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打造好课堂:李镇西教授101问答

如何打造好课堂:李镇西教授101问答

【摘要】:也许在不同人的眼里,同样的好课堂,模样却是不一样的。我首先想的是怎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上我的课觉得有意思,至少不打瞌睡;然后还要考虑如何把知识讲清楚,我每上一堂课都有效果,即让孩子们上了一堂课就有一堂课的收获。有趣,是手段;有效,是目的。这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佳川老师:

作为新老师,你特别希望把课上好,可是,眼下“好课堂”的标准或特征,专家们说得实在太多,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你反而不知道什么是好课堂了。

说实话,你让我感动,因为你的初心。几乎所有老师在踏上教坛之初,都有一颗单纯的教育心,没有太多的杂念,每天就琢磨如何上好课。这就是初心。真心希望你一直都这样,直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琢磨如何上好课。

如你所说,关于“好课堂”的标准或特征,已经有许多老师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概括——这个“原则”那个“维度”,还有各种“性”(比如“生成性”“互动性”之类),包括“要有生命的涌动”“要把学生引向诗和远方”等等表述,我都同意。这些概括丰富了我们对好课堂的理解。

也许在不同人的眼里,同样的好课堂,模样却是不一样的。我想到了自己年轻时刚工作的时候,和你一样,那时候我也每天琢磨如何把课上好。我首先想的是怎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上我的课觉得有意思,至少不打瞌睡;然后还要考虑如何把知识讲清楚,我每上一堂课都有效果,即让孩子们上了一堂课就有一堂课的收获。我这个思路,谈不上什么“新颖”,但管用。可以说,几十年来,学生都喜欢上我的语文课,而且语文成绩还行。所以我有资格说,我这样的课堂,就是好课堂。

正因为如此,今天我想根据我的课堂实践,为“好课堂”的标准提供一个朴素的理解:所谓“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

有趣,就是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如沐春风,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下课后盼着第二天再听这位老师的课。有效,就是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们有成果——无论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思想的……虽然对语文等学科而言,教学成果不一定能够当堂“量化”,但学生总归是有收获的。

有趣,是手段;有效,是目的。如果只是有趣而没有效,课堂就成了看小沈阳、贾玲的小品搞笑而已。但如果课堂没趣,只追求所谓的“有效”,一味地灌输,这样的课学生不爱听,也很难达到真正的有效。

如何才能达到“有趣”?方式可以有很多:语言的诙谐风趣,让课堂妙趣横生;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觉得学知识其实就是学生活;引导课堂讨论甚至争鸣,让学生的思想碰撞;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到课堂有趣,因而全身心地投入。(www.chuimin.cn)

如何才能达到“有效”?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而所谓“学生‘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互相讲解知识的过程。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这是个常识。多年来我们把这个常识给忘记了,不停地给学生讲,却不让学生讲。于是,知识在我们教师头脑里记得越来越深刻,学生却什么都没记住。而近年来不少学校的老师遵循了这个常识,并利用了这个常识,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停地给别人讲,成绩当然就提升了。“有效”当然不只是指成绩提升,但这是一个最重要也最直观的指标。

我还想强调的是,这里说的“有效”,既是指整体上对所有学生都有效,更包括对每一个学生有效。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尽可能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满足他特定的需要。

有一年我去丹麦观摩了一节初中的数学课,我发现老师在课堂上很少集体授课,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学,她来回巡视,和这个学生聊聊,和那个学生说说。课后,我对她说:“丹麦的老师上课很轻松,只需来回答疑就可以了。”她说:“不,这样的课堂对我挑战很大。”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已经教书32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找到每一个孩子怎么学是最有效的,我必须去观察去了解。我必须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为他提供最适合于他学习的方式,这是对我最大的挑战。所以我必须用眼睛看每一个学生,然后给孩子以最适合的指导。我给每一个孩子的建议,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必须有足够的知识量,同时我还得了解孩子的心理,我得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状态,他的接受程度,我得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收获,并获得发展。”

这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所以说,虽然每一堂课都有总体的教学重点和目标,但印在教材上的重点和目标,并不能取代教师对几十个不同个性学生的关注,和对他们不同需求的满足。因此,所谓“有效”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每一个学生懂了多少和会了多少。

对教师来说,这是需要一辈子探索的课题啊!

你的朋友 李镇西

2021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