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跨越中西:陈其钢协奏曲创作研究结果

跨越中西:陈其钢协奏曲创作研究结果

【摘要】:鉴于此,本章节综合了音高材料、织体、节奏、音色、调性、力度、音乐情绪等因素对陈其钢协奏曲曲式结构进行分析。由于陈其钢协奏曲的曲式结构和传统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有一定的异同,传统概念中以终止式、调性等划分依据对音乐陈述结构进行划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主题动机的形态

传统概念中,主题动机的形态以旋律为主导。陈其钢协奏曲的主题动机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旋律形态,在以旋律为主导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个性化的创作语言,展现出多样化的主题形态特征,如句子结构自由化、主题动机化等。根据归纳,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一)旋律化主题

《逝去的时光》第1—7小节(见谱例9-2),琴曲《梅花三弄》的核心音调被移植在主奏大提琴上,即使在散拍子上,也相对完整地呈示了主题,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段落意义和明显的句法特征。

(二)音组化主题

作品《一线光明》由第1小节(见谱例4-1)的bA宫三音组形成了独特的“音组化主题”,将整部作品锁定在五声化的写作语言中。

谱例4-1:《一线光明》第1—2小节

(三)动机化主题

动机化主题显示出音乐材料的细碎化,由一些叠加的片段性音乐材料取代线条形态的旋律主题。如谱例11-5a所示,主奏小号跳音演奏的主题核心材料点描装饰性地出现,类似动机形态的跳音,没有发展成旋律,而是不断地叠加相同的材料,从而形成了“动机化主题”。

二、曲式结构的分析观念及划分依据

陈其钢协奏曲中,无论是音乐主题的形态,还是音乐呈示的方式,与传统音乐作品中以方整性为基础的结构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完全以传统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规则与标准去分析陈其钢协奏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妥的,陈其钢每部协奏曲都有个性化的结构设计和思考,每部作品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一个完善的有机体。鉴于此,本章节综合了音高材料、织体、节奏、音色、调性、力度、音乐情绪等因素对陈其钢协奏曲曲式结构进行分析。(www.chuimin.cn)

由于陈其钢协奏曲的曲式结构和传统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有一定的异同,传统概念中以终止式、调性等划分依据对音乐陈述结构进行划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陈其钢协奏曲曲式结构,“核心音高材料”“织体结构”“力度”“音色、音响”“节奏、节拍”等因素也一并纳入其曲式结构划分的参考依据。

(一)核心音高材料

音高材料是音乐作品中重要的结构因素之一,能对其结构划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一线光明》第1小节中C—bB—bA连续下行的两个大二度,虽然不断演化出小七度、大九度等音高材料,但在第184和233小节以“再现”的方式再次巩固了其核心音高材料的地位。同时,这两个连续下行的大二度也成为音乐作品结构划分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二)织体结构

在音乐作品中,织体结构形态的对比或转变,往往成为前后段落划分的主要依据之一。比如《一线光明》第78小节主奏中音长笛的十六分音符六连音循环音群这个织体形态与之前段落中以持续音为基础的织体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六连音循环音群在4个小节后转变为弦乐组的陈氏“瓦片状”织体,并构成了新的段落。《逝去的时光》第42小节主奏大提琴以“点”引“线”的织体打破了之前木管组构成的偶然对位织体,使音乐进入了全新的织体形态,通过运用织体结构的形态进行对比,是建立在以音乐形象为基础的段落划分手法之一。

(三)力度

通过力度的强弱对比进行曲式结构划分,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手段。通过前后段落听觉效果的强弱对比造就出音乐的“呼吸口”。比如《二黄》第169小节主奏钢琴的力度达到 ff 时音乐戛然而止,随即主奏钢琴以 pp 的力度奏出一个极弱的和弦拉开了下一个段落的序幕。

(四)音色、音响与节奏、节拍

不同乐器组的音色对比、主奏乐器与乐队音色的对比,或是不同演奏法所构成的不同音响效果的交替都能为曲式段落的划分起到参考作用。当然音色、音响色彩的对比可能同时伴随音乐材料的改变,同时音色、音响色彩的改变所带来的新材料也可能建立在不同的节奏、节拍环境下。比如《万年欢》第77小节开始,中提琴、小提琴跳音音响构成的点描化主题形态与前一段落以木管组、弦乐组持续音音色交替为主的段落形成曲式结构对比。同时,从第77小节开始,原来节拍律动不明显的持续音突然转变为2/4拍与3/4拍交替出现的变换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