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我们必须写!”写作需要有广博的阅读,以人类文明的精神之火照亮我们的文字。我有一位叫钟杰的朋友,曾经是四川省乐至县的乡镇中学教师,热爱教育的她,且教且写且思且读,专业素养快速提升,现在已经出版十多本著作,并获得多项国家、省、市荣誉。......
2023-10-21
慧萍老师:
你说新学期一开学,校长就给全校老师推荐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听说我是朱永新老师的学生,便想听听我对这本书的看法。
是的,20多年前,我是朱永新老师的博士生。所以我非常愿意和你聊聊朱永新老师和他这本《致教师》。对了,有一个现象很有趣,作为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的追随者却很少叫他的“官衔”,而是不约而同地叫他“朱老师”。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同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和博导,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总是给周围的人以师长般的关怀和影响——不仅仅是我们这些曾师从于他的学生,还包括许多素不相识的一线教师。我曾经把他称作“中国第一教育义工”,因为他几乎把他的周末和节假日都无偿(的确是“无偿”)奉献给了中国的“新教育实验”,引领了许多普通老师的成长。除此之外,他还利用无数个清晨或飞机上的时间,通过书信方式为许多远方的老师解惑。所以,他是千千万万追随者心目中名副其实的“朱老师”。
这本《致教师》,便是他作为“朱老师”的又一种注释。
这本书是朱老师就一线普通老师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所作出的解答:“如何学会思考?”“如何进行专业阅读?”“如何应对自己不如学生的困境?”“如何写论文?”“如何对待问题学生?”“如何让领导认可自己的探索?”“如何在压力下坚守?”“如何同时成为好老师和好妈妈?”“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交往才会受人欢迎?”……所有的问题都来自校园鲜活的气息,来自教室纷繁的生活,来自讲台流淌的瞬间,来自教师成长的心灵。
朱老师是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的呢?他没有摆出教授博导的架子,用高深莫测的理论和晦涩艰深的术语谈这个“原则”那个“性”,而是亲切平易的态度,用朴素却不乏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教育的真谛。朱老师特别善于讲故事,比如在讲“教师的幸福在哪里”时,朱老师讲了一个大师口中的神的故事;又比如在讲“如何保持教育热情”时,他讲了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故事;再比如在讲“如何寻找生命的原型”时,他讲了著名物理学家范德瓦尔斯的故事……结尾朱老师的落款总是“你的朋友 朱永新”,读着读着你就不知不觉真的把朱老师当朋友了。这就叫“接地气”。(www.chuimin.cn)
当然,毕竟朱老师本人就是一位真正的教育专家,他的文化功底和教育素养决定了他讲故事不仅仅是浅薄的“举例”,他所讲的故事都指向老师们一个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对每一个难题,朱老师都有着具体而不空洞又富有操作性的建议。比如,回答“如何做论文”时,朱老师讲了如何进行文献检索,详细介绍了传统文献的分类和文献检索的三个阶段和要注意的问题,还特别耐心地讲了如何确定教育研究的课题:“对青年教师来说,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是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问题。”并谈了一线老师进行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朱老师说:“作为一线教师,还可以从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开始,如记录自己的课堂,对课堂实录进行分析;记录学生的个案,对个案进行诊断分析和改进的探索等。研究的关键是善于积累,积累的材料多了就能够发现规律。”这么详尽而切实可行的建议,能让读者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朱老师的语言也值得称道。他往往在娓娓道来之中显示出他思考的深度与思想的魅力,而这种“深度”与“魅力”又是通过富有哲理与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的:“真正的信仰是最为恒久炽热的希望,能在厄运中鼓舞起勇气,激荡起乐观。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的明亮那方。”(《为自己赢得心灵的自由》)“一般来说,同一个职业的八小时内的生活都相差无几,八小时以外的业余生活才预言着未来。真正的人生,往往是业余时间所决定的。”(《业余预言未来》)“每个生命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关注每个生命,关注每个孩子,为每个生命颁奖,为每个生命喝彩,应该是我们教育的使命。”(《为每个生命颁奖》)“一位老师抓住了每一天的生活,关注了每一个教室里的每一个日子,让每一天都值得孩子记住,他就能创造教育的传奇,就能够拥有真正的幸福。所以,珍惜每一个平凡的日子,用心过好每一天,是教师幸福感形成的重要途径。” (《教室就是幸福源泉》)……这样隽永的句子在书中比比皆是。
听了我的介绍,你应该理解校长为什么要给老师们推荐这本《致教师》了吧?其实,朱永新老师还有许多书值得推荐:《新教育》《未来学校》《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等,都非常值得读。
你的朋友 李镇西
2021年8月11日
有关李镇西答新教师101问的文章
“校长要我们必须写!”写作需要有广博的阅读,以人类文明的精神之火照亮我们的文字。我有一位叫钟杰的朋友,曾经是四川省乐至县的乡镇中学教师,热爱教育的她,且教且写且思且读,专业素养快速提升,现在已经出版十多本著作,并获得多项国家、省、市荣誉。......
2023-10-21
很多文章的毛病就是语言不得体。写文章时的语言得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得文章用途之“体”,即你写的文章是做什么用的。普及共青团知识的文章算是公文,用语应该庄重而规范,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字,就是典型的不得体。大多数老师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水平显然还没有达到这种高度,所以行文还是注意语言得体为好。......
2023-10-21
倒不是说,绝大多数老师就如神一般“高尚”,而是说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家长送礼未必是出自真情,尤其是孩子还在自己班上时,家长送的每一份礼,或请吃的每一顿饭,都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所以,不收家长的礼,不是在标榜“高尚的道德”,而是在维护我们作为教师的人格尊严。不收家长的礼,这是原则,也是底线。......
2023-10-21
说话直爽有时的确会让听者不悦,但更多的人会感觉到你的率真,没有城府。我的意思是,不用太为自己“说话直爽”而烦恼,只要注意尊重同事,不伤害对方的尊严,就没问题。至于如何和同事搞好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教研组会上不同的观点的激烈交锋,不影响下班后照样结伴去逛商店,更不影响彼此尊重,和谐相处。......
2023-10-21
所以有时适当引用点名人名言还是有必要的。这里说的“准确”,首先是指所引语录的出处要准确。苏霍姆林斯基严肃而详尽地分析了这样的儿童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积极面对这些孩子的建议。引文准确是文章起码的要求。当然,要让一线老师对每一条名人名言都查到出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非要引用却实在找不到出处怎么办?至少应该在引文后注明“转引自”什么什么文章。......
2023-10-21
让我动容的,还有先生们的爱情。在那个时代,先生们大多有过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经历。当然,所谓“动人”是若干年后我这样的读者才有的感觉,而作为当事人的先生们,则觉得那是一种自然的人性。那一代先生们这样的爱情已经成为古典的童话,但愿不会成为无法重现的神话。......
2023-10-21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正是这样的一本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显然不是那种刻意追求“理论体系”或“引起轰动”的著作,苏霍姆林斯基也不想以教育家的身份对教师们进行空洞的说教,他只是怀着真诚的情感与教育同行们谈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无疑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但所有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重要原理,都是自然而然地融会渗透于语言生动形象的夹叙夹议之中。......
2023-10-21
对这样的“专家”,我也是很反感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所有专家,这更不能成为我们拒绝学习理论的理由。不同意专家的某一个观点,可以有针对性地直接反驳。事实上,现在活跃在中国基础教育界的许多学院派专家,当初也是从一线基层成长起来的。那些脱离实际而只热衷于这个“概念”那个“原则”的伪专家,被老师们看不起是应该的;但老师们因此而看不起所有专家,一听说要接受“专家培训”就很逆反地排斥,显然不是科学的态度。......
2023-10-21
相关推荐