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味的现场感。说起来,教学实录是很容易写的,无非就是忠实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师生的互动、讨论,有什么就记录什么。叙事式的教学实录,就是执教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出教育过程,类似于一个教学故事。注意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实录,都一定要有分析和反思。......
2023-10-21
张茂老师:
你最近一直在研究课堂改革,认为一堂课的核心问题是师生关系,但究竟什么是理想的师生关系,你想听听我的看法。
的确,对理想的课堂而言,最核心的是师生关系。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那么,理想的课堂应该呈现出怎样的师生关系呢?
如果把课堂教学内容比作食物,那么,课堂师生关系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是“填鸭式”。教师觉得食物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营养,于是,便不择手段地满堂灌,唯恐学生吃不饱,而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有食欲,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不良;当然,也有“高明”的教师,他会将食物先咀嚼得很细碎,然后一点一点地喂给学生。
第二种是“诱导式”(“启发式”)。教师不是直接将食物灌输给学生,而是把食物摆在学生面前,然后以各种美妙的言语让学生明白眼前的食物是多么富有营养同时又是多么可口,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其食欲,然后争先恐后地自己动手来取食物。——比起“填鸭式”,“诱导式”无疑是了不起的进步,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方兴未艾。
第三种是“共享式”。面对美味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而且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大快朵颐的乐趣。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当然会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带动学生,但更多的,是和学生平等地享用同时又平等地交流:他不强迫学生和自己保持同一口味,允许学生对各种佳肴做出自己的评价。在愉快共享中,师生都得到满足,都获得营养。——这种“共享式”现在还不普遍,但已经开始出现。
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何况课堂教学毕竟不是餐厅吃饭。但以上三种进餐方式,分别形象地代表了课堂教学中的三种师生关系模式:教师绝对权威而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在行动上似乎并不专制但思想上却分明是学生的主宰;师生平等和谐,教师在保持其教育责任的同时又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进步。
毫无疑问,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课堂师生关系,正是第三种——“共享”。
“共享”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www.chuimin.cn)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当然可以把教师角色定为“导游”“主持人”以及“导演”“舵手”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不管什么角色,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对话情境”。这里所说的“对话”,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
在“对话”与“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
作为学习者,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接受教师的指导;作为建构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依据自己不同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选择、评价、重组和整合,进而把知识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种能力乃至一种信念。在这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就知识质疑、对教师发问、向权威挑战……都是理所当然的。在这里,至关重要的,是教师应鼓励并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这符合学生的求知心理,并能尊重其个性,因而可以有效地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位置。学生由生疑、质疑,再到析疑、解疑,整个过程充满了积极求知的主动精神,其所获知识印象更深。
有教师认为,既然讲教学民主,既然在课堂上教师也是平等的一员,就没有必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否则又会回到教师“话语霸权”的老路上去。这种认识是对教学民主的误解。在“对话”与“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当然是“教学共同体”中与学生平等的一员,然而他是“平等中的首席”。他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不是行为的约束者,不是思想的主宰者,但他在“对话”与“共享”中发挥着其他参与者(学生)无法发挥的“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作用。
相比起“填鸭式”与“启发式”,“共享式”更能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新境界。
“共享式”教学,把教学过程还原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活动过程。无论“填鸭式”还是“启发式”,信息流向都是单向的、静态的,而且是居高临下的。而“共享式”则体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在对话中师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最终共同进步。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这就是我期待的课堂上理想的师生关系。
你的朋友 李镇西
2021年8月12日
有关李镇西答新教师101问的文章
教学实录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味的现场感。说起来,教学实录是很容易写的,无非就是忠实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师生的互动、讨论,有什么就记录什么。叙事式的教学实录,就是执教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出教育过程,类似于一个教学故事。注意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实录,都一定要有分析和反思。......
2023-10-21
因为,要让班规切实可行,就要真正让它来自学生的内心。共识达成后,我开始和学生们确定制定班规的原则:可行性、广泛性、互制性。否则,班级规定很可能又成为一纸空文。最后,全班同学对修改后的班规进行无记名投票,并当场唱票。一旦通过,班规便成了“班级法律”。班规的每一条都写明了执行者,并对执“法”不严者有明确的惩罚规定。班规专门设了“班主任”一项,有如此规定。......
2023-10-21
但教育惩戒不是体罚,绝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体罚是以击打、刺扎等方式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是对学生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而惩戒是用一些强制性手段对学生进行提醒与约束。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惩戒,的确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完美的教育惩戒有四个要素——第一,是否需要?这才是教育惩戒要达到的目的。......
2023-10-21
能够作出这样的评价,就是初步的读懂。所以,一本书越是被批注得“体无完肤”越证明你读懂了,相反,一本书读了之后干干净净,很难说你是读懂了的。到了这时,可以说基本上读懂了。......
2023-10-21
的确,虽然我认为,所谓“用生命润泽生命”,是指师生双方互相润泽,但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生命状态无疑决定着教育的品质。这里所说的“生命”当然包括健康的体质,但更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好,回到你提的那个问题:教师究竟应该有着怎样的生命状态呢?这种阅读的生命状态,将直接影响学生。每一个老师积极饱满的生命状态当然应该有自己的呈现方式,但“拥抱生活,钟情教育”应该是所有优秀而幸福的教师共同的特点。......
2023-10-21
怀疑自己是不是丢了初心。你来信问我,“我如何知道我还保持着初心?”或者还可以说,所谓“初心”,同时就是一颗“童心”。多年后,我成了所谓“教育名人”,我问自己:“我还保持着最初的童心吗?我现在已经是许多人眼里的所谓‘专家’了,可是,我内心深处还拥有当年第一次走进校园踏上讲台的那份纯情,那份憧憬,那份真诚吗?”然后,我又无愧地回答:“是的,我依然保持着!”......
2023-10-21
简单地说,《夏山学校》写了一所空前自由的学校。但《夏山学校》不是作者尼尔虚构的小说,而是他亲身实践的现身说法。坦率地说,我并不能完全赞同《夏山学校》的每一个观点和做法,但是,《夏山学校》的灵魂——爱与自由,我却认为是教育永恒的真谛。因为这种尊重与信任,夏山学校才会把一切都交给孩子。如此自由的学生,最后离开夏山学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人呢?夏山学校的孩子无疑拥有远远超过一般传统学校的自由。......
2023-10-21
倒不是说,绝大多数老师就如神一般“高尚”,而是说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家长送礼未必是出自真情,尤其是孩子还在自己班上时,家长送的每一份礼,或请吃的每一顿饭,都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所以,不收家长的礼,不是在标榜“高尚的道德”,而是在维护我们作为教师的人格尊严。不收家长的礼,这是原则,也是底线。......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