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说的需要孩子“尽快改正”的坏习惯具体是什么,但“上午说了要改正,下午却旧病复发”,却并不一定是在“欺骗”你。你现在首先需要的,不是找到让孩子“尽快改正坏习惯”的方法,而是改变你的急切心态,重新认识孩子这种“屡教不改”的现象。成人尚且如此,何况还不成熟的孩子?星星老师,你看,你问我“如何让孩子尽快克服坏习惯”,我却告诉你孩子不可能“尽快克服坏习惯”,并给了你“循序渐进”的建议。......
2023-10-21
国强老师:
你随信寄来了你的文章,托我向报刊推荐。你说:“我多次投稿都没有回音。我多么想我的文章能够在报刊发表啊!可苦于没有门路……”
我想到了我的年轻时代,也曾有过和你一样的梦想。当初报考师范院校中文系,我首先看中的是“中文系”而不是“师范”。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写作,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读。因为这个爱好,参加工作后自然就保持了记录教育生活的习惯。一缕思绪,一份感动,一个故事……我都会随手记下来。我记得有一次,因为我嗓子哑了,学生们悄悄把药塞到我单身宿舍的门缝里,第二天我到班上去问是谁送的药。结果没一个孩子承认,但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神秘的笑容,好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李老师不知道,他们为此得意地看着我笑。那一刻,我发现每一双眼睛都是璀璨的星星。感动中,我写了一首题为《眼睛》的小诗,第二天投寄当地报纸,几天后便发表了。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后来编辑给我说,在众多的教育来稿中,这首小诗真诚的情感和新颖的构思打动了他。
我给你讲我这段经历,就是想告诉你,要发表文章,首先不是靠熟人搭建的“门路”,而是文章的质量。当时我也不认识编辑,只是贴上八分钱的邮票把装有稿件的信封投进街边的邮筒。后来我在《班主任》杂志上发表第一篇教育文章时,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自发投稿的。再后来,我在《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教育时报》等报纸的第一次文章发表,无一不是以默默无闻的普通作者身份投稿的。当然不是一投即中,像小诗《眼睛》第一次投稿就被用的运气也就只有那一次。当然,现在都是报刊给我定向约稿,但在我“成名”之前,我投稿发表的概率大约是50%,也就是说有一半的稿件是没有被采用的。而这“落榜”的一半稿件,显然就是质量不过关。而且,即使现在,有时我应约写的稿子如果没达到编辑的要求,依然会被退回。
我不否认,现在一些报刊有“关系稿”,但绝对不是主流,除了那些纯粹以赚钱为目的、作者花钱就能发表“论文”的所谓“特刊”,但凡正规的出版物,无论报刊,还是书籍,编辑部都首先看文章的质量。不止一位编辑朋友对我说:“我们不能砸自己的牌子啊!文章不好,报纸(杂志)没读者,我们的订数下降,这会危及我们的生存啊!”所以,我可以绝对地说,没有哪一个正规报刊的编辑不渴望优质稿件!在稿件质量和朋友关系之间,编辑首先是选择前者。不这样,报纸或杂志就办不下去。
我想我已经说清楚了,当你在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文章发表”时,首先应该想的不是托“名家”找“门路”,而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稿件质量水平。为此,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文章一定要是从自己心里流淌出来的,一定是你迫切想说的话、想抒的情、想讲的故事。这点非常重要。当你打开电脑拖出键盘准备写文章时,你要问问自己:这篇文章无论是否发表我都必须要写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你觉得不写就憋得难受,那你还未写的文章已经有了成功的前提条件——真诚。相反,如果你仅仅是为了评职称而不得不写,这样的文章好不到哪里去。
第二,要写自己看得懂的话,朴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作所为。有的老师一写文章就想到许多套话大话,总想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于是乱用流行概念,套用时髦术语,看似高大上,却没有自己的东西。我经常建议一些年轻老师,把自己写的文章读一遍,看能否感动自己。如果连自己读起来都不知所云,那编辑读起来也肯定头疼,他怎么可能拿这样的文章去坑读者呢?(www.chuimin.cn)
第三,要有基本的文字表达基础,比如文从字顺,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我看过不少老师发给我要我推荐的文章,说实话,不少文章不但主题不明,文体不清,而且病句连篇,让我很难相信是经常给学生讲作文的语文老师写的。说实话,这样的文章就是让中国作协主席推荐,恐怕编辑也不好用。检验一篇文章的文字是否流畅,还是我刚才说的那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写完后自己读一遍,如果你自己都觉得读不下去,这样的文章还是不要拿去投稿。
最后,我还建议你多关注报刊的约稿启事。因为这些“约稿”在主题、内容、文体甚至字数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如果约稿的主题刚好是你想写而且能写的,那你就可以按要求写,这样的稿子投到编辑部,采用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另外,你可自己开微信公众号,自己给自己发表文章。这是一种很好的练笔方式。南京芳草园小学的数学老师郭文红,以前不爱写文章,后来开了“朴素小屋”,就写自己的思考和故事,每篇文章都不长,一千多字,结果她越写越顺手,文章质量不断提高,公众号也火起来了。不到一年,三家出版社联系她要给她出书。
你看,与其苦苦琢磨如何托“名家”推荐,不如多多打磨自己的每一篇文章。日积月累,总会成功的。
你的朋友 李镇西
2021年6月15日
有关李镇西答新教师101问的文章
我不知道你说的需要孩子“尽快改正”的坏习惯具体是什么,但“上午说了要改正,下午却旧病复发”,却并不一定是在“欺骗”你。你现在首先需要的,不是找到让孩子“尽快改正坏习惯”的方法,而是改变你的急切心态,重新认识孩子这种“屡教不改”的现象。成人尚且如此,何况还不成熟的孩子?星星老师,你看,你问我“如何让孩子尽快克服坏习惯”,我却告诉你孩子不可能“尽快克服坏习惯”,并给了你“循序渐进”的建议。......
2023-10-21
能够作出这样的评价,就是初步的读懂。所以,一本书越是被批注得“体无完肤”越证明你读懂了,相反,一本书读了之后干干净净,很难说你是读懂了的。到了这时,可以说基本上读懂了。......
2023-10-21
但教育惩戒不是体罚,绝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体罚是以击打、刺扎等方式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是对学生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而惩戒是用一些强制性手段对学生进行提醒与约束。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惩戒,的确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完美的教育惩戒有四个要素——第一,是否需要?这才是教育惩戒要达到的目的。......
2023-10-21
教学实录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味的现场感。说起来,教学实录是很容易写的,无非就是忠实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师生的互动、讨论,有什么就记录什么。叙事式的教学实录,就是执教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出教育过程,类似于一个教学故事。注意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实录,都一定要有分析和反思。......
2023-10-21
怀疑自己是不是丢了初心。你来信问我,“我如何知道我还保持着初心?”或者还可以说,所谓“初心”,同时就是一颗“童心”。多年后,我成了所谓“教育名人”,我问自己:“我还保持着最初的童心吗?我现在已经是许多人眼里的所谓‘专家’了,可是,我内心深处还拥有当年第一次走进校园踏上讲台的那份纯情,那份憧憬,那份真诚吗?”然后,我又无愧地回答:“是的,我依然保持着!”......
2023-10-21
我想,这对“问题学生”同样适用。转化“问题学生”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苦口婆心的孤军奋战。总之,转化“问题学生”除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还必须有“十八般武艺”的行为引导、规范甚至必要的制约。引导“问题学生”自己战胜自己并体验其中的乐趣。让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找一个与自己各方面情况接近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在纪律、学习等方面展开比赛,并定期让全班评比。......
2023-10-21
因为,要让班规切实可行,就要真正让它来自学生的内心。共识达成后,我开始和学生们确定制定班规的原则:可行性、广泛性、互制性。否则,班级规定很可能又成为一纸空文。最后,全班同学对修改后的班规进行无记名投票,并当场唱票。一旦通过,班规便成了“班级法律”。班规的每一条都写明了执行者,并对执“法”不严者有明确的惩罚规定。班规专门设了“班主任”一项,有如此规定。......
2023-10-21
我真诚地对学生们说:“昨天,抄作业是该批评,但我对她的批评显然过分了,我武断地说以前的作业都是抄袭的,更是极端错误的。我向同学诚恳道歉。我还要感谢尹萍同学,是她帮助我意识到了我的错误,是她提醒我改正错误。希望同学们向尹萍学习,随时监督我!”从那以后,每当我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怒不可遏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尹萍对我的批评。......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