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味的现场感。说起来,教学实录是很容易写的,无非就是忠实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师生的互动、讨论,有什么就记录什么。叙事式的教学实录,就是执教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出教育过程,类似于一个教学故事。注意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实录,都一定要有分析和反思。......
2023-10-21
欣怡老师:
你说你听说过夏山学校,但详情不甚了了,想在读《夏山学校》之前,听听我对这所学校的评价。
简单地说,《夏山学校》写了一所空前自由的学校。但《夏山学校》不是作者尼尔虚构的小说,而是他亲身实践的现身说法。是的,世界上的确有一所叫“夏山”的学校——诞生于1921年,位于英国,至今依然存在。
学校没有任何强加给学生的课程,所有课程的设计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甚至源于学生的某一项个人爱好;学校也有课表,但那是给老师准备的,学生是否上,或者上什么课,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学生也没有规定必须穿统一的服装,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穿他们想穿的任何衣服;在这里,学生谈恋爱不被鼓励,但也不会受到压制;学校非常重视体育运动,但没有一个老师会催促学生:“快点,快去操场!”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这些让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自由,源于一个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
坦率地说,我并不能完全赞同《夏山学校》的每一个观点和做法,但是,《夏山学校》的灵魂——爱与自由,我却认为是教育永恒的真谛。
尼尔的教育之爱,是基于他对人性的尊重与信任。他坚信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而不是邪恶的:“也许夏山最大的发现就是孩子生来就是真诚的。因为我们不去影响他们,才能发现他们的真实情况,所以不干涉是我们管理孩子的唯一方式。”
尼尔所做的努力,就是让爱、尊重和信任融入教育,让教育回到其本来的面目。他认为教育的爱,应该体现为尊重孩子的天性,这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因为这种尊重与信任,夏山学校才会把一切都交给孩子。是的,是“一切”,即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对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如何处理,由学校大会投票判决。“孩子的正义感永远使我佩服,他们的行政能力很强,自治在教育上实在有无穷的价值。”尼尔自豪地写道。
如此自由的学生,最后离开夏山学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人呢?这个学校是否培养了被世俗标准定义为“成功”的学生?(www.chuimin.cn)
让人惊奇甚至难以置信的地方就在这里。1949年6月,当时的教育部在对已经创办28年的夏山学校进行了全面考察评估之后,写了《英国政府督学报告》。其中有这样的评价:“夏山教育并不与世俗的成功背道而驰。毕业生中有英国皇家电器机械工程兵上尉、炮兵中队长、轰炸机队长、幼儿园教师、空中小姐、名乐队竖笛手、皇家学院荣誉会员、芭蕾舞明星、无线电台长、报纸专栏作家及四大公司市场调查主管。除此之外,他们曾得到下列学位:剑桥大学荣誉经济学硕士、皇家艺术学院奖学金研究生、伦敦大学物理学荣誉理学士、剑桥大学历史学荣誉文学士、曼彻斯特大学近代语言学荣誉文学士。”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其实很简单。看似“放任”学生——“放任”到“学生可以不上课”,“放任”到即使愿意上课的学生“也只选他喜欢的学科”,甚至“放任”到“在性方面给予学生完全的自由”……其实学生自己并不“放任”自己。因为夏山学校教育的精髓,是培养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尤其是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而反观中国(也许还不仅仅是中国)现在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多是“为别人而存在”的人:为老师的表扬、为家长的奖励、为成年人的种种期待与愿望而“成为好人”。但夏山学校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成长的主人,是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主人。所谓“对自己负责”就意味着,你犯了错误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付出代价;同时,你的成长过程中所要做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事,比如上不上课,这与老师无关,与家长无关,与别人无关,只和你自己有关。
夏山学校的孩子无疑拥有远远超过一般传统学校的自由。然而作者写道:“学校奉行的宗旨为自由,但并非无限制的自由。”“自由的意义是,在不妨碍别人自由的情形下,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你能完全自律。”“只有当孩子能完全自由地管理他们的集体生活时,才有真正的自由。”这是关键所在——自由,同时意味着自律。
无论历史背景,还是文化传统,夏山学校的做法肯定不可能也没必要在中国“推广”“复制”。尼尔也不认为夏山的做法“放之四海而皆准”。他在书中说:“世界各国即使采用夏山的教学方法,也不会维持很长时间,将来也许会发现更好的方法,只有夜郎自大的人才会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夏山学校的前途也许不太重要,但夏山观念的未来,却对整个人类有重要的影响。新的一代一定要有机会在自由中长大,给他们自由就是给他们爱。唯有爱才能拯救这个世界。”
你是不是对夏山学校越来越感兴趣了?那就打开这本书吧!
你的朋友 李镇西
2016年3月4日
有关李镇西答新教师101问的文章
教学实录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味的现场感。说起来,教学实录是很容易写的,无非就是忠实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师生的互动、讨论,有什么就记录什么。叙事式的教学实录,就是执教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出教育过程,类似于一个教学故事。注意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实录,都一定要有分析和反思。......
2023-10-21
因为,要让班规切实可行,就要真正让它来自学生的内心。共识达成后,我开始和学生们确定制定班规的原则:可行性、广泛性、互制性。否则,班级规定很可能又成为一纸空文。最后,全班同学对修改后的班规进行无记名投票,并当场唱票。一旦通过,班规便成了“班级法律”。班规的每一条都写明了执行者,并对执“法”不严者有明确的惩罚规定。班规专门设了“班主任”一项,有如此规定。......
2023-10-21
能够作出这样的评价,就是初步的读懂。所以,一本书越是被批注得“体无完肤”越证明你读懂了,相反,一本书读了之后干干净净,很难说你是读懂了的。到了这时,可以说基本上读懂了。......
2023-10-21
但教育惩戒不是体罚,绝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体罚是以击打、刺扎等方式造成学生身体的痛苦,是对学生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而惩戒是用一些强制性手段对学生进行提醒与约束。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惩戒,的确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完美的教育惩戒有四个要素——第一,是否需要?这才是教育惩戒要达到的目的。......
2023-10-21
的确,虽然我认为,所谓“用生命润泽生命”,是指师生双方互相润泽,但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生命状态无疑决定着教育的品质。这里所说的“生命”当然包括健康的体质,但更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好,回到你提的那个问题:教师究竟应该有着怎样的生命状态呢?这种阅读的生命状态,将直接影响学生。每一个老师积极饱满的生命状态当然应该有自己的呈现方式,但“拥抱生活,钟情教育”应该是所有优秀而幸福的教师共同的特点。......
2023-10-21
怀疑自己是不是丢了初心。你来信问我,“我如何知道我还保持着初心?”或者还可以说,所谓“初心”,同时就是一颗“童心”。多年后,我成了所谓“教育名人”,我问自己:“我还保持着最初的童心吗?我现在已经是许多人眼里的所谓‘专家’了,可是,我内心深处还拥有当年第一次走进校园踏上讲台的那份纯情,那份憧憬,那份真诚吗?”然后,我又无愧地回答:“是的,我依然保持着!”......
2023-10-21
倒不是说,绝大多数老师就如神一般“高尚”,而是说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家长送礼未必是出自真情,尤其是孩子还在自己班上时,家长送的每一份礼,或请吃的每一顿饭,都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所以,不收家长的礼,不是在标榜“高尚的道德”,而是在维护我们作为教师的人格尊严。不收家长的礼,这是原则,也是底线。......
2023-10-21
我想,这对“问题学生”同样适用。转化“问题学生”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苦口婆心的孤军奋战。总之,转化“问题学生”除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还必须有“十八般武艺”的行为引导、规范甚至必要的制约。引导“问题学生”自己战胜自己并体验其中的乐趣。让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找一个与自己各方面情况接近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在纪律、学习等方面展开比赛,并定期让全班评比。......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