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每位老师都能够创作出高质量的文章吗?

每位老师都能够创作出高质量的文章吗?

【摘要】:当然,我没有把握能让每一个老师认可我这个观点。关键是“好文章”之“好”的标准是什么?但是,对一线老师来说,只要能够得心应手地表达出我们的教育思考和教育情感,写出我们的教育案例、教育故事,就是好文章。写好教育文章的能力,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标配”。

杨璐老师:

你说你担心自己写不好文章,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写作天赋。问我:“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写出好文章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我没有把握能让每一个老师认可我这个观点。因为我知道,有太多的老师对自己的写作缺乏自信。

关键是“好文章”之“好”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好”的标准是写诗歌小说、剧本,那我估计绝大多数老师做不到,包括我。

但是,对一线老师来说,只要能够得心应手地表达出我们的教育思考和教育情感,写出我们的教育案例、教育故事,就是好文章。内容实在,感情真挚,文从字顺,思路清晰,就是我们说的“好文章”。

应该说,这个标准一般的老师都能达到。这和教师本人的专业是文是理没有关系。写好教育文章的能力,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标配”。

陆游曾对学诗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育文章也是如此。写好文章当然需要技巧,但比技巧更重要的是技巧之外的“功夫”。

哪些“功夫”呢?根据我三十多年的教育写作体验,我认为至少有三点:敏于感受、勤于思考和急于表达。

所谓“敏于感受”,是说置身于同样的生活中,你有一颗敏锐的心,总能够比其他人更有所发现,有所感动,有所喜悦,有所忧虑……不一定“多愁”,但一定“善感”——感悟、感动、感触、感慨、感叹……

面对高考结束后考生们欢呼着撕书、撕作业本的漫天雪花,一般的老师也就笑笑而已,我却在想:在欢呼什么呢?是欢呼一段不愿再过的生活终于一去不复返了。可是,退回去12年,他们刚读小学一年级时,是多么地憧憬上学!那时候他们能够想到,自己那么向往的生活,12年后将成为被诅咒的岁月吗?对这些校园中常见现象的感受,是写作的第一步。(www.chuimin.cn)

批改作业,看到一个孩子答完题后,又写了一行字:“老师,最近突然降温,今天看您穿得很薄,注意多加衣服!”我想,所有老师都会因这一行文字而感到温馨,但对多数老师而言,过了就过了,可我却由这寥寥数语联想到这个孩子,想到他的调皮,想到他不太好的成绩,想到我曾对他狠狠地批评……一个细节,引发教师的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是写作的起跑线。

所谓“勤于思考”,是说面对大家都看到了的现象,或者说面对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因而觉得理所当然的现象,你却能透过现象想到其背后的东西——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果及因……

不仅仅停留于高考学生撕书的感慨,而是通过12年前后对校园态度的对比,再往深处探究: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孩子天生就憎恶学习吗?孩子们究竟是因为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他们曾经蹦蹦跳跳向往的学校生活产生了厌恶?不怪孩子,是畸形的教育一次次摧毁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习符合人性?如何让教育回到起点?这样的思考,是写作的灵魂。

不仅仅是被孩子对自己的关心感动,更有关于这个孩子情不自禁的遐想:这个孩子是个“差生”,却依然有一颗善良的心,而且他不因为经常挨老师的批评而怨恨老师,相反还记得提醒老师“多加衣服”;但如果我被校长批评了,多半会记恨校长很久。由此可见,孩子的胸襟远比教师宽阔!关于这个孩子的往事一件件涌上心头,这样的联想,是文章的血肉。

所谓“急于表达”,是说有了不由自主的感受和情不自禁的思考,我们自然而然会有一种想与人分享的欲望,总想找人诉说,不然憋在心里难受。到了这一步,一篇谈观点或讲故事的教育文章已经孕育于心,且呼之欲出了。

我的《好的教育,就是孩子高考结束后不撕书的教育》和《孩子的胸襟总是比教师宽阔》就是这样从心里流淌出来的。写作就是这样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关键是,你要有一颗细腻的心,要比别人更容易“怦然心动”和“若有所思”。而让你“心动”和“所思”的可能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电话、一次有效的对话、一抹真诚的微笑、一声常见的问候……

有了这些“心动”和“所思”,你就会有写作的冲动了。

你的朋友 李镇西

2020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