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揭秘:《文字侦探》破解令人惊讶的秘密!

揭秘:《文字侦探》破解令人惊讶的秘密!

【摘要】:关于汉字文化的书很多很多,我想给你推荐一本非常通俗而且有趣的书:《文字侦探——一百个汉字的文化谜底》。他把解说文字比作侦探破案,所以在这本书里,流沙河先生讲了一百个常用的汉字的写法、意思,还解出这个字的创造过程、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包括和这个文字有关的典故。流沙河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文字侦探”,他把一个个寻常汉字所埋藏的奥秘给我们一一解开。这就是我给你推荐《文字侦探》的原因。

兰静老师:

你说你最近对汉字产生了兴趣,觉得日常生活中看似寻常的汉字却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尤其是象形字,每一个字都有一个充满想象的故事。你请我给你推荐一些这方面的书。

好多年前,在某大学的博士生宿舍里,三个男生准备出门,但他们想给另一个在外面的同学留个纸条,告诉他回来后到哪里去取钥匙。可是三个人想来想去,就是想不起“钥匙”二字怎么写,最后大家恍然大悟——用英文“key”来替代不就行了吗?

这个笑话让人笑不起来,因为它表明,中华文化的灿烂从汉字开始,在某些年轻人心中暗淡了。所以,你能够对汉字感兴趣,实在是令我欣慰。

关于汉字文化的书很多很多,我想给你推荐一本非常通俗而且有趣的书:《文字侦探——一百个汉字的文化谜底》。你看,书名是不是就很有趣味?作者流沙河说:“解说文字好比侦探破案,进程曲曲折折,必须从典籍里翻查主证,又须从词语里找到旁证,还须从百科知识里觅得印证,更须有胆有识,推倒权威的旧说,自创切实的新解。”他把解说文字比作侦探破案,所以在这本书里,流沙河先生讲了一百个常用的汉字的写法、意思,还解出这个字的创造过程、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包括和这个文字有关的典故。

我有幸作为流沙河先生的忘年交,多次请他来给我的学生讲汉字。先生讲汉字,不但深入浅出,而且妙趣横生。比如,“米”字是怎样造出来的?他当时给我的学生说——

去看北方农民,把小米收了,拿回来到晒场上。拿根棍子敲,敲了,它就一颗颗地落下来了,连带着壳壳,然后放到石舂里面舂。舂了之后,要弄到筛子里面筛,一筛,小米就从筛子眼儿里面漏下去了,面上这层壳壳就倒了。米字就是这样造的。因为小米实在太小了,他就画小米怎样过那个筛子,这就是“米”字,只是那中间只有一根经线、一根纬线,有四颗小米从网眼儿里面漏下来。这个不得不佩服。我让诸位老师造,造不起,就是因为你们没有舂过小米,没有直接去筛过,所以你们想不到办法,我也想不到办法。你看古人这样造,恍然大悟,好聪明啊。就凭这个“米”字,我们应该向古人致敬,他们的这种思维方式,这种反映事物所掌握的一种办法,这就叫象形。

先生这样解说“工”字——

你看“工”字这样简单,可为什么这样造就叫“工”?最早的“工”,完全不是我们今天用的“工业”这个“工”。原始社会哪有工业?但是“工”字早就造出来了。这个字的古音读“杠”,gang。《孟子》说“十一月徒杠成”,孟子说行仁政,每一年到了阴历十一月,政府一定要负责把独木桥搭起,免得老百姓赤脚踩水,把脚冻坏。因为华北平原气温低,十一月份已经非常冷了,就一定要把独木桥搭起,独木桥就叫“杠”。《孟子》一书中叫“徒杠”,就是一根木料搭在上面。这个“工”就是杠,就是象形,一根木头搭在两岸,就这么简单,最初所谓的“工”就是这个。

大家想想,人类社会的工业建设,最早的就是搭建一座独木桥。这么简单一个汉字,还包含了这么多的古代历史,甚至连工业是怎样产生的,工程完工,都是这个“工”,最初就是个独木桥。一座独木桥还是要有“工”哦,要把树砍了,皮剥了,树圆的一边要推平,然后在河的两岸,要用石头砌,然后才搭上去。最早的工程,也不过就这样一件事情。所以这个“工”字,使我肃然起敬,它居然把我们祖先的历史包含在里面了,我们天天在使用它,工作,工业,用的都是祖先造的这个字。

流沙河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文字侦探”,他把一个个寻常汉字所埋藏的奥秘给我们一一解开。但又不是简单讲汉字故事,而是伴随着充沛的感情和隽永的思想。他说:(www.chuimin.cn)

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而唯一还在使用的文字。

讲同样的意思,单位面积内,汉语最简洁,说起来最从容。

联合国各个国家的文件里面,中文文件最薄,因为用的是汉字。

林语堂发明了汉字打字机,一群新加坡的年轻华人发明了汉字的电脑输入法,这证明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具有自我创新的能力,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汉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和阳光、水、空气同样重要的,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的,这四样对于我们来说缺一不可。但凡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反而不去思考它,是最陌生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使用的名字,又有几个人知道这几个字代表的意义呢?

……

每一个教师,无论教什么学科,只要是中国人,都应该热爱、了解和熟悉我们的汉字,并有责任把这份文化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这就是我给你推荐《文字侦探》的原因。

你的朋友 李镇西

2021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