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多思:在上述三条的基础上,进行多思,总结识图的规律,积累识图经验。......
2023-06-28
聂宏老师:
你说你写文章的时候,缺乏讲道理的逻辑力量,虽然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但写出来总是会有人找到漏洞。
你说对了。一篇文章,特别是有点理论色彩的文章,“说服力”尤为重要。
所谓“说服力”,就是让读者一边读一边情不自禁地点头:“嗯,有道理。”
这种让读者心悦诚服的说服力来自何处?
来自作者的“讲道理”。
也就是说,文章让读者感到“有道理”,是因为作者“讲道理”。
语言往往一词多义,一个短语也往往含义丰富。比如,“讲道理”这短语至少有两个含义:或者是指论证一个观点,或者是指说话写文章要符合常理。在本文中,我取后者。
生活中两人吵架,双方往往会互相指责:“你怎么不讲道理啊?”
这里的“讲道理”,就是讲逻辑,讲常识。
写给别人看的文章,当然是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某种观点。那么,把话说清楚就很重要。
而“讲道理”就是把话说清楚。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怎么可能写不讲道理的文章呢?”
是的,没人会故意不讲道理,但有的文章就是让我们感觉“不讲道理”。本来是作者力图想说服读者的观点,读者却大摇其头,在心里直说“不敢苟同”。
为什么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www.chuimin.cn)
就是行文中不会讲道理,即不讲逻辑,不讲大家约定俗成的思维规则。
比如,概念模糊。有的作者对自己所运用或所要论述的概念没有清晰的理解,而是以片面模糊的理解去大谈特谈某一个观点,这样的“论述”,往往越说离真理越远。
请看这段话:
素质教育好是好,但不过是看起来很美而已。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脱离现实搞素质教育,会造成教育不公,因为高考是相对比较公平的制度,是我们社会最后一道公平的防线,如果连高考都取消了,贫寒子弟将失去上升的唯一通道。
这段话非常煽情,颇有“平民情怀”,很能触动人们渴望教育公平的神经,因而赢得很多人的喝彩。但仔细一推敲,这段话是典型的“不讲道理”。首先概念就没搞清楚。作者不由分说,就将“高考”从素质教育的内涵中剔除,然后对着一个没有高考的“素质教育”大加抨击。
如稍微讲点常识,我们就会知道:素质教育并非取消考试,更不是废除高考。素质教育的内涵,理所当然地包括了考试制度,而且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成绩(包括高考升学率),但素质教育绝不是只有考试(高考),还有考试之外学生的体质、人格、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真正的素质教育,也意味着真正的教育公平,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包括贫寒子弟考上大学。
又如,以偏概全。近年来,学生伤害老师的事件时不时见诸媒体,这当然令人震惊和痛心,但有人因此而断定:“教师已经成为高危职业!以后我们还是穿着防护服上课吧!”固然,哪怕只有一例这样的恶性事件,法律都不能容忍。但这样的案件毕竟是个别的,将个别案例视为普遍化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滔滔不绝地“论述”,这样的文章显然缺乏说服力。
再如,前后矛盾。前面说:“不要把考试成绩作为教师绩效的唯一标准!”后面又说:“一个教师好不好,不看教学成绩还看啥?”前面说:“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后面又说:“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这样的论述,很难让读者明白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
再如,思维单一。一听说教师是“蜡烛”“春蚕”,就只是想到这是无视教师本人的生命,也无视教师正当的权利和合法的物质待遇,进而撰文大加“批判”,却不理解或不愿理解,这是对教师辛勤劳作、奉献知识精神的比喻,而比喻的特点就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类似单一的思维方式,如果成文,很难有说服力。
我还可以继续“再如”下去,而且没有止境,因为类似的逻辑错误,在一些文章中实在是层出不穷。
写文章要讲道理,意味着作者要遵守公共常识,遵循思维规则。不只是写文章的时候要随时提醒自己“讲道理”,而且文章写完后,不妨自己多读读,看自己是不是“讲道理”。
你的朋友 李镇西
2020年5月15日
有关李镇西答新教师101问的文章
逐线提取纸样、逐块提取纸样、整块提取纸样都是在最后右键单击形成纸样,光标即可变成工具形式。如果希望一条整线上的多个点都是放码点,则在造取轮廓线时要先将这条整线在需要设为放码点的位置断开、再提取样板。......
2023-06-22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在本节又列举了数十种事例,来为我们阐释这些世间永恒不变的大道理。从个人上升为众人,从单物上升至万物,从圣人之道上升至天之道,从表面上看是逻辑推理的延展,实则是对个人认知的提升和内心思想的升华,是由内向外、向更高远、更博大的思想认知成长。因而有道的统治者坚持用道这一原则,来作为管理天下的范式。......
2023-10-22
第四章推广沟通技能本章导读:●推广经理如何向上沟通●推广经理如何对下沟通●推广经理如何与平级沟通●推广经理如何与客户沟通推广经理每天经手的事务,大部分都是围绕信息沟通这一重点展开的——与上级、下属、同事、客户的交流无时不在。推广经理对上级可以越级申诉,但不能越级报告。有效沟通张克,某集团分公司生产管理部门的经理。于是张克决定与总经理进行必要的责权沟通,以此来改变这种局面。......
2023-12-06
第45章演说的技巧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最终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我们的技巧以及我们的报告内容。过去,我们说“多学史蒂夫,少学比尔”,事实的情况是,两人各有千秋。比尔似乎非常专注、非常讨人喜欢,但主题演讲不是他的强项。演示情况的种类不胜枚举,PPT的实际数量和时间可能差别很大,并取决于特定的情况和方法。人们不是来看PPT的,他们是来听的。......
2023-12-02
本节只是简单地设置平面铰,没有对平面铰进行模拟。实际设计工作中的平面铰,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与其他运动机构相联。设置平面铰只是约束运动件仅在某个平面内做二维运动,而不能超出平面做三维空间运动。击CATIA界面上面的→→,进入工作台。单击工具栏内的平面接合图标,要单击这个图标,需要先单击图标右下方的箭头,出现所有铰定义图标。零件按平面铰接配合在一起,同时在左边的模型树中出现机构名称和铰的名称。......
2023-07-01
1964年11月26日,毛泽东在听取西南三线工作汇报时作了一些插话,其中他说:“四川7000万人口,40万平方公里,为什么刘备能在这里立国?蒋介石退也退到重庆,为什么?总有个道理嘛!”诸葛亮和张松都认为,益州为“险塞”,军事上易守难攻;西川沃野千里,经济上国富民丰;汉高祖刘邦曾经据此成帝王之业;刘备如占领益州,可进图中原,夺取天下。又过了一个月,毛泽东谈到了刘备在西川的立国问题。......
2023-11-27
也是柔弱胜过刚强的道理所在。“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在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老子宁愿居于柔弱的一方,因为“柔弱胜刚强”。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水尽管柔弱,持之以恒却可以穿透石块,这就是柔弱胜刚强。通过对自然万物以及人情世故的深入观察,在柔弱与刚强的对立之中,老子断然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老子认为这种逞强是不会长久的,因此他说“柔弱胜刚强”,主张统治者采用“无为”的政策,以柔和宁静来治理天下。......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