久的规律,认识到精气和是生命能够长久的规律就叫作明智。那些纵欲轻生者,会有妄损性命的灾祸;心间的欲念控制了和气,就会妄为逞强;万物越快走向强壮,也就是越快地走向衰老,这就叫作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就会很快消亡。将形体和精气意念合而为一,能不能做到不分离?将精气神聚合得和通柔顺,能不能达到像婴儿那样神形合一的状态?将心灵深处的妄欲杂念洗刷干净,能不能做到清明得没有任何瑕疵?爱护民众,治理国家,能不能做到顺其自然而不用智谋?当心神至五官意识在遇到随时变化的外界环境时,能不能守住心神的清净?对所有的事物都已经明白通达了,还能不能装得像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生养子嗣要使其自然生长发育而不要据为己有,使其自然成长发展而不要对其主宰,这就是所谓做人要遵从的高深玄妙之德性。道生成了万物而德畜养了万物,使万物形成了各自的形态,而且还在各自的环境下因势生长成各种体态,因此万物无不尊崇道的规律而重视德的畜养。道之所以受到尊崇,德之所以受到重视,就在于道与德从不施加任何命令而使其永远地顺应自然发展。所以说,道生成了万物,德畜养了万物,使万物自然地生长发育,成长成熟,繁衍循环;生养万物却从不据为己有,顺应万物成长成熟却从不自恃为己功,养育繁衍万物却从不成为其主宰,这才是自然大道最崇高、深奥、玄妙的真正德性。

【注释】

① 仁:仁爱,心容天地者为仁。

② 攘:扬,扬臂。

③ 虿:毒虫的称呼。虿,古音同“财”。

④ 牝牡:雌雄,代指男女及万物生殖器官。牡,古音同“杜”。

⑤ 朘:意为男婴生殖器。朘,古音同“坠”。

⑥ 殇:意为伤断,夭折。

⑦ 营魄:营,形体;魄,魂魄,灵魂。

⑧ 玄德:广大深远得没有边界的德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又不争,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有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以此。江海之所以能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成为百浴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首长,故大制无割。

【导读】

这是整部《道德经》最奇特的一节,因为本节既是“德经卷”的延伸,又是“道政卷”的起始点。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在老子看来,德是政治思想的核心,这种政治思想体系被尊称为“德政”。

本节的思想核心很简明,老子要大家向上善的水学习,学习它甘为底下的博大;还要向修德之人学习,学习他们“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的高尚情怀;更要向“百浴王”的渊海学习,学习这种合和天下支流的无上胸怀。只有天下合和,我们才能不分彼此;只有天下合和,我们才能共同向着美好前进;只有天下合和,我们人类才能避免战争的摧残,达到老子德政的终极目标——大制无割。(www.chuimin.cn)

【译文】

上等的善德之人,就好像水一样,善于滋养万物而又不与万物相争,甘愿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德性更接近于道啊!上等的善德之人善于选择善地安居,心胸善于保持宽广平静,予取善于信守承诺,为政善于公正治理,行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他有这样不争之善德,所以也就没有得失的担忧。善于建树思想者不易被拔除,善于融合思想者不易被摆脱,子孙如能行此善和之道,世世代代的思想传承香火祭祀就不会断绝。以此善德之道贯彻到个人,这个人的思想修养因有此高尚德性的指引,就会变得纯朴至真;以此善德之道贯彻到一家,这个家庭因有此高尚德性的指引,就会变得和谐富裕;以此善德之道贯彻到一乡,这个乡的人们因有此高尚德性的指引,就会变得长久地善良;以此善德之道贯彻到一国,这个国家的民众因有此高尚德性的指引,就会变得精气饱满;以此善德之道贯彻到天下,天下之人因有此高尚德性的指引,就会变得和善宽容。所以,以修此善德之人来对照不修此善德之人,以修此善德之家来对照不修此善德之家,以修此善德之乡来对照不修此善德之乡,以修此善德之国来对照不修此善德之国,以修此善德的天下来对照不修此善德的天下。要问我是如何知道其他天下的情况呢,就是用这种对照的办法。江河渊海之所以能成为天下泉潭湖泊汇聚的地方,是因为它善于处在天下的最低处,所以才能成为泉潭支溪、湖泊河流所愿汇聚之处。因此有德性的统治者要想领导天下民众,就必须在言语上对民众谦逊礼下;要想成为统领天下民众的表率,就必须把自身的利益置于民众之后。那么有德性的统治者即使处在民众面前,民众也不会伤害他;即使居于民众之上,民众也不会感到沉重,天下人都乐于推崇拥戴他而不会厌弃他;正因为他不愿意与天下人争,所以天下间就没有人能与他相争。知道自己是强壮的,却甘愿自居于柔弱的地位,这就是天下间溪水的特性;作为天下间的溪水,它天赋的德性本就不会散落分离;天赋的德性不散落分离,就能归复到像婴儿般的纯朴状态。深知自己是清白高尚的,却甘愿居于卑下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作为天下间所有溪水愿意归附的渊海;作为天下间所有溪水愿意归附的渊海,天赋的德性是非常充足的,只有非常充足的德性才能归复到原始质朴的形态。明知道自己是光明的,却甘愿居于幽暗,只有这样才能作为天下间的规则模式;作为天下间的规则模式,它天赋德性本源就不差;天赋德性本源不差,就能归复到自然最初虚无无群的极度形态,再从自然最初虚无无群的极度形态转化为万物。有道的统治者沿用了这套自然界中最质朴的规则模式,成为天下民众所推崇的统领者,所以只有完善治国的制度模式,百姓才不会相互伤害,国家也就不会分裂。

【注释】

① 长:长久。

② 百浴王:浴,淤泥也,水之底也。天下所有支流的归处,渊海。

③ 忒:差。

④ 无极:自然最初虚无微小的极度形态,也是无穷大的状态。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恍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食于太牢,如春登台。我泊焉未兆兮,若婴儿未咳,累呵,似无所归!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呵,俗人昭昭,我独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俚,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导读】

这是老子因当时的境遇而作的一节。老子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极其糟糕。身处权力斗争的核心,老子看到周王室内部因权力争斗而相互残害,外部诸侯相互侵夺而造成生灵涂炭,文武先圣所创立的德政荡然无存,人们的道德都沦落到极其低俗的地步,再也没有人愿意听他这深奥玄妙的大道德了,所以才发出这“被褐而怀玉”的无奈心声。

【译文】

不用走出门户,就能够推理知晓天下的事情;不用窥视窗外,就能够知晓自然天道的规律。那些行得越是遥远的,他所知的道之真理也就越少,因此圣人不用远行就能够知晓天下的事理,不用窥视就能明了天道所示,不作为也能有所成就!有道的统领者是永远没有平常人固有的私心和意见的,而是以百姓的意见为意见。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向往善良的德性了。对于守信誉的人我信任他,对于不守信誉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向往信誉的德性了!有德性的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早已收敛了自己的妄欲杂念,以无妄无欲的方式使天下的民众回归到自然淳朴的浑心时代,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耳朵和眼睛一样,只有这样有德性的统治者才能使民众回归到孩童般的纯朴状态!但人们的妄想真是广阔啊,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世间的人都熙熙攘攘地向着欲望奔去,好像是去吃只有神灵才配享用的盛宴,又好像是去登只有君王在春祭时才能登上的高台。而我却独自恬静淡泊,也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就好像一个没有开窍的婴儿,一副疲乏懒散的样子,又好像无家可归似的!世俗之人好像都很富足,唯独我好像很穷困,一副心思愚蠢的模样!好好看看呀,世俗之人都是那么地光鲜亮丽,唯独我是糊里糊涂的!世俗之人都是那么精明苛刻,唯独我是如此的不开窍啊!世间的人都有一套可以炫耀的本领,唯独我是如此执着地寻找着人生的真理,我不是想刻意与世俗之人有所不同,而是重视用道来滋养自己。我言语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更容易施行啊,但竟然没有人能够理解,更没有人能够践行!我的言论是有根据的,我的行事是有宗旨的,正是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些道理的真谛,所以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已经非常稀少了,那么能效法我的人就更加难得了!因此得道的圣人总是身披麻衣而怀揣美玉啊!

【注释】

① 太牢:天子祭祀天地神灵的祭品,牛、豕、羊。

② 湷湷:浑浊的深水,意为要仔细地看清楚,湷古音同“浑”。

③ 俚:真理,人生真理。

④ 食母:道的别名。

⑤ 被褐:身披粗麻做的衣裳。被,古音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