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AutoCAD2012中文版应用教程:实训成果

AutoCAD2012中文版应用教程:实训成果

【摘要】:图5-58 墙面图①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构造线”按钮,绘制如图5-59所示的辅助线。内墙的多线样式设置和外墙基本一样,只是元素的偏移量为0.2,如图5-61所示。图5-63 绘制内墙4.绘制如图5-64所示的图样。图5-67 绘制后效果6.绘制如图5-68所示的图形。

1.用直线绘制如图5-56所示的五角星。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

命令:_line指定第一点:(在绘图区任意一点单击确定直线起点A)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50<0↙ (确定B点)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50<216↙ (确定C点)

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50<72↙ (确定D点)

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50<-72↙ (确定E点)

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c↙ (闭合到A点)

2.用多段线绘制如图5-57所示的箭头。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多段线”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

命令:_pline

指定起点:

当前线宽为0.0000

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w↙ (输入“w”设置线宽)

指定起点宽度<0.0000>:1.5↙ (设置起点宽度为1.5)

指定端点宽度<1.5000>:↙ (默认设置端点宽度也为1.5)

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l↙ (输入“l”设置长度)

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正交 开>30↙ (打开正交模式,

输入水平长度30)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w↙ (输入“w”设置线宽)

指定起点宽度<1.5000>:4.5↙ (设置起点宽度为4.5)

指定端点宽度<4.5000>:0↙ (设置端点宽度为0)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12↙ (输入水平长度30)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 (直接按<Enter>键,结束命令)

978-7-111-48130-0-Chapter05-81.jpg

图5-56 五角星

978-7-111-48130-0-Chapter05-82.jpg

图5-57 箭头

3.绘制如图5-58所示的墙面图。

978-7-111-48130-0-Chapter05-83.jpg

图5-58 墙面图

①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构造线”按钮,绘制如图5-59所示的辅助线。构造线间的间距通过“偏移”的方式绘制。如绘制水平方向的各条构造线,命令行提示如下。

978-7-111-48130-0-Chapter05-84.jpg

图5-59 用构造线绘制辅助线

命令:_xline指定点或[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h↙(输入“h”,绘制水平线)

指定通过点: (在绘图区任意一点单击,确定第一条构造线的位置)

指定通过点:*取消* (按<Esc>键退出命令)

命令: (直接按<Enter>键,继续执行构造线命令)

XLINE指定点或[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o↙(输入“o”,指定偏移距离)

指定偏移距离或[通过(T)]<通过>:5↙

选择直线对象: (选择第一条构造线)

指定向哪侧偏移: (指定偏移方向)

选择直线对象: (直接按<Enter>键,退出构造线命令)

命令:

XLINE指定点或[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o↙(输入“o”,指定偏移距离)

指定偏移距离或[通过(T)]<5.0000>:4↙

选择直线对象: (选择第二条构造线)

指定向哪侧偏移: (指定偏移方向)

选择直线对象: (选择第三条构造线)

指定向哪侧偏移: (指定偏移方向)

选择直线对象:↙ (直接按<Enter>键,退出构造线命令)

②设置外墙的多线样式如图5-60所示。

978-7-111-48130-0-Chapter05-85.jpg

图5-60 设置外墙的多线样式

③设置内墙的多线样式。内墙的多线样式设置和外墙基本一样,只是元素的偏移量为0.2,如图5-61所示。

978-7-111-48130-0-Chapter05-86.jpg

图5-61 设置内墙的多线样式

④绘制外墙,如图5-62所示。绘制外墙前先要设置当前多线的绘制模式。

命令:mline↙ (输入绘制多线命令)

当前设置:对正=上,比例=16.00,样式=外墙 当前多线的模式

指定起点或[对正(J)/比例(S)/样式(ST)]:j↙ (将要设置对正样式)

输入对正类型[上(T)/无(Z)/下(B)]<上>:z↙ (设置对正样式为无)

当前设置:对正=无,比例=16.00,样式=外墙 新的多线模式

指定起点或[对正(J)/比例(S)/样式(ST)]:s↙ (将要设置绘制比例)

输入多线比例<16.00>:1↙ (置比例为1)

当前设置:对正=无,比例=1.00,样式=外墙 新的多线模式

指定起点或[对正(J)/比例(S)/样式(ST)]: (打开交点捕捉,拾取各点)

指定下一点: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www.chuimin.cn)

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

……

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 (按<Esc>键,结束命令)

978-7-111-48130-0-Chapter05-87.jpg

图5-62 绘制外墙

⑤绘制内墙,如图5-63所示。其绘制过程和绘制外墙基本一样。

978-7-111-48130-0-Chapter05-88.jpg

图5-63 绘制内墙

4.绘制如图5-64所示的图样。

978-7-111-48130-0-Chapter05-89.jpg

图5-64 练习4图例

①用圆心、半径的方式绘制出R20的圆。

②用外切于圆的方式绘制出正四边形。

③用相切、相切、相切的方式绘制出各小圆。

5.绘制如图5-65所示的图形。

978-7-111-48130-0-Chapter05-90.jpg

图5-65 练习5图例

①绘制辅助线:绘制呈150°角的两条辅助线,如图5-66所示。

978-7-111-48130-0-Chapter05-91.jpg

图5-66 绘制辅助线

②按图5-65所示的图形尺寸绘制各圆和直线。在绘制时,配合自动捕捉功能,捕捉点位。绘制后效果如图5-67所示。

978-7-111-48130-0-Chapter05-92.jpg

图5-67 绘制后效果

6.绘制如图5-68所示的图形。

978-7-111-48130-0-Chapter05-93.jpg

图5-68 练习6图例

本练习题可用“圆”“多段线”命令绘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状态栏的“对象捕捉”“对象追踪”选项均设置为“开”状态。

②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多段线”按钮,命令行提示如下。

命令:_pline

指定起点: (在绘图区任意一点单击,确定多段线的起点)

当前线宽为0.0000

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16↙ (依次绘制各直线段部分)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35↙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5↙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25↙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5↙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10↙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26↙(绘制效果如图5-69所示)

978-7-111-48130-0-Chapter05-94.jpg

图5-69 绘制直线段部分

③不结束“多段线”命令,接下来绘制圆弧,采用角度选项方式绘制。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a↙

指定圆弧的端点或

[角度(A)/圆心(CE)/闭合(CL)/方向(D)/半宽(H)/直线(L)/半径(R)/第二个点(S)/放弃(U)/宽度(W)]:a↙

指定包含角:90↙

指定圆弧的端点或[圆心(CE)/半径(R)]:ce↙

指定圆弧的圆心:(通过“对象捕捉追踪”捕捉到圆心,如图5-70所示)

指定圆弧的端点或

978-7-111-48130-0-Chapter05-95.jpg

图5-70 “对象捕捉追踪”捕捉圆心

④不结束“多段线”命令,继续绘制直线。

[角度(A)/圆心(CE)/闭合(CL)/方向(D)/半宽(H)/直线(L)/半径(R)/第二个点(S)/放弃(U)/宽度(W)]:l↙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40↙

⑤不结束“多段线”命令,继续绘制圆弧,如图5-71所示。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a↙

指定圆弧的端点或

[角度(A)/圆心(CE)/闭合(CL)/方向(D)/半宽(H)/直线(L)/半径(R)/第二个点(S)/放弃(U)/宽度(W)]:a↙

指定包含角:90↙

指定圆弧的端点或[圆心(CE)/半径(R)]:ce↙

指定圆弧的圆心:

指定圆弧的端点或

[角度(A)/圆心(CE)/闭合(CL)/方向(D)/半宽(H)/直线(L)/半径(R)/第二个点(S)/放弃(U)/宽度(W)]:

978-7-111-48130-0-Chapter05-96.jpg

图5-71 “对象捕捉追踪”捕捉圆心

⑥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圆”按钮,通过“对象捕捉追踪”捕捉到圆心,如图5-72所示。

978-7-111-48130-0-Chapter05-97.jpg

图5-72 “对象捕捉追踪”捕捉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