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作出这样的评价,就是初步的读懂。所以,一本书越是被批注得“体无完肤”越证明你读懂了,相反,一本书读了之后干干净净,很难说你是读懂了的。到了这时,可以说基本上读懂了。......
2023-10-21
茹文老师:
祝贺你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你问我:“怎样备好一堂课?”
我首先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讲过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课上得非常出色。不光学生,连所有前来听课的教研员都听得入了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不知你是否能够理解“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这句话。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时阅人无数;生活积累,人生感悟;站在社会的高度看学校,站在人生的高度看课堂;眼观六路都是教育,耳听八方皆为课程……一句话,增强阅历,扩大阅读,就是在为每一堂课做准备。
由此可见,备课绝不仅仅是上课前的写教案而已。所以,你也要有“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理念和行动。
在这个前提下,关于如何具体“备好一堂课”,我有五条建议——
第一,反复朗读课文或教材内容。熟悉教材,是备课的前提条件之一。这不是简单地看几篇课文就能够完成的。必须朗读!我之所以强调“朗读”,是因为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做到真正对每一个字的聚精会神,而不会像默读时那样情不自禁地跳读浏览。正是通过朗读的“笨办法”,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吃透,甚至烂熟于心。我一直到退休前的最后一课,都还保持着备课时一遍遍朗读课文的习惯,而且每次朗读都能有新发现。不光语文课如此,其他学科包括理科备课都应该这样。(www.chuimin.cn)
第二,尽可能充分占有关于教学内容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这点我们要向医生学习,我有几个当医生的朋友,他们说他们随时都关注着国内外关于自己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我非常理解,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生命,必须以极其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患者。而老师面对生命的精神成长,同样应该随时关注所教学科的最新成果。《荷塘月色》可以说是语文教材的“常青树”,我也教过很多遍,但每教一遍,我都要通过大量的报刊和著作索引,查找关于《荷塘月色》主题、背景、写法等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如此,我还密切关注有关朱自清的最新发现的史料和有关他的研究动态。只有这样,一篇课文在教师手中才能举重若轻。就教材讲教材,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第三,把自己当作学生来思考。这点非常重要。我们是成人,有远比学生更丰富的阅历和更成熟的心智,所以备课时很容易以我们的视角来打量教学内容。于是,便有了许多“想当然”却很离谱的设计。我们认为的难点,很可能在孩子那里一目了然;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常识,在孩子那里却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如陶行知所说的“把自己变成孩子”便很重要了。这不是要把我们的心智降低到孩子的幼稚程度,而是用孩子的心去感受教材。可我们明明是大人,又如何才能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课余多和孩子接触,保持一点和他们的共同爱好,不知不觉熟悉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备课时我们就会多一双“儿童的眼睛”。
第四,以学生“学”的逻辑来设计教师“教”的流程。我们许多老师备课时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教”得精彩——如何巧妙导入,如何深入浅出,如何循循善诱,如何起承转合,如何激发思考,如何组织讨论……我们应该知道,无论多么精彩,“教”永远应该服从于“学”!因此备课时,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学”——他们会有什么问题?(学习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这些问题如何让他们自己破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针对不同学习基础和智力特点的学生予以个性化的指导?
第五,预留出课堂“空白”。我特别反对教师把四十分钟的课备满,连每一个步骤需要几分钟都写在教案上;相反,我主张四十分钟的课要留出五到十分钟的“空白”,用以应对课堂上的“意外”情况,比如学生临时提出了一个教师事先没有想到但很重要的问题,或者学生突然对某一个问题的讨论超过了预计的时间。这样,上课时教师会从容得多,学生也会更有收获。
备好一堂课当然不只需要注意这五条,但我根据自己的体会,着重说这几点,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你的朋友 李镇西
2021年5月8日
有关李镇西答新教师101问的文章
能够作出这样的评价,就是初步的读懂。所以,一本书越是被批注得“体无完肤”越证明你读懂了,相反,一本书读了之后干干净净,很难说你是读懂了的。到了这时,可以说基本上读懂了。......
2023-10-21
但教育惩戒不是体罚,绝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体罚是以击打、刺扎等方式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是对学生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而惩戒是用一些强制性手段对学生进行提醒与约束。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惩戒,的确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完美的教育惩戒有四个要素——第一,是否需要?这才是教育惩戒要达到的目的。......
2023-10-21
教学实录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味的现场感。说起来,教学实录是很容易写的,无非就是忠实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师生的互动、讨论,有什么就记录什么。叙事式的教学实录,就是执教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出教育过程,类似于一个教学故事。注意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实录,都一定要有分析和反思。......
2023-10-21
怀疑自己是不是丢了初心。你来信问我,“我如何知道我还保持着初心?”或者还可以说,所谓“初心”,同时就是一颗“童心”。多年后,我成了所谓“教育名人”,我问自己:“我还保持着最初的童心吗?我现在已经是许多人眼里的所谓‘专家’了,可是,我内心深处还拥有当年第一次走进校园踏上讲台的那份纯情,那份憧憬,那份真诚吗?”然后,我又无愧地回答:“是的,我依然保持着!”......
2023-10-21
的确,虽然我认为,所谓“用生命润泽生命”,是指师生双方互相润泽,但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生命状态无疑决定着教育的品质。这里所说的“生命”当然包括健康的体质,但更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好,回到你提的那个问题:教师究竟应该有着怎样的生命状态呢?这种阅读的生命状态,将直接影响学生。每一个老师积极饱满的生命状态当然应该有自己的呈现方式,但“拥抱生活,钟情教育”应该是所有优秀而幸福的教师共同的特点。......
2023-10-21
我不知道你说的需要孩子“尽快改正”的坏习惯具体是什么,但“上午说了要改正,下午却旧病复发”,却并不一定是在“欺骗”你。你现在首先需要的,不是找到让孩子“尽快改正坏习惯”的方法,而是改变你的急切心态,重新认识孩子这种“屡教不改”的现象。成人尚且如此,何况还不成熟的孩子?星星老师,你看,你问我“如何让孩子尽快克服坏习惯”,我却告诉你孩子不可能“尽快克服坏习惯”,并给了你“循序渐进”的建议。......
2023-10-21
我想我已经说清楚了,当你在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文章发表”时,首先应该想的不是托“名家”找“门路”,而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稿件质量水平。当你打开电脑拖出键盘准备写文章时,你要问问自己:这篇文章无论是否发表我都必须要写吗?你看,与其苦苦琢磨如何托“名家”推荐,不如多多打磨自己的每一篇文章。......
2023-10-21
我想,这对“问题学生”同样适用。转化“问题学生”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苦口婆心的孤军奋战。总之,转化“问题学生”除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还必须有“十八般武艺”的行为引导、规范甚至必要的制约。引导“问题学生”自己战胜自己并体验其中的乐趣。让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找一个与自己各方面情况接近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在纪律、学习等方面展开比赛,并定期让全班评比。......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