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孔子论政德:君主如北极星被众星环绕

孔子论政德:君主如北极星被众星环绕

【摘要】:本节阐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政,那么君主就会像北极星被众星环绕一样,受到爱戴。职司委吏孔子既长,尝为季氏委吏,料量平。孔子认为,对父母敬孝不是表面功夫,而是由心而生的实际行动。孔子认为,观察一个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同时还要了解他做事的心理动机。职司乘田孔子尝为季氏司职吏,而畜蕃息。孔子认为,信用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

孔子说:“用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其他众星都环绕着它。”

【赏析】

本节阐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政,那么君主就会像北极星被众星环绕一样,受到爱戴。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无邪’。”

【赏析】

孔子对《诗经》研究颇深,他认为可以用“思无邪”来概括《诗经》的思想,《诗经》通篇都蕴含着纯正的思想精华,没有邪念。

俎豆礼容 孔子五六岁,时为儿嬉戏,尝陈俎豆,设礼容,与同戏群儿迥异。盖天植其性,不学而能也,由是群儿化效,相与揖让,名闻列国。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能够立身处世;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感到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对听到的一切能深明其义;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周礼的规范。”

【赏析】

本节中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每一个人生阶段的思想都是对上一个人生阶段思想的升华和提高,尤其是七十岁时的主观意识与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达到了最高境界。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大夫师事 孟僖子曰:“吾闻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子年少好礼,其达者?与我即殁,汝必师之。”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孔子。

【译文】

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只看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至于犬马这些动物,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敬顺之心,如何区分供养父母与喂养犬马呢?”

【赏析】

孔子认为,孝的实质是要以敬爱之心来孝顺父母,而不能只是在居住和饮食上尽到赡养义务。如果不能对父母心存敬顺,那与养狗养马有何区别?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夏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儿子在侍奉父母时能保持和颜悦色是件很难的事情。碰到事情,由子女去操劳,遇到好吃好喝的,让年长的人享用,仅仅这样就可以称作尽孝道了吗?”

职司委吏 孔子既长,尝为季氏委吏,料量平。盖孟子所谓“委吏而会计”当也。

【赏析】

本节仍是说孝道。孔子认为,对父母敬孝不是表面功夫,而是由心而生的实际行动。心生孝顺,面色自然有好的表现。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

孔子说:“观察他的所作所为,再观察他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然后了解这样做的心理动机。那么,这个人怎么隐藏得住呢?这个人怎么隐藏得住呢?”

【赏析】

本节讲的是观察他人的方法。孔子认为,观察一个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同时还要了解他做事的心理动机。从一个人的言论、处事方法、内心的忧虑三个方面,就能看到一个人的本质了。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能够在温习旧知识时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就可以做老师。”

【赏析】

孔子认为,应当尽量广泛地阅读典籍,并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就会获得新的领悟,新的知识。

职司乘田 孔子尝为季氏司职吏,而畜蕃息。盖孟氏所谓“乘田而牛羊茁壮长”也。

【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www.chuimin.cn)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

【赏析】

孔子认为,君子是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而不能像器皿一样只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用途。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团结。”

【赏析】

本节孔子阐述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是心胸开阔、宽容大度的人,能以公正之心待天下人,不徇私护短;而小人是心胸狭窄、嫉妒心强的人,善于结党营私。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越学越糊涂;只思考而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赏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要将所学的知识和实践融合。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就无法获得新的知识;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失去理论指导,成为空想。

【原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赏析】

孔子教导弟子要用老实的态度来学习,要不得半点虚假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虚心刻苦学习,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原文】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

子张向孔子请教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有疑惑的地方先予以保留,对其余的可确定的则谨慎地说出,就能减少错误;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予以保留,对其余可确定的则谨慎地实行,就能减少懊悔。言语少过失,行为少懊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边了。”

【赏析】

本节阐述了孔子谋官求职之道。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为官者首先要知识和阅历丰富,其次要多思考,再者要慎言慎行。

【原文】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

鲁哀公问道:“怎样做百姓才会服从?”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置于邪恶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服从;把邪恶的人提拔出来,置于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服从。”

【赏析】

本节阐述了孔子选用人才的策略。亲君子、远小人,举荐贤才、选贤用能,使民心顺服;若任用邪恶之人,则民心不服,国家大乱。

【原文】

【译文】

【赏析】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孔子说:“不该由你祭祀的鬼神也祭祀了,这是献媚。遇到合乎道义的事却不做,这是没有勇气。”

丑次同车 孔子自蒲反乎卫,主蘧伯玉家。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为次乘。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去之。

【赏析】

本节中孔子提出了“义”和“勇”的概念,指出了懦弱与谄媚的具体表现。孔子认为,为人处世必须要符合于仁、礼的要求,不能无原则地讨好、谄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