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平面控制网数据结构测量平差程序设计

平面控制网数据结构测量平差程序设计

【摘要】:观测数据的录入按测站进行,首先录入测站名,每个测站名单独占一行,这也是平面控制网数据结构中唯一不带逗号分隔符的数据行。上述数据结构简单易记、无冗余信息。平差计算中需要的已知点数、待定点数、方向观测值数、边长观测值数、测站数、多余观测数等重要信息均反映在数据编排格式中,平差计算程序在录入数据时,可以自行判读或计算出来,因而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是测量平差程序数据结构设计的典范。

高程平差一样,本书示例程序也采用武汉大学“科傻”通用平差程序的数据结构,数据编排格式为:

方向中误差,测距固定误差,测距比例误差}观测值先验精度信息

上述平面控制网数据结构的特点是:

(1)传统方法建立的控制网(非GPS控制网)可能包含方向(角度)和边长两类观测值,因而观测值一般不等权,这就需要录入先验精度指标,用于确定各观测值的权。数据中第一行中就是用于确定观测值权重的先验精度指标,其中逗号分隔的三个字符串,依次是方向观测值中误差(秒)、边长观测值固定误差(毫米)、边长观测值比例误差(10-6)。

(2)自第二行起录入已知点信息,每个已知点单独占一行,可以按任意顺序依次录入。每个已知点信息按已知点点名、x坐标、y坐标的顺序录入,中间以逗号分隔。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理论上已知点可以按任意顺序录入,但是由于示例程序计算近似坐标是通过计算假设坐标,再将假设坐标转换为近似坐标。在将假设坐标转换为近似坐标时,采用的已知点信息取自首先录入的两个已知点,所以为削弱转换误差,选择最先录入的两个已知点,应是相距较远的点。

(3)已知点信息录入完毕后,开始录入观测值信息。观测数据的录入按测站进行,首先录入测站名,每个测站名单独占一行,这也是平面控制网数据结构中唯一不带逗号分隔符的数据行。测站出现的顺序可以任意选择,但录入顺序决定近似坐标推算路线,若录入时顾及到推算路线,则计算效率较高。

(4)一个控制点作为测站只能出现一次,测站名录入后即换行依次录入该测站所有方向及边长观测值,录完一个测站的观测数据后,再进行下一个测站观测数据的录入,直至最后一个测站。(www.chuimin.cn)

(5)在测站名下录入该测站观测值时,每个方向或边长观测值单独占一行。观测值信息用逗号分隔为三个字符串,依次是照准点点名、标识符、观测值。由于方向观测值178°25′34″,采用的录入格式为178.2534,程序不能识别这个数字是方向观测值还是边长观测值,所以必须录入识别信息加以区别。观测值信息中第二个字符串,就是识别观测值类型的标识符。标识符采用字符“L”表示后面的字符是方向观测值,“S”表示后面的字符是边长观测值。

(6)录入观测值时,对方向观测值和边长观测值出现的顺序不作限制,既可以交叉录入,也可以先录入方向值、后录入边长观测值(或者反之)。

(7)一个测站上的方向观测值应该按方向值大小顺序录入,边长观测值则必须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录入。

(8)两个控制点间的观测边只录入一次,并且规定观测边录在两个端点中点号较小点的测站名下。

上述数据结构简单易记、无冗余信息。平差计算中需要的已知点数、待定点数、方向观测值数、边长观测值数、测站数、多余观测数等重要信息均反映在数据编排格式中,平差计算程序在录入数据时,可以自行判读或计算出来,因而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是测量平差程序数据结构设计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