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孔子在乡党与宗庙朝廷的不同场合中的表现

孔子在乡党与宗庙朝廷的不同场合中的表现

【摘要】: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孔子在本土乡里非常恭顺,好像不大会讲话的样子。乡党与宗庙朝廷分别代表了私事和公事两种场合,这里主要记述了孔子在不同场合言行举止的不同表现。本乡人举行驱逐疫鬼的仪式,孔子必定穿上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让老人先走反映孔子尊敬老人,待人有礼。表现了孔子时时处处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制。只有接受祭肉时行拜礼,表现了孔子对祖先的恭敬。

【原文】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译文】

孔子在本土乡里非常恭顺,好像不大会讲话的样子。他在宗庙和朝廷上,说话明白流畅,只是很谨慎。

【赏析】

乡党与宗庙朝廷分别代表了私事和公事两种场合,这里主要记述了孔子在不同场合言行举止的不同表现。在百姓面前说话要谨慎,不妄自尊大,不自骄于人;在宗庙朝廷上则要说理晓畅,能言善辩。说明人的言行举止除了与身份相符之外,还要随着时间、场合的改变而及时做出调整。

【原文】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译文】

孔子上朝的时候,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愉快;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恭敬。国君临朝的时候,他显出恭敬紧张的样子,行步舒缓而仪容得体。

【赏析】

此节描述了孔子在上朝时与不同身份的人交谈时的神态。同一场合,孔子面对下大夫、上大夫、国君时,因对象不同而态度随之不同,这是因为孔子深知君臣有别、尊卑有别的礼仪呀!

【原文】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敬入公门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

【译文】

孔子走进朝廷的门,谨慎恭敬,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一样。站立,从不停在门中间;走路,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神色庄重严肃,脚步加快,说话好像中气不足的样子。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时,谨慎恭敬,屏住气好像不能呼吸一般。出来后,走下一级台阶,面色轻松,怡然舒畅。走完台阶,便快步行进。回到自己的位置,一副恭敬紧张的样子。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孔子在上朝参见君王时的整个过程和仪容姿态。着重描写了神色表情以及脚下步法的变化,反映了孔子谦卑和恭敬的态度。

【原文】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译文】

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有浴衣,用布做的。在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处也要更换房室。

【赏析】

孔子认为,斋戒是为了戒除欲望,虔诚地表示自己的敬意。虽然只是个仪式,但体现的则是内心的笃诚。食素意在保持生命的平和自然,沐浴体现灵魂的圣洁,静处则重在去除杂念,修身养性。(www.chuimin.cn)

【原文】

【译文】

粮食不嫌舂得精,肉不嫌切得细。饭食馊臭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吃饭的时间,不吃。不按正确方法割的肉,不吃。没有合适的调味酱,不吃。席上肉虽然很多,但吃肉的量不超过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至饮醉。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吃完了,姜不从席上撤除,但不多吃。参加国家的祭祀,不把祭肉留到第二天。家祭用的祭肉留存不超过三天。过了三天的祭肉,不再食用。吃饭时不说话,睡下后不言语。虽然是粗饭、菜汤,吃前也一定要先行祭礼,而且一定要像斋戒一样恭敬认真。

【赏析】

此节主要记述孔子对饮食的讲究和生活习惯。孔子对礼的遵从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高尚的道德修养就是从平凡的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注重小节,才能保持大节不受玷污,小事精细,大事必定谨严诚敬;能勤细微,必致大功。

【原文】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译文】

行乡饮酒礼后,要等老人都出去了,自己才会出去。本乡人举行驱逐疫鬼的仪式,孔子必定穿上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赏析】

此节主要记述孔子在参加乡饮酒礼和迎神驱鬼的仪式时的行为举止。让老人先走反映孔子尊敬老人,待人有礼。穿朝服站在东面的台阶上是孔子敬重鬼神的具体表现。表现了孔子时时处处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制。

【原文】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

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回来,问道:“伤人了吗?”并不问马的情况。

【赏析】

马棚失火,孔子只问人而不问马,表现了孔子重人不重财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的生命的珍视和关爱。

【原文】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译文】

朋友死了,没人收殓,孔子说:“丧事由我料理。”朋友的赠品,即使是贵重的车马,只要不是祭肉,孔子接受时都不行拜礼。

【赏析】

主动料理朋友的丧事,表现了孔子对朋友有情有义,一如继往。只有接受祭肉时行拜礼,表现了孔子对祖先的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